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國有銀行 為何農業銀行離職率最高 年齡結構最大

2020-12-13 金融界

來源:證券市場紅周刊

作者:王立峰

在A股全部的36家上市商業銀行中,農業銀行擁有最多的員工,但是它也構成過去幾年員工離職率最高的國有銀行之一。

2020年半年報披露的數據顯示,農業銀行以45萬名員工位居上市商業銀行首位。這一數量,超過了工、中、建、交、郵儲五大國有行,恰好是A股上市9家股份制銀行員工數量的總和。

作為六大國有銀行之一,農業銀行擁有26.5萬億總資產,位列中國商業銀行第3名,僅次於工商銀行以及建設銀行,農行也是中國縣域城市布局最廣的商業銀行。

這些數字足以讓農行備受矚目,不過,數據的另外一面,很可能顯示了農行效率的低下。就數據來說,農業銀行構成A股上市商業銀行員工忠誠度最低的銀行之一,其離職率高居榜首。2016年至今,約4.16萬員工「離職」農業銀行,簡單測算的離職比率超過8%,緊隨其後的是交通銀行、工商銀行以及建設銀行。

國有銀行員工流失率高

農行最嚴重

在金融抑制以及金融去槓桿的大背景下,商業銀行過去幾年的經營低迷最終導致了商業銀行員工數量以及結構的變化,不同銀行之間經營的波動也引發了商業銀行人過去四年的一場超級大遷徙。這場遷徙的起點是國有大型商業銀行,終點則是那些中小規模的股份制銀行以及區域性銀行,期間郵儲銀行也有小規模淨流入。

《紅周刊(博客,微博)》記者依據Wind統計進入和流出的整體數據發現,36家A股上市銀行,目前員工總數240.6萬人,相比2016年底的244.3萬人,減少了3.8萬人。離開銀行業的這3.8萬人,集中在國有六大行,也就是工、農、中、建、交、郵儲六大行。六大行員工從2016年至今累計離職9.2萬人。

圖1 離職員工數量

特別的,離職員工數量最多的是農業銀行,接近一半的國有銀行員工流失發生在農業銀行。從2016年至今,共計4.16萬人離開了農行,這一數字是全部國有銀行離職員工數量的45%;由於郵儲銀行這個期間是淨增加的,如果不考慮郵儲銀行,這一比例提升到48%。

農業銀行員工高流失與招商銀行(600036,股吧)以及寧波銀行(002142,股吧)等商業銀行的員工淨流入形成了鮮明對比。從2016年至今,招商銀行淨增員工數量達1.8萬名,是商業銀行中最多的;寧波銀行淨增加7200人,增幅62%,是這個期間增幅最大的。

農業銀行 一個不適合年輕人追逐夢想的地方?

為什麼這麼多人離開農行?人均薪酬透露了秘密。

Wind數據顯示,2019年,農業銀行平均薪酬26.8萬元,在A股全部上市商業銀行中排名倒數第三,處於行業內上市銀行6%的分位水平,僅略高於西安銀行(600928,股吧)以及常熟銀行(601128,股吧),後兩家銀行作為區域性銀行,無論是規模體量還是市場影響力都遠遠低於農業銀行。

2019年,人均薪酬最高的是浙商銀行,高達60.3萬元,農業銀行的人均薪酬水平不及浙商銀行一半,嚴重低於去年行業近40萬元的平均值。薪酬水平缺乏市場競爭力,這可能會導致其業務以及經營上的低效率。

與員工薪酬相關的還有一個數據,引起了《紅周刊》記者的興趣,這就是不同商業銀行的員工年齡結構問題。商業銀行作為規模型經濟,需要大量的員工在前、中、後臺的必要配合才能予以完成,需要有人負責攬存,也需要有人去開拓信貸,有人負責風控。不管怎樣,不同的員工年齡結構會影響一家公司的效率。36家上市商業銀行中,《紅周刊》不完全統計發現,包括農業銀行等在內的6家銀行披露了年齡結構,如下圖所示。

