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至21日,由工業和信息化部、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2020中國5G+工業網際網路大會在武漢召開。這也是我國5G+工業網際網路領域首次國家級大會。
2020中國5G+工業網際網路大會在武漢光谷科技會展中心舉行,前來觀展的人絡繹不絕。記者胡冬冬 攝
「5G是實現萬物互聯的重要基礎,工業網際網路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重要基石,5G+工業網際網路是實現經濟社會數位化轉型的關鍵驅動力量。」 11月19日,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業務資源處處長林嘯表示,召開首屆5G+工業網際網路大會意義非凡,落戶武漢更有深層次含義。
大會吹響5G+工業網際網路
融合發展「集結號」
林嘯表示,過去3年,是我國工業網際網路發展的起步期。召開首屆大會,既是對過去3年發展的一次總結與回顧,更是為下一步5G+工業網際網路融合發展吹響「集結號」。
5G與工業網際網路,為何需要「+」?林嘯認為,5G並非「4G+1G」的簡單疊加,5G擁有三大場景:高帶寬,低延時、高可靠性,大連接。「如果說4G改變了人們的生活,那麼5G將足以改變整個社會。」林嘯表示,未來,超過70%的5G應用將落腳於製造業等國民經濟命脈產業。工業網際網路的升級需要實現全產業鏈、全要素的互聯互通,更加需要靈活的無線技術,首當其衝的就是5G技術,「從根本上而言,5G與工業網際網路本就是互相吸引、相互連接」。
前來觀展的人絡繹不絕。記者 胡冬冬 攝
首屆「中國5G+工業網際網路大會」
在漢舉行
「湖北是工業大省,也是信息通信大省,有產業基礎。大會定在武漢召開,是理所應當的選擇。」林嘯表示,武漢是全國重要的工業基地、科教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在湖北武漢疫後重振的關鍵時期,工信部將首屆「中國5G+工業網際網路大會」放在這裡舉辦,意義重大,既是對武漢「搭把手、幫一把」的具體行動,進一步幫助湖北武漢加快經濟復甦,鞏固、放大基礎優勢,促進行業交流合作,推進技術示範應用,加速產業轉型升級和集聚發展。同時也是對湖北武漢發展壯大數字經濟、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參與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前來觀展的人絡繹不絕。記者 胡冬冬 攝
林嘯說:「武漢用較短的時間控制住了疫情的傳播,更加堅定了把首屆大會定在武漢召開的決心。」
助力武漢打造成工業網際網路領域標杆示範城市
林嘯認為,通過首屆5G+網際網路大會的召開,將對湖北相關產業發展起到鼓舞、帶動作用,助力武漢打造成工業網際網路領域標杆示範城市。
5G+網際網路大會現場。記者 胡冬冬 攝
據悉,目前全國範圍內共有4個工業網際網路產業示範基地,分別為北京、上海、深圳與武漢。「通過打造示範基地,集聚產業鏈上下遊,產生5G+工業網際網路產業的示範引領效應。」林嘯說,武漢擁有全國工業網際網路的網絡、平臺、安全三大體系,同時,也是工業網際網路標識解析體系的國家頂級節點城市之一。除武漢以外,這一樞紐目前也僅有北京、上海、廣州、重慶四座城市。
相關閱讀
「智聯萬物,融創未來。」11月19日,光谷科技會展中心二樓展館,「5G+工業網際網路成果展示」展廳已經對外開放,三大通信運營商、中信科、東風、華為、浪潮、360等企業展臺布置工作已經全部就緒,各種「親民」的新產品和應用讓人一睹為快,為「5G+工業網際網路」大會開幕拉響前奏。
「5G+工業網際網路成果展示」展廳對外開放,各種「親民」的新產品和應用讓人一睹為快。
