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走進柞水縣小嶺鎮金米村,輕柔的山風拂過臉龐,帶來微微涼意,讓人神清氣爽。遠處的拱頂大棚,排列整齊,連成一片。大棚內,圓柱形的菌袋,6個一串,像糖葫蘆一般插滿了大棚。現在,是木耳收穫的淡季,菌袋上早已不見木耳的「蹤跡」。但穿行其間,仍能嗅到木耳的香氣。
當天上午,記者再次見到村民肖青松時,他正帶著十幾名村民在自家承包的地裡加緊採摘地栽木耳,忙得不亦樂乎。
「我真的沒想到還能和總書記面對面交流,就像做夢一樣。」回想起4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自家大棚時的情景,肖青松仍掩飾不住內心的激動,「總書記離開時,叮囑我們要繼續發展好木耳產業。有了總書記的勉勵,我的幹勁更足了。我一定要把木耳種植好,不辜負總書記的囑託。」
「擁有一輛小汽車」一直是肖青松心底深藏的秘密。「買車是我的夢想,不過實現起來還是有難度的,我得再加一把勁。等把這季地栽木耳採摘完,我還想利用一個多月的農閒時間外出學習,提升自己的木耳種植技術,在增產提質上下功夫,爭取收益最大化。」談及自己下一步的打算,肖青松信心滿滿。
他邊說邊和記者算了起來,「承包木耳大棚預計全年能有4萬多元收入,今年2月我又承包了7畝地種植地栽木耳,到年底還有3萬多元的毛利潤,加上之前的存款,到明年初,我的『汽車夢』就能實現了。」
村這頭的肖青松靠種植木耳不僅脫了貧,而且正向著自己的「汽車夢」一步步靠近。而在村子那頭,陳慶海也正向著自己的夢想前進。
「他要是年輕十幾歲,就是現在大家口中的『網紅』了。」提起陳慶海,村民們首先想到的便是他年輕時英俊瀟灑的模樣。
然而前幾年,陳慶海卻是一個連飯都吃不飽的貧困群眾。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他憑藉外出務工脫了貧,去年為了增加收入,他還承包了2座大棚,加入到村上木耳種植的大軍中。
家裡的經濟寬裕了,陳慶海也有了新的想法。「我平時最愛玩的就是抖音。」陳慶海對記者說,「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金米村考察時提出,電商是大有可為的。所以,我就想,我為什麼不能學習帶貨主播開直播呢?」
有想法就有行動。近一個月來,陳慶海積極和縣招商局對接,學習如何直播。他笑著說:「我不僅要把木耳種好,還要幫助更多村民讓木耳賣個好價錢。」依靠直播既能賣木耳賺錢還能實現自己的夢想,陳慶海對自己未來的「直播路」充滿了期待。
如今的金米村每天都會迎來一撥又一撥慕名而至的遊客。隨著遊客的不斷增多,村民們的思想觀念也在悄然發生著變化,許多頭腦靈活的村民瞅準了這一機遇,紛紛辦起了農家樂、超市、小吃攤和民宿,吃上了「旅遊飯」。
「現在來我們村觀光的遊客多了起來,我就想乾脆開個農家美食店吧。」今年32歲的脫貧群眾金漢騰說幹就幹。很快,她就在自家門前辦起了「金家美食」小吃店。「沒想到,半天時間我做的3大盤餈粑全部賣完,一下子就賺了200多元。」提起開業當天的「盛況」,金漢騰笑得合不攏嘴。
此後,嘗到甜頭的金漢騰,又擴大了自己的經營範圍,從最初僅賣餈粑,到如今又增加了涼皮、涼粉、漿水魚魚等特色農家小吃。開業短短一個月,金漢騰就賺了2000多元。
「現在小吃店的生意越來越好了。我合計著,等再過一段時間經營穩定了,就讓外出務工的丈夫回來幫忙,擴大經營範圍,辦個農家樂。這樣不僅能在家門口實現致富,我們一家老小也能團圓了。」想著很快一家人就能團聚,金漢騰心裡美滋滋的。
牢記總書記的諄諄囑託,金米村正向著小康夢一步步邁進。「現在村裡變化越來越大了,不僅建起了木耳產業園,還修建了蓮菜池、人工湖、河道休閒長廊、停車場。」金米村第一書記賴勝濤告訴記者,「如今,無論是群眾還是村幹部,大家都幹勁十足,一心撲在產業發展上。」
據了解,金米村的發展規劃已正式提上日程,這裡將打造鄉村旅遊活村、木耳產業強村、林下經濟富民「一主兩優」產業發展的典範。
據賴勝濤介紹,近期,村上加快了推動「金米村」木耳品牌市場化進程,成立了木耳種植專班,建立了木耳產品專業營銷團隊,搭建了線上線下和機構營銷渠道,努力實現木耳產業商品化。同時,全力加快林果產業培育,規劃建設1000畝林果採摘園。此外,還與陝西林業集團、陝西有色集團籤訂了戰略合作協議,依託陝西銀礦廢棄礦山資源,進行礦山遺址公園開發,為金米村旅遊產業開發注入新的元素和亮點。
「我們將始終牢記總書記『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的殷殷囑託,把金米村建設成為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和基層黨建的示範村,讓村民都過上『亮堂堂』的好日子。」賴勝濤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