圖2 披露年齡結構的幾家商業銀行比較

很明顯,從年齡結構的角度來看,50歲以上的員工,農業銀行的佔比最高,達27.4%,遠超同是國有大行的建行與中行;40歲以下的員工佔比卻最低,僅為38.4%,遠低於浙商銀行的81%、青島銀行(002948,股吧)的76%。也低於中國銀行的59.1%以及建設銀行的48.5%。

圖3 6家銀行50歲以上員工結構比較

數據清晰顯示,至少在披露了年齡結構的商業銀行中,農行擁有偏「老」的員工年齡結構。通常來說,年齡結構偏老,會導致經營的低效率。

上述只是農行員工年齡結構的冰山一角。從數據來看,過去幾年,農業銀行的員工整體上呈現年輕留不住,「老」年人結構佔比過大的問題。

圖4 農業銀行各年齡階段員工結構變化

農業銀行的員工,從2015年至今經歷了一輪年齡的結構性變化,實現了一部分的新老更替。從數量的角度,從2015年至今,近4.8萬人離開了農行。一大批年齡較大,尤其是超過50歲的較大年齡的員工離開了農行,約8.75萬人,是過去幾年農銀員工流失的主力。

但是從最終結果看,問題依然不小。從2017年至2019年,1.1萬名30歲以下的年輕人離開農行,3.2萬名41歲-50歲的中年員工離開農行。從員工的角度,30歲以下代表著朝氣,40-50歲之間的中年人,往往年富力強,經驗富足,是公司的骨幹力量,這兩個年齡階段總共4.3萬人離開了農行。這個期間,數量上升的是30-40歲以及50歲以上的員工,分別增加了1.2萬人以及0.78萬人,總體上50歲以上的員工相對穩定。

從結構來說,農行目前的員工結構對於農行的長遠發展或許不太有利。結構方面,51歲以上的員工佔比達27%,40歲以下的員工佔比38%。呈現大齡員工居多,年輕人較少的結構性特徵。這種年齡結構下,潛在的問題是機制僵化、缺乏活力,這不利於農業銀行的中長期競爭實力的提升。

至少就目前來看,農業銀行是一個看上去讓年輕人難以追逐夢想的地方,但的確更適合年齡大的員工。

為什麼員工都不願意留在農業銀行?

農業銀行的員工不願意留在農行,薪酬低或許是最直接的原因。如前文所述,農業銀行是全行業內最不具備薪酬市場競爭力的銀行之一,這迫使不少的員工離開農行尋求更好的發展前途。

員工薪酬過低,會導致銀行機構臃腫,降低經營效率,甚至可能人浮於事。最終,低迷的銀行經營業績與員工低薪酬成為負面雙循環。

不妨來看農業銀行的業績情況。之前經常有投資者質疑農業銀行的不良率,事實上,這家銀行經過多年的調整,在不良率方面確實取得了不小的進步。農業銀行的不良率從2015年的2.39%不斷下降,目前已經降低至1.43%的水平。這一不良率在國有銀行中低於工行、建行,在全部上市銀行中處於中等水平,這反映這家銀行過去幾年積極處理壞帳的成果。

從淨息差角度看,農業銀行的淨息差並不低,在四大行裡面僅次於建行;從增長速度的角度,從2010年-2019年的十年期間,農行的增長率甚至都是四大行裡面最高的,達10.88%,高於建行的10.25%以及工商的9.87%。

農業銀行的真正問題在於管理效率。看一下從淨資產收益率,也就是ROE的角度看,農業銀行並不突出,四大行中總體居下(見圖5)。這與上述的低不良率,也不算低的息差形成了鮮明對比。

圖5 四大行淨資產收益率比較

究其原因,在於其過高的費用支出。《紅周刊》統計的結果顯示,農業銀行一直有著較高的費用開支比率,這侵蝕了其經營利潤。以2019年為例,農業銀行管理費用佔營收的比重達30.49%,超過建設銀行約5個百分點,超過工商銀行7.21個百分點。