20日,首屆「5G+工業網際網路」大會正式開幕,中國工程院等研究機構和國際組織的院士專家,電信、移動、聯通及東風汽車、中國商飛、華為、小米等工業網際網路領域的企業負責人將參加大會,他們將圍繞「5G+工業網際網路」的發展趨勢與方向、前沿技術與產業發展、行業應用與融合創新等熱點問題進行主題演講,開展高峰對話。
大會期間,將搭建產業對接大平臺,強化「5G+工業網際網路」領域企業對接洽談;發布2020中國「5G+工業網際網路」發展報告、工業網際網路3年發展成果評估報告、「5G+工業網際網路」發展指數和發展地圖等研究成果,為技術研發、產業發展、行業應用等提供參考借鑑。此次大會,必將為武漢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強大動能。
近年來,全國首條5G生產線在武漢虹信車間誕生,全國首個工業網際網路頂級節點在漢上線,武漢5G基礎建設、數字工廠改造快速推進,「5G+數字工廠」融合發展的亮點紛呈。當前,武漢市委、市政府把數字經濟作為城市戰略發展的重中之重,先後啟動實施了《武漢市工業企業智能化改造三年行動計劃》《武漢市5G通信基站專項規劃》《武漢市突破性發展數字經濟實施方案》等重大發展舉措,大力推動5G與工業企業的融合發展,成效顯著,目前,已建成5G基站超過2萬個,位居副省級城市全國前列;擁有長飛、武漢船用機械等9個國家級試點示範項目,在全國佔比3%,在全國副省級城市中排名第2,位列全國第一方陣。
中國信科-武漢虹信通信技術有限責任公司,全國首條5G智能製造生產線在正常運轉。
5G技術深度融合工廠
賦能工業企業提質增效
2019年4月18日,中國信科武漢虹信公司,全國首條5G智能製造生產線正在運轉,這條約30米的全自動化示範線生產的5G天線,只需一名技術人員操作。據現場工作人員介紹,在5G時代,生產現場的處理器、傳感器可以通過5G連接起來,機器設備間可實現實時交互,從而完成更多複雜工作。
嘗到甜頭後,「5G+數字工廠」的模式在武漢工業企業智能化改造進程中不斷湧現。今年1月,經過近一年的調試,武鋼5G智慧鋼廠正式亮相,這也是華中首個5G雲網融合智慧鋼廠示範項目。
在全長近2公裡、佔地5萬平方米的武鋼CSP生產線上,為了實現5G網絡全覆蓋,6座5G基站布局在廠房內外,攝像監控系統與工藝流程緊密結合。後方操控大廳內,生產線監控視頻、狀態數據在運維平臺實時展現,工作人員通過大屏幕對生產現場各類狀態進行遠程監控。
「5G+工業網際網路」大會,武漢凡谷展示5G智慧工廠。
「通過中國電信5G技術助力,傳統的故障處理由事後補救變為事前預防,提高了故障診斷處理的安全性與及時性。」武鋼綠色城市公司運營商行業總監喻歡介紹,高速率的5G網絡覆蓋後,生產線告別了肉眼檢查,實現了「5G+AR」遠程視覺診斷。
從「鋼的城」到「矽的城」,武漢推動5G與數字工廠融合發展優勢十足,前景廣闊。在武漢,5G基礎設施加速建設,已鋪架起了全球領先的信息高速公路網絡,這也為更多應用創新提供了基礎條件,一場產業融合聚變正在武漢發生。據統計,今年武漢的5G基站數量已超過2萬個,明年達到3萬個,實現全市覆蓋,武漢「5G+工業網際網路」建設力度居於全國前列,同時,在國家工信部的支持下,武漢也成為了國家工業網際網路頂級節點城市。
在武漢,信息化、數位化、智能化已在生產領域掀起浪潮,無人工廠、黑燈工廠等已成為衡量生產力水平的重要考量標準。從傳統工廠到數字工廠的智能化改造之路,也成為武漢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選擇。
武漢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武漢將以智能化改造為重點,不斷擴大工業技改覆蓋範圍,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融合發展,推動工業網際網路、5G在製造業中的應用,提升我市製造業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助力武漢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圍繞武漢優勢產業,抓住5G基站建設、工業網際網路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機遇,用足中央支持湖北一攬子政策,加速推進數字工廠項目建設。
