《我好喜歡你》上線了,說實話看之前是十分忐忑的,作為奔三的混不吝,從小在臺灣偶像劇浸淫中長大的一代,看到預告片時對這部劇期待又擔憂。暗自幻想可以從言承旭身上在找到些古早偶像劇的蛛絲馬跡,但更擔憂在觀眾是否還買這位初代霸道總裁的單。
果不其然,上線兩天,僅播出六集,言承旭已經被黑的體無完膚了,評論區嘲諷聲一片,什麼一大把年紀還在演偶像劇,老到可以當女主的爸爸,就連露出的精品腹肌也被嘲油膩。看到曾經的男神被這樣批判,一瞬間真心希望言承旭退網。免受傷害。
忍不住認真思考一個問題,作為演員來說,言承旭43歲演偶像劇真的失格了嗎?
臺灣偶像劇全盛時期大概是00年-10年,期間產出了《流星花園》《惡作劇之吻》《命中注定我愛你》《王子變青蛙》《愛情魔法師》等等大量收視破表的劇集,霸道總裁人設也應運而生掀起一陣熱潮,然而十年後的今天,臺劇逐漸式微,雖然霸總人設依然在各大平臺橫著走,但是曾經打造出此類經典角色的演員們卻已無人問津。這裡,值得強調的是演繹霸總,沒有幾個年輕演員超越言承旭演的道明寺。
可惜的是,大批的臺灣演員在大陸失去了市場,諸如賀軍翔、鄭元暢、立威廉等灣灣男演員都漸漸淡出了觀眾的視野,相對來說,近兩年相對活躍的就是明道,再來就是言承旭。明道的狀態不用說,去年在綜藝《演員請就位》中與新人打擂,各種飾演邊緣人物,坦言自己很久沒有拍過戲,讓人一時間唏噓風靡一時的「單均昊」如今的慘澹。
而言承旭近幾年的消息其實也不多,掀起比較大水花的還是去年新版流星花園播出,引發回憶熱潮,觀眾集體思議偶像劇啟蒙,懷念初代霸總,才讓「言承旭」這三個字再次短暫的成為高頻詞彙,緊接著某綜藝和賈玲搭檔cp,再憶往昔崢嶸歲月,當時的網友還磕的動,一把鼻涕一把淚的說「我還可以」「我還行」「道明寺還是那個道明寺」,可能是因為當時的風太大,吹昏了言承旭的頭,讓他覺得他也還可以,又接了一部偶像劇男主。
萬萬沒想到,當初那批在綜藝裡按頭磕的觀眾在真的偶像劇播出的時候反水了。批判聲兇猛到我以為言承旭垮臉變成滿肚肥腸的中年大叔,結果打開《我好喜歡你》看了幾集認真觀看發現並沒有。說句公道話,只論演員這個工作,個人並不覺得言承旭失格,演員的工作無非是保持自己的外形狀態,然後演繹一個不是自己的角色,賦予角色生命。
言承旭做到了啊,即使已經43歲但是外表仍然保養的很好,起碼飾演三十多的陸星成沒有問題。眼神憂鬱寫滿故事,符合男主缺愛悲慘的人設,不用講什麼臺詞也能讓人知道男主不是一個沒有心事的傻憨憨,而是一個飽經滄桑的孤獨怪。
言承旭的表演雖不到驚豔但也沒有網友評論的那麼誇張,並且氣場很足,為什麼這麼說呢?一部演員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為大陸演員的劇,就因為男主的臺灣腔被判斷為古早臺灣偶像劇風,這種能把所有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在自己身上的能力,說言承旭天生藝人也並不過分吧。為什麼還要群嘲他失格呢?
言承旭作為演員來說接拍偶像劇沒問題,只是自古美人如名將,不許人間見白頭。他在一代人心裡留下了太深刻的印象,別的演員很難打破,他自己也很難打破。比如配音,如果不用言承旭自己的聲音,觀眾會腹誹不是道明寺的聲音,沒意思,很出戲。可用了他自己的聲音又被批臺灣腔太重。
人們叫囂著不允許他破壞自己的青春回憶,卻又強硬的驅逐演員趕緊去轉型。講真,演員太難了。
看過很多演員的採訪,都說30代後半開始進入演員的黃金期,因為經歷了沉浮和沉澱,能夠更好的把握角色,但是因為娛樂圈年輕帥氣的偶像更迭迅猛,讓他們這些偶像劇出身的四十代男女演員,都過早踏入了中年演員接不到戲的窘境。他們自己還不服老呢,但是市場眼中,年輕女粉絲們已經不把他們當成追逐對象了。轉型迫在眉睫,但是轉型的空間卻不常有。接戲都成問題,又怎麼能轉型呢?
很多人詬病言承旭40十多還在演偶像劇,這難道不就是觀眾被偶像劇只能用青春少年的固有印象圈死了嗎?偶像劇存在本身只是為了迎合人們內心需求,講述帥氣美麗的男女主角為主體的浪漫愛情故事而已。
只有年輕人才能談戀愛嗎?難道超過三十戀愛就不能是愛情童話必須是現實主義嗎?相差20歲就得是父女戀亂倫嗎?那麼《這個殺手不太冷》等等那些大叔蘿莉戀的愛情故事都是不倫戀嗎?
有趣的是,《我好喜歡你》本身講述的故事裡男女主的年齡差也並不是忘年戀的程度啊!因為無法接受現實生活中演員的年齡差從而抨擊父女戀?還有直接酸沈月和言承旭戀愛是想繼承言承旭遺產的,真的很迷幻,一方面驅趕著言承旭快點轉型,一方面又拿言承旭的現實生活大做文章。希望大家看劇的時候都能有個基本判斷:劇中人物是劇中人物,言承旭是言承旭。
如果40歲的人只能演正劇,20歲的人只能20歲,還看電視劇幹什麼呢?去看紀錄片啊,朋友!太多觀眾將自己現實生活中上升過度的道德觀投射到演員身上,導致演員的生存空間越來越狹窄。
有人槓,問題的重點不是他年紀大,問題是他一大把年紀怎麼還不轉型,這個年紀竟然還在演偶像劇,不應該,不可以,不能夠!尖刻嘴臉跟你家裡說你到了三十必須得結婚催婚的七大姑八大姨一樣對別人的人生指指點點。
轉型,也要有機會轉,言承旭自己面臨轉型也是急迫的,記得他在一次採訪中說《我好喜歡你》是他人生中最後一部偶像劇,他迫切地想要轉型,想要成為一個實力派的演員。他也處在一個撕掉偶像劇王子、霸道總裁標籤的焦慮之中。講真看到他說這句話時,才真正感懷道明寺時代。
用一部戲給某一時代畫上句號。比起看綜藝情景劇還原就唧唧歪歪的說爺青結,爺青回的觀眾。言承旭本人作為演員,有溫柔的選擇一種方式跟自己的偶像劇王子身份,跟自己的青春時代,好好告別。只是,句號畫上了,但是轉型的機會有嗎?他的生存空間會因為這次被群嘲而愈加逼仄嗎?不知道言承旭看到這些評價有沒有後悔自己當初溫柔。
最後講句題外話,更令人難過的是,這種被驅趕著,令人感到逼仄,窒息的生存環境並不只是存在某一個演員,某一個人身上,它已然成為了一種普遍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