圖6 四大行費用率比較

管理費用過高,與員工數量密切相關,《紅周刊》統計了5家典型上市商業銀行的業務及管理費用的構成後發現,農行的工薪費用支出佔比一直在行業內處於高位。

圖7 5家商業銀行工資佔業管費比重

如果將上述工薪支出與人均業績結合,結論會更直觀,也會對農業銀行年齡結構方面映射的問題有更深入的理解。以人均創收來說,農業銀行2019年人均創收135萬元,在36家商業銀行中排名倒數第二,僅略高於常熟銀行。人均淨利潤方面,排名第33名,排名嚴重靠後。當然,在人均創收以及人均利潤方面,國有四大行都不突出,嚴重低於股份制銀行以及部分城商行的表現。換句話說,對於農行,員工低薪酬換回銀行經營的低回報。

員工年齡偏大,導致活力不足,效率低下,影響一家商業銀行的長遠競爭優勢方面,這在農業銀行身上也有體現。以中收業務來說,農業銀行非息收入佔比遠低於四大行。農行非息收入佔比2019年僅為22.38%,這低於其他3家國有銀行30%上下的水平。

圖8 四大行中收業務佔比

過高的費用衝銷了農行還算不錯的息差對於其盈利的積極影響,較低的非息收入佔比則從側面印證了農行還是一家傳統的主要依賴息差獲利的商業銀行。由此帶來的結果是經營的低效率,這種低效率疊加龐大的員工數量,所形成的負面循環,可能將持續衝擊農行的盈利前景,也不利於提升股東回報。針對上述員工年齡結構以及經營效率問題,記者曾向農行求證,截至發稿,未獲置評。

最新交易日,農業銀行A股收盤於3.18元,總市值1.1萬億。從估值水平看,農業銀行0.64倍的PB,5.6倍的PE,均低於行業表現。

(本文已刊發於《證券市場紅周刊》,文中提及個股僅為舉例分析,不做買賣建議。)

