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有人問:現在人們出行最離不開的是什麼?大家可能會異口同聲地回答「手機」。確實是這樣的,人們出門買東西要用手機支付,無聊時可以用手機打發時間,旅遊時可以用手機拍美美的照片。尤其是現在疫情當前,人們出行都需要出示支付寶綠碼才能坐車。所有人都變成了「手機控」,大街上、飯店裡、地鐵上,到處都是看手機的低頭族,上到白髮蒼蒼的老人,下到懷裡抱著的小孩子。手機帶來了太多太多的便利,但是作為父母,在孩子面前「機不離手」真的好嗎?
鄰居家的孩子上三年級了,平時跟著奶奶生活,是典型的留守兒童。因為要學英語在外面上班的媽媽就給孩子買了一個iPad,安裝了各種學習軟體。而孩子呢,也很爭氣,一直在班裡名列前茅。今年因為疫情的原因媽媽不能出去上班,整天在家實在閒得無聊就迷上了抖音,不是刷視頻就是拍抖音要不就是看直播買東西。有一天,孩子的班主任跟她說孩子在學校總是不時地擠眼睛、張嘴巴,做各種奇怪的表情。於是媽媽趕緊帶著他去看醫生,才發現孩子得了一種叫「抽動症」的病。原因呢,就是因為經常玩電子產品引起的,媽媽責罵孩子,沒想到孩子卻反駁道:「不知道是誰經常在手機上刷抖音還刷到半夜呢?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哼!」
這樣的事例在大家身邊比比皆是,毫無疑問,爸爸媽媽經常玩手機對孩子造成的影響很大。
小孩子本身好奇心比較強,沒有很好的自控能力,容易受周圍環境影響。大人在一邊旁若無人地玩遊戲,卻要求孩子心無旁騖地專心學習,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嘛!父母做了一個壞的榜樣,那麼孩子多半都會受之影響,養成一些不好的學習習慣非常難改,所以父母們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
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為了省事兒選擇給孩子買一部手機或者平板,然後孩子就可以解決自己學習上遇到的難題。這樣看起來很好地解決了問題,父母也有了更多自由的時間。慢慢危害就顯現出來了,孩子自控能力差,當直接有答案了怎麼還願意動腦筋老實做題呢?而大部分家長只關注孩子作業是否完成,並不一定能發現全是抄來的。久而久之,學習成績自然受到影響,而且不太容易補救。
有一些孩子剛開始玩手機的時候家長不注意,後來玩遊戲上癮了,看著人在教室裡坐著上課,但是整個人都是懵的,始終處於神遊狀態,滿腦子想的都是遊戲。這時家長越是嚴厲禁止,孩子越想玩遊戲,不但影響學習成績,還可能導致孩子仇恨父母,更有甚者又打又罵做一些過激的行為。還有的父母和孩子缺少溝通導致孩子不會社交也不願意社交,出現了嚴重的心理問題。新聞上經常報導這樣那樣的問題少年,令人唏噓的同時也給父母們好好的上了一課。父母的陪伴不是單單的管孩子吃喝問題,更要和孩子經常互動。看看那些高考學霸的父母大多都是孩子無話不談的朋友。這些父母願意參與孩子的成長,不僅在學習上創造安靜的環境,而且在生活上和孩子共同解決問題,用一言一行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
孩子在不知不覺間就長大了,留給父母參與其成長的時間並不長。希望天下所有的父母們能珍惜有限的親子時光,在孩子面前放下手機,試著跟孩子談談生活談談理想,多做做遊戲做做運動,爭取做會陪伴孩子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