連續舉辦23場推廣會
加速智能化改造進程
「寧可慢一點,也要堅持自主創新。」10月9日上午9時,武漢工業智能化改造提升第17場推廣會走進格力電器武漢工廠,格力電器武漢工廠總經理王向紅稱,從「中國製造」走向「中國智造」,公司一直強調創新,走智能化數位化發展之路。推廣會當天,開展了線上同步直播,觀看人數超過2萬人。
今年5月底開始,武漢開啟了智能化改造的「周五之約」,每周五走進工業智能化改造示範企業,把好的改造經驗通過線上線下等多種方式向全市工業企業推廣,連續23周,走進23家企業,每周一場,不落一場。
「5G+工業網際網路成果展示」展廳對外開放
作為國家重要的工業基地,武漢傳統產業存量較大,面對新一輪的科技和產業革命,極需要注入更多的新技術,加快生產效率提升,高頻次地開推廣會,只為快速推進智能化改造三年行動計劃。
每場智能化改造推廣會,定要進工廠看車間,觀產線,分享智能工廠建設經驗。據悉,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已評選出40家示範工廠,組織現場推廣會,市區聯動,線上直播推廣,這些在國內極具競爭力的示範工廠以身示範,現身說法,將智能化改造的經驗毫無保留地拿出來分享,供廣大企業作為參考。
端午節,仟吉的綠豆糕成了暢銷品,與往年不同,今年仟吉工廠在沒有聘請臨時人工的情況下,產能反而提升了三成。6月28日,在第三場武漢市智能化改造提升推廣會上,武漢仟吉工廠總經理宋勁松分享了成功的經驗。「高度智能化的中央工廠是仟吉在市場取勝的關鍵。」宋勁松介紹,9條智能化生產線在端午節前後生產了1394萬個綠豆糕,去年同期是1040萬個,增長超過30%。
從武漢已走過的示範工廠來看,都集中在紡織、食品、汽車零部件、醫藥等極具代表性的支柱產業,這些產業的智能化改造空間大、時間緊、任務重,它們的智能化改造推進速度與效益直接關係著武漢工業經濟的高質量發展進程。
「傳統產業的優勢要保持下去,但要通過智能化改造成為先進產業。」武漢市經濟和信息化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搶抓疫後重振機遇期,今年5月底以來,每周的武漢工業智能化改造推廣會從不落下一場,至今已走過23場,通過帶著企業走進示範工廠,讓全市工業企業都能夠看得見先進的智能化生產車間;同時邀請示範工廠負責人分享經驗,讓全市工業企業能夠通過觀摩,找到適合的智能化改造路徑。
「把脈問診」+金融支持
做好企業的「店小二」
工業企業要通過智能化來提高生產效率,就必須配備強大的智能製造技術服務機構群體。基於此,市經濟和信息化局搭建智能化改造診斷諮詢平臺,免費為企業提供服務,深入企業調研,「一企一策」量身定製智能化改造方案。
自啟動「工業企業智能化改造三年行動計劃」以來,武漢市通過開設專欄、問卷調查、上門填報等形式,面向所有規上工業企業開展了智能化改造需求普查並確定聯想智能、華工科技、上海寶信、武漢明匠、TCL格創東智5家全國頂級服務商為武漢市級工業智能化改造診斷平臺,這五大諮詢診斷平臺已與武漢市3個國家級開發區、4個新城區和3個跨三環區進行無縫對接,圈定診斷目標企業1069家,佔我市規上工業企業的1/3,截至目前,全市「一對一」診斷服務企業615家,通過量身定製服務幫助企業策劃改造項目232項。
博世華域武漢基地。
診斷諮詢平臺的建設,充分體現了武漢對推進工業企業智能化改造的重視。從智能化改造診斷諮詢平臺的一個點,到各區政府、銀行、工業網際網路運營商的服務鏈條,再到從企業需求出發建設的智能化改造服務生態圈,市經濟和信息化局主要領導和各區政府主要領導力爭帶頭當好「施工隊長」,做好「店小二」。
除了搭建診斷諮詢平臺,武漢市還加大對智能化改造項目財政金融支持。其中,對工業企業實施智能化改造的,按其實際完成投資,包括設備硬體投資、研發軟性投資,給予8%,最高2000萬元的轉型補助。
