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好閨蜜成功晉級寶媽行列,每天都在群裡分享寶貝日常,滿滿的幸福感。昨天她突然私聊我,神秘的和我說:『「我覺得我家裡有什麼不乾淨的東西……」什麼情況?新世紀的大好青年怎麼還信奉迷信了呢?細問之下,原來是她發現寶寶在睡著之後,總是會出現驚醒的狀態,一驚一乍的,在求助老一輩「有經驗」的人之後,一家人一致認為家裡肯定是有「不乾淨」的東西了!
聽罷我哈哈大笑,閨蜜真是的太緊張了,才會「病急亂投醫」!於是我趕緊給她解釋清楚,聽完我的解釋後,她如釋重負般的說:「原來如此,是我急懵了,早來問你好了,害得我擔心了好久!」
今天我們就來看一看,寶寶睡覺一驚一乍,到底是為什麼呢?
其實在小寶寶出生後的3-4個月,這種一驚一乍的反應是正常的,這是寶寶的驚嚇反射。在這個期間,寶寶都要經歷被激發-運用-被抑制3個階段,所以才會出現這樣的表現。隨著寶寶的成長,神經系統會逐漸發育完善,到5個月後就會逐漸的消失了。
但是當寶寶的驚嚇反射出現以下情況時,就需要家長們重視了!
1.當寶寶長到6個月以後,驚嚇反射仍然沒有消失,那麼就需要注意了,可能是寶寶的大腦神經系統有問題。
2.當寶寶發生驚嚇反射時,反射行為不對稱:比如雙臂中只有一個有反應,另一個沒有,那麼就可能是手臂有問題。在新生兒中,我們最常見的就是「臂神經叢受傷」或者是鎖骨骨折。
3.寶寶的驚嚇反射都是暫時的,幾秒鐘之後即可消失。如果寶寶的驚嚇反射持續時間較久,全身震顫不止,那就不是正常的現象了。出現這三種情況,家長們應當及時的帶寶寶就醫,找出問題所在。
小益說在最後:寶寶驚嚇反射是很正常的現象,因此新手媽媽們不必驚慌,不需要盲目的給寶寶補充各種營養,更不需要迷信。當寶寶發生驚嚇反射時,家長們只需要輕撫寶寶的背後,稍作停留;或者是輕輕地握住寶寶的小手,寶寶就可以安靜下來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