相關焦點

  • 四大國有銀行,為何農業銀行離職率最高,年齡結構最大
    紅周刊 記者 | 王立峰在A股全部的36家上市商業銀行中,農業銀行擁有最多的員工,但是它也構成過去幾年員工離職率最高的國有銀行之一。2020年半年報披露的數據顯示,農業銀行以45萬名員工位居上市商業銀行首位。這一數量,超過了工、中、建、交、郵儲五大國有行,恰好是A股上市9家股份制銀行員工數量的總和。
  • 國有銀行員工流失率高 農行最嚴重!為何農行離職率最高?
    來源:證券市場紅周刊原標題:四大國有銀行 為何農業銀行離職率最高 年齡結構最大在A股全部的36家上市商業銀行中,農業銀行擁有最多的員工,但是它也構成過去幾年員工離職率最高的國有銀行之一。不管怎樣,不同的員工年齡結構會影響一家公司的效率。36家上市商業銀行中,《紅周刊》不完全統計發現,包括農業銀行等在內的6家銀行披露了年齡結構,如下圖所示。
  • 郵儲銀行是不是國有銀行 為何五大行不包括它
    對於郵儲銀行可能許多的朋友都知道,最近就有朋友問小編,郵儲銀行是不是國有銀行?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塊了解一下相關的情況。看看郵儲銀行的相關情況。看看它為何又不在五大行之中。   郵政儲蓄屬於國有銀行嗎?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是國有銀行。
  • 中國四大國有銀行(農工建中)哪個好?各有什麼優缺點?
    說到我國的銀行業,就不得不說四大銀行,但四大國有銀行也並不完全一樣,所以還是要清楚每家銀行的優勢和不足,這就要涉及到四大銀行的出身和歷史,畢竟出身和歷史決定了這這家銀行的血統和業務特色。首先,目前已經從四大國有銀行已經成為六大國有銀行,共同的特點都是國有控股銀行國有四大銀行是歷史上形成的,是我國改革開放以後逐步分化形成的國有銀行,分別是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和建設銀行。
  • 中國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和郵儲銀行這四大銀行哪家比較好?
    從宏觀角度看,這四大國有銀行在管理和業務經營上同質化程度比較高,而在微觀上又各有經營特色,所以不容易區分出哪個最好。因此,只能從客戶個性化需求出發去比較,才能對比出各家銀行的優劣。
  • 國有四大行哪個銀行的存款利息最高?
    在四大銀行中無論是活期存款利率、定期存款利率還是大額存單利率其實都沒有區別,利率都是一樣的。從2020年的銀行存款利率的列表來看,四大銀行一年期的存款利率為1.75%,兩年期的存款利率為2.25%,三年期的存款利率為2.75%,五年期的存款利率為2.75%,不同地區的分行可能會有所上浮。從調查的這組數據來看,隨著存款期限的增加,存款利率也在相應提高。
  • 國有四大銀行哪家銀行利率較高,存錢選擇哪一家比較好?
    傳統四大國有商業銀行是指工商,建設,農業和中國銀行(如今已經是6大國有商業銀行時代),在全國4000多家銀行業金融機構中,存款利率確實處於最低水平,至於說哪一家銀行利率較高,其實也沒太大區別。就定期存款而言,4大國有銀行簡直就是神同步,1年期利率1.75%,2年期利率2.25%,3年期利率2.75%,5年期利率2.75%,其中3、5年利率實際執行了央行基準利率,沒有一點上浮,1年期利率上浮16%,2年期利率上浮7%。而其他地方性銀行一般上浮30-50%,網絡版智能存款5年期最高利率達到5.1%,上浮比例高達85%。
  • 銀行收費大相逕庭:同一服務國有銀行普遍偏高
    如今老百姓生活跟銀行關係可謂息息相關,《投資快報》近日在以廣州地區為主的調查統計發現,各銀行提供市民相同業務,收取的服務費卻是大相逕庭,相比眾多的商業股份制銀行,以工行、建行為首的四大國有銀行收費最高,以異地轉帳為例彼此最大相差30倍!
  • 上市銀行董秘不神秘系列二:董秘圈年齡結構如何?
    年齡最大的董秘為中國銀行梅非奇,出生於1962年,58歲。最年輕董秘是蘇農銀行陸穎棟,1985年出生,僅35歲。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9月末,農業銀行、蘇農銀行迎來新董秘,韓國強、陸穎棟分別受聘,兩人任職資格尚待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核准。  從銀行性質來看,國有六大銀行6位董秘平均年齡54歲,僅一位董秘年齡在50歲以下,為郵儲銀行杜春野。  9家股份制銀行董秘年齡介於48歲至57歲之間,平均年齡53歲。
  • 中國銀行業名錄—中國農業銀行簡介
    中國農業銀行是四大國有獨資商業銀行之一,是中國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總行設在北京。在國內,中國農業銀行網點遍布城鄉,資金實力雄厚,服務功能齊全,不僅為廣大的百姓和客戶所信賴,而且與他們一道取得了長足的共同進步,已成為中國最大的銀行之一。