為更好更快地幫助工業企業推進智能化改造,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積極聯合交行、浙商行武漢分行等金融機構,專門針對工業企業智能化改造提供個性化的金融服務,大力緩解企業融資壓力。目前,浙商銀行武漢分行專門針對工業智能化改造提供「履約見證、設備分期、設備外包」等多種融資渠道,已為25家智能化改造企業授信59.5億元。
武漢市經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相關政策的扶持力度還會進一步加大,對智能化改造企業的補助門檻將會繼續降低,補助比例也會提高,同時,還會加大技改項目申報的便捷性。此外,武漢做實做優政策性融資擔保體系,建立了100億元的融資擔保資金,並將技改項目納入政府的政策性投資擔保平臺,企業擔保費用降至1%以內。
多個重大項目落地武漢
全面提升「武漢造」競爭力
「這是三菱電機本年度舉辦的首場大型對外活動,我們堅持選定在武漢舉辦。」7月24日,世界500強企業三菱電機舉辦助力武漢特別活動上,公司中國總代表富澤克行表示,今年三菱電機將在智能製造、樓宇管理、智能駕駛交通網建設等方面加大在武漢的投入,帶來更多行業領先的解決方案。
近年來,工業製造產業迅速發展的態勢,讓武漢備受關注。在當前智能製造潮流中,越來越多的企業資源和智能製造項目向武漢傾斜。2020年,對許多製造行業來說是困難的一年,但武漢不少企業卻逆勢而上,加大投資、技改力度,增強企業競爭力。
烽火通信5G智造工廠,光適配器保護帽自動拆裝機器人。
「今年,我們投資在漢南建設了一個新工廠,為即將投產的東風雲峰提供配套。此外,我們還正在建設一個智能座艙體驗中心,未來將用於座椅用戶體驗和舒適度研究。」東風李爾集團總經理孔繁國表示,公司還將投入資金,用於智能製造、數位化管理、智慧園區等方面。
今年9月,中國電子·華中數字經濟產業園共投資100億元,打造國際一流水平的科技產業園區,深耕武漢經開區,聚焦網信產業與數字經濟,加大投資力度,孵化出一大批優秀的數字企業,賦能傳統產業、傳統企業進行智能化改造升級。
武漢疫後重振,工業經濟擔當城市發展「主引擎」,實現二季度單季打平,三季度轉正,不停地有新項目入駐武漢。今年二季度,光谷通過「雲招商」籤下的華大智造項目;三季度剛閉幕的2020中國北鬥應用大會上,又籤下的依迅北鬥AI智能終端研發製造基地項目;決戰四季度,一批「光芯屏端網雲智」萬億級產業鏈條上的項目強鏈補鏈而來。
近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提出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強調要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經濟體系優化升級,堅定不移建設製造強國、質量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
結合「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武漢智能化改造進程正在加速推進。「如今智能化的全球浪潮不可抵抗,武漢必須以智能化改造為手段,全面提升『武漢造』競爭力。」武漢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工業企業自覺參與到智能化改造行動計劃中來,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將與全市工業企業共同決戰四季度,力爭完成智能化改造行動計劃全年目標。(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吳曈)
來源 | 長江日報-長江網
編輯 | 司琪
文章經授權發布 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