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蘇網5月23日訊 瘦高的身材、溫暖的話語、燦爛的笑容、樂觀的心態,這是江蘇省公道中學高二年級學生劉習鵬給人的第一印象。日前,這個陽光男孩在全國票選中脫穎而出,獲得了由團中央學校部和全國學聯授予的2017年度「全國最美中學生」稱號。
劉習鵬從校團委老師手中接過榮譽證書,難掩激動心情:「我很感謝學校,在這裡有最美的老師與最好的夥伴,伴我成人、成才,面對這份沉甸甸的榮譽,唯有努力奮鬥,才不負期望。」
生活帶來苦難,他卻成了「暖男」
雖然家境貧寒,從小沒有母親的陪伴,但劉習鵬身上自信、樂觀、陽光的氣質打動了「全國最美中學生」評選的評委。
每天很早就起床,將一家人的衣服在天亮之前洗完。爸爸出門上班,劉習鵬要安排好奶奶的早餐,幫助奶奶穿衣、洗漱,然後淘洗好米和菜,這樣中午回家就能讓自己和奶奶在最短的時間內吃上午飯,不至於下午上學遲到。
晚上,劉習鵬會一邊看書一邊等爸爸回家,「爸爸工作一天很累,我幫他熱好飯菜,打好洗腳水,他可以早點睡。」
為了節省開支,每天上學劉習鵬都騎著那輛破舊的單車,十多裡路程,寒來暑往,風雨無阻。
在班級裡,劉習鵬是大家公認的「暖男」,有好東西一定會與朋友們分享,有工作總是一聲不吭地幹。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劉習鵬不僅孝順奶奶和爸爸,每周放假,他都會去敬老院幫忙,幫助孤寡老人洗洗涮涮、剪剪指甲,和他們聊聊天。「老師和同學都說我不容易,這些孤寡老人更需要我們的關愛,我能做就多做點,也累不著。」
「生活給予我苦難,我不以為痛,報之以歌。」劉習鵬笑著說,將來會盡一己之力回饋社會,展現自己最美的一面。
感謝學校積極、自主的學習氛圍
談起獲評「全國最美中學生」,劉習鵬的第一反應是「感謝學校」。這不是「漂亮話」,而是發自肺腑的感激。
從小和爸爸、奶奶相依為命的劉習鵬刻苦勤奮。2016年中考,以他的成績本來可以上邗江中學,但最後選擇了公道中學。「如果去邗中就要住校,花費就要增加,爸爸掙錢不容易,而且爸爸常年在外打工,我不在家,年邁的奶奶誰來照顧?」劉習鵬自信地說,「我在公道中學上,只要努力,一樣可以考大學,而且是考好大學。」
在過去的一年多裡,劉習鵬一直慶幸堅持了自己的選擇。「高一入學第一天,老師立『規矩』,晚上10:30必須睡覺。要知道,以前上初中我都會開夜車到11點半。」劉習鵬笑著說,老師總說「正在長身體的時候,睡眠很重要,充分利用在校時間就好」,每天堅持複習預習,每天堅持整理錯題,這些都是老師立的規矩。
採訪中,劉習鵬總是謙虛地稱自己是笨鳥,所以得以勤補拙。「你看,」劉習鵬指著校園的走廊和教室說,「在我們學校,一到下課時間,教室裡、走廊上都是相互交流、探討題目的同學,老師辦公室裡也有三五成群前來討教的同學,我很喜歡這樣的氛圍。」
良好習慣的養成,積極、自主的學習氛圍令劉習鵬的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每次考試總能排名年級前五。去年年底,劉習鵬在江蘇省金鑰匙科技比賽中榮獲全省個人特等獎。
最美中學生身後有群「最美教師」
面對「全國最美中學生」的榮譽,劉習鵬不好意思地說:「我只是平常的我,而我們老師的的確確是最美的老師,他們用愛與責任教育我們、陪伴我們。」
「『老班』何寶萍老師有兩個孩子,他們把媽媽接自己放學的日子當成節日,而她日日陪我們早讀、自習……」劉習鵬坦言,自己家境不算好,全家靠父親打工的收入支撐,「剛讀高一的那年冬天,何老師看我一直穿得單薄,就領我去商店買了件棉衣……」
在公道中學,住宿生們會被「老班」每天清晨準時等候在宿舍樓下而感動;春季流感高發時,「老班」拎進教室的紅糖薑茶是學生們最愛的味道;寒冬來臨時,老師們總是自掏腰包,早早就為貧困生備下了過冬的新羽絨服……「有這麼多好老師的陪伴,如果不努力學習,太愧對他們了。」劉習鵬說。
「教書育人是個良心活兒,老師們深知,唯有以心換心,才是開啟學生自我成長引擎的鑰匙。」公道中學校長沈文濤說,孩子到學校來上學,不僅文化成績提高快,更重要的是品德培養好,「劉習鵬獲評『全國最美中學生』,是公道中學學生集體精神面貌的縮影。『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使人幸福』是教育的終極價值,也是公道中學全體教師的不懈追求。」(通訊員 盛傳雲 記者 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