  • 四大國有銀行中行、農行、建行、工行、筆試考情分析
    編輯四大銀行筆試考情分析先來看看四大行筆試時間表:編輯四大銀行筆試考情分析時間緊迫,留給我們備考的日子已經不多,為了能讓大家對這幾家銀行的題量、題型熟悉,我們有必要對近幾年的考題進行研究。四大國有銀行的考情是怎樣的呢,我們今天就來分析一下。
  • 銀行存錢哪一個銀行的利息最高?
    有網友提問——「銀行存錢哪一個銀行的利息最高?」,在銀行存錢,都想能夠獲得更多的利息,這是人之常情,話說回來,關鍵還是在於各個銀行的存款利率,接下來就按照銀行的大類介紹一下他們的存款利率。一、 國有六大行國有六大行分別是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以及郵政銀行,這六大行他們的資金比較充足,網點分布廣泛,知名度比較高,民眾的信用度高,因此他們的吸儲能力比較強,相對來說利率就不會進行很大的上浮,因此能夠給到的存款利率一般都比較低。
  • 2019年國有銀行利潤增長無憂 六大國有銀行2018年報解析
    ■武 雯  2018年度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郵儲銀行六大國有銀行各項指標同比均實現改善,盈利能力穩步提升。
  • 銀行不良貸款攀升至10年來最高,第五家國有資產管理公司成立
    中國即將成立20多年來首個國有資產管理公司。目前,中國金融體系正準備應對創紀錄的企業違約和壞帳潮。根據中國銀行與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網站上的一份聲明稱,中國銀河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已獲批開業。銀河資產將成為第五個負責處置國有銀行帳簿上的不良資產的資產管理公司。隨著疫情拖累了經濟增長,中國的金融體系正在應對創紀錄的債券違約和企業利潤下滑。儘管中國是今年唯一實現擴張的主要經濟體,但這一擴張在很大程度上來源於銀行體系的推動。
  • 銀行存款,存入地方銀行好呢還是四大行好呢?
    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我們平常接觸最多的可能是銀行,各類網點遍布城市或縣城的每一個區域,比如四大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雖然只有4家銀行,但他們的網點非常多,而地方銀行雖然數量龐大,但他們網點非常少,所以在城市當中我們見得最多的還是中、農、建、工四大行
  • 國有銀行改革:絕地重生|我們的四十年
    時光荏苒,40年過去了,在這期間,四大國有銀行從「技術性破產」的「定時炸彈」,到如今全部躋身全球十大銀行,在經歷了一場「背水一戰」的改革之後,脫胎換骨。中國國有銀行如何走出困境?怎樣完成斷腕求生的改革圖新壯舉?
  • 35歲以下銀行員工,離職率更高,鐵飯碗出現了「離職潮」,為啥?
    在銀行上班,曾經是多少人的渴望,很多人擠破了腦袋,都想要去這兒工作。如今,銀行出現了「離職潮」。讓我們看一組數據:今年上半年,國有六大銀行,關閉的網點數量,佔總數量的三分之一。其中:●工商銀行關閉網點48家;●中國銀行關閉網點88家;●建設銀行關閉網點82家;●農業銀行關閉網點125家;●交通銀行關閉網點76家;
  • 國有大銀行秋季校招擴編 四大銀行要招6萬多畢業生
    按照慣例,國有大行的秋季校招一般會在9月上旬或中旬正式啟動,但今年都提前到了8月。粗略統計,工、農、中、建四大國有銀行今年的秋季校招規模已超過6.3萬人。北京青年報記者獲悉,今年招聘規模較去年有明顯提升,部分主要分行的校招人數比去年增加30%以上。
  • 「鐵飯碗」不香了,離職率70%?銀行送「福利」,1類人好日子來了
    在眾多的工作當中,在銀行工作一直都十分的吃香。雖然銀行的工作人員常常會抱怨在銀行工作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比較乏味。但是不少人是不信這種說辭的,畢竟銀行的工作不用風水日曬,而且工資高、待遇好。所以,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不少人都認為能夠在銀行工作就是擁有了一個「鐵飯碗」。
  • 工商,建設,農業幾大銀行和郵儲銀行相比,存款利息哪家最高
    點擊關注,您的最後點讚是對我們小編最大的支持,關注民生問題是小編義不容辭的責任。感謝您的點讚閱讀。工農中建是由國家直接管控的四大國有銀行,後來又加入了兩大國有商業銀行,分別是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和交通銀行,這些銀行被統稱為中國六大銀行,按照利率變化的空間和時間變化的規律,我們能夠分析出這幾大銀行的三大共同特點, 第一點,定期比活期的利率高,第二點,城鄉銀行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