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我們把愛車買回家之後除了正常的使用外,還需要定期給汽車做保養。 汽車做好保養的話可以讓我們的愛車保持在最佳狀態,這樣可以優化汽車性能而且還能延長汽車零部件的壽命。 在汽車的保養過程中,確認好汽車的保養周期是非常重要的。 那麼該如何判斷汽車的保養周期呢?
首先這裡要跟大夥談到了關於汽車維修保養時容易存在的兩個誤區。第一個誤區就是自己認為車輛狀況還是很良好的,不需要進行維護保養,想以此來降低車輛的使用成本。 第二個誤區是人們頻繁保養汽車,汽車保養周期短。 這兩種想法都是錯誤的。 例如說新車是在5000km之後還是半年之後進行維護。 一般來說,整車推薦的維修保養周期是汽車廠商給根據汽車性能制定的最科學的保養時間設定的。因此說到整車的維護保養周期,建議按汽車廠商提供的維護周期進行維護。 但是除了根據汽車廠商的保養周期外,還可以根據汽車的現狀來判斷是否需要維修。 另外還可以去專業的服務店和4S店檢查是否需要進行全車檢查。
除了整車的保養是有固定的周期外,汽車的零部件也有維修保養的周期,因此我們也要關注零部件的維修保養周期。 例如輪胎的情況下,一般需要更換輪胎。 如果是新車,建議行駛裡程到1萬公裡後就換輪胎。如果不是新車,建議用5000公裡-10000公裡去更換輪胎。 當然制動片的保養也很重要,畢竟這是與制動效果有直接關係的。 因此,制動片也應在1萬公裡內進行檢查,前制動片應在3萬~4萬公裡內更換。
最後,汽車維修保養真的很重要。所以各位車主真的需要好好注意自己汽車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