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上海11月23日消息(記者周洪)從電子產品,到交互界面;從橫跨浦江的大橋,到天馬行空的建築……工業設計正在應用到各行各業、方方面面,不斷地滿足著我們對功能使用的需求,也重塑著我們對未來的認知。上海「設計之都」十周年主題活動昨天(22日)落下帷幕。期間,主線論壇之工業設計論壇,以「設計新百年」為主題,在上海楊浦濱江的老船廠舉行。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阮力、上海市楊浦區副區長趙亮出席本次活動。本次論壇由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上海市楊浦區人民政府指導,上海楊浦濱江投資開發有限公司、創新文化品牌及劇院式演講平臺造就共同主辦,脈珈特(上海)設計諮詢有限公司、上海楊樹浦馨懿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提供戰略支持。
「設計新百年」工業設計論壇,是為期三天的上海設計之都十周年的系列活動之一,上海設計之都系列活動還將從服務設計、建築設計、設計教育、設計創新研究等多個角度開展主線論壇活動,是上海年度設計盛會。
本論壇啟動了第二屆「上海設計100+」申報項目。會上還宣布成立楊浦濱江的「上海製造」國際設計會客廳,由上海楊浦濱江投資開發公司、中國工業設計研究院、造就共同建設,意在打造上海第一家具有全球影響力的設計發布中心,上海第一家兼顧設計產品與設計思維的產品體驗中心,上海第一家結合教育及後段產業鏈的設計教育中心。
本次「設計新百年」工業設計論壇,邀請了業界著名橋梁工程設計師、當代卓越的工業設計師、建築師、深具批判精神的設計教育家匯聚一堂,打破設計理念與實踐的界限,突破傳統學科意義上的設計概念和學科分界,帶來了一場設計思想風暴。
南浦大橋、楊浦大橋、盧浦大橋、徐浦大橋的總設計師林元培院士,在大會上分享了橋梁設計三代師生傳承的故事,在他們的毅然堅守與不懈創新的背後,是一代代橋梁設計師的精神在閃耀。
開創日本建築和工業設計新時代、被譽為日本工業設計之父的黑川雅之,以視頻的形式參與了本次大會,他以獨具一格的宏大視野,將設計放置於人類文明起源和歷史演化中去思考,從兩河流域文明的混沌初始,談至東西方文化中的「知」與「美」,認為應該以對立式融合的方式處理設計實踐中遇到的科學與藝術的融合問題。
著名的世博會英國館建築師、英國設計大師Thomas Heatherwick,分享了他在世博會英國館、復星藝術中心、蘇州河畔一千顆樹中蘊含著對建築、自然與人的關係的思考和關懷。他表示:「我們一直在嘗試思考,如何共建一個能讓人們真正產生聯繫的場所,並以某種文化的方式呈現出來」。
中國現代設計教育的奠基人王受之,是很多中國設計從業者心目中的啟蒙者,健談而犀利的他,緊密地結合了當下世界現狀,在全球化與反全球化背景下對工業設計的未來進行了思考:本來臨時化的網絡產品開始變得永久化,甚至我們的家也要兼辦公功能,如果後新冠病毒時代,這些變化要和我們共存,設計師必須去想未來它們將以什麼形態存在。
法拉利599GTB等經典跑車的設計公司賓尼法利納,是義大利國寶級設計公司。賓法中國區的Simone Tassi在現場分享了他工業設計之於汽車的歷史意義,同時也重新思考了汽車工業美學在陷入瓶頸之後的未來。
中國唯一同時榮獲聯合國教科文創意新銳獎、德國紅點獎、IF設計獎等多個設計大獎,東華理工大學藝術設計學院院長丁偉表示,今天設計師關注的不只是物的設計,更需要把握前沿的脈搏,關注整個流程和服務的設計。
丹尼爾斯坦森建築事務所創始人Daniel Statham認為,設計師們要考慮,藝術作品如何把人們聚集在一起,在人們和城市的互動中建立關係。
法尚(上海)創意設計有限公司大中國區總經理Matthieu Rochette表示,數據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新的趨勢,了解許多方方面面的東西,將數據和設計融合起來,能給人們帶來一些新的想法,我們正在努力創新,將國際化背景和本地化市場有機結合,致力於個性化的解決方案。
本次論壇也囊括了許多設計界的新勢力:來自小鵬汽車的網際網路中心副總經理劉毅林和專注人機互動和AI開發的Rokid設計副總裁杜暉結合自身行業通過沉浸式演講的方式,為現場觀眾帶去了一場設計理念頭腦風暴。
作為本次活動主辦方之一的造就,是一家專門專注於文化創新的品牌,長期關注並深耕於設計領域,正是希望通過這類沉浸式演講體驗革新知識傳遞的方式,開啟未來更多可能性。
2010年,上海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網絡」(UCCN),被授予「設計之都」稱號,至今已有十個年頭。明年,上海將籌辦首屆「世界設計之都大會」,在合作交流的高原之上再起高峰,力爭打造國際國內原創設計的首發地,「設計+」新業態新模式的策源地,優秀設計師的網紅地和優秀設計產品轉化的產業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