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已經融入了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深刻地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手機成為不少人的「外掛器官」,佔據「屏社交」的「第一屏」。
網際網路空間有綠水青山,也有汙泥濁水;手機屏上有惠風和暢,也有竹聲蕭蕭。為呵護清朗的網絡空間,暢達民意溝通的重要渠道,弘揚信義和美風尚,讓網際網路更好造福百姓,一群小夥伴每天耕耘在網際網路田間地頭,辛勤拔除田裡的野稗飛蓬,播撒著正能量的種子;認真傾聽網民的心聲,回應網民的關切,守護百姓的安寧。
這群小夥伴就是網信人。
網信小夥伴很少走進公眾的視野,
很少出現在聚光燈下。
現在,
就讓小布帶你走進他們的工作和生活,
看一道你未見過的別樣風景
↓↓↓
01
有一種愛叫默默守護
有一種責任叫從不叫苦
回溯八個多月前,突如其來的疫情打破了這個世界的寧靜,一場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迅速打響。廣大醫務工作者、疾控工作人員、公安民警、基層幹部、下沉幹部、志願者及廣大人民群眾風雨同舟、眾志成城,構築起疫情防控的堅固防線。
戎科軍(繪)
在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中,有一群小夥伴也是第一時間聞令而動,在網際網路田間地頭為抗擊疫情吹響大喇叭、搭建連心橋、做好守護員,他們就是網信小夥伴。小夥伴們每天的職責就是傳遞疫情防控權威信息,普及防疫科學知識,暢通民情反映渠道,及時回應社會關切,積極為民排憂解難。
阻擊戰鏖戰正酣,一名在義烏工作的陝西籍孕婦需返金做羊水刺穿手術。誰知疫情防控形勢驟緊,無法順利返金。若治療不及時,她將面臨引產風險。情急之下,她通過網絡進行求助。網信小夥伴獲悉求助信息後,立即上報疫情防控指揮協調小組,在協調小組的統籌下,網信、公安(交警)、衛健等部門聯動,幫助她順利返金並成功完成手術。事後,她對給予的幫助表達了深深的感激之情。
連續幾個月的大考,網信小夥伴們全天候值守在一線,有的小夥伴推遲了婚期全身心投身應急響應,有的懷孕後仍堅持值班值守,沒有一個人說一聲苦,沒有一個人喊一聲累,而是盡心竭力守護著群眾的安寧,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有居民反映居家隔離配套服務不完善,小夥伴馬上將意見反饋到街道和社區,街道和社區及時對措施進行完善;有返程員工反映健康碼使用存在問題,小夥伴及時將信息傳遞給相關部門,相關部門對健康碼使用進行優化;一位年老體弱的居民反映因家中沒有口罩,給出行帶來困難,小夥伴們及時將信息反饋街道社區,街道社區幹部馬上上門給老人解決困難……
在疫情大考中,網信小夥伴們像陀螺一樣忙個不停,先後流轉回應群眾對疫情的關切1100餘條(次),協同線下聯動解決了一大批群眾具體困難和問題。並在全市 「和美鄉村」百姓群圈啟動「紅色代跑」微服務模式,在多地建立鄉鎮(街道)、村(社區)紅色服務志願隊,實現群眾百姓微信群一鍵預約,紅色代辦員當天代辦的便捷高效「零距離」服務。
一起起暖心的網絡幫扶行動,一次次貼心的回應,讓群眾感受到了網絡上有一種愛在默默流淌,有一群人在為他們的安寧默默守護。網信小夥伴用汗水凝成的涓涓細流,匯入同舟共濟抗擊疫情的時代大潮,成為春江暖水中如字節般跳動的朵朵浪花。
02
網際網路空間無遠弗界
網際網路服務群眾永無止境
在網絡裡,天涯可以變成咫尺,世界可以變成地球村。隨著網絡基本覆蓋城市鄉村,如何走好網上群眾路線,依託網際網路為群眾常態化守望相助,成為網信小夥伴最上心用情的一件事。
今年8月4日,颱風「黑格比」襲擊金華,磐安縣雙峰鄉溪上水庫3名外來遊客駕車突遇山洪被困,進退不得,情況極其危急,遇險遊客向外發出求救,「金華網信」網絡生態「瞭望哨」獲悉信息後,第一時間告知屬地和相關部門。經過艱難救援,3名遊客被成功救出並及時送醫。
與此同時,一位網民發布帖文:義烏市赤岸鎮某村鄉村公路在颱風中被洪水衝垮,生活在山裡的村民出門購買生活用品遇阻,希望引起有關部門的關注。當天下午,該條帖文下便出現了赤岸鎮政府的回覆:受颱風「黑格比」影響,赤岸鎮部分山區道路受損較嚴重,鎮政府已會同市交通局第一時間趕赴現場勘察,目前正在開展道路修複方案設計,爭取儘快進場施工,方便百姓出行。
如此迅捷的回應,正是源於金華網信創新推進的網絡生態「瞭望哨」工程。推動網信事業發展根本上是為了更好造福人民。
網信小夥伴結合我市實際,把建立完善網上群眾工作機製作為「瞭望哨」工程切入點,堅持常態長效實施,強化信息化基礎支撐作用,做到「全市一張網、全網一盤棋」,實現網絡「黑天鵝」精確預警,網絡「同心圓」聚合有力,網上「連心橋」進村入戶,網絡「生態圈」天朗氣清目標。
每天小夥伴們在網絡上收集涉突發事故群眾求援、網民普遍關心的熱點問題、重大民生新政諮詢反映、網民遭受重大困難網上求援等信息,做到線上傾聽民生、了解民意,線下及時跟進解決、反饋回應,構建線上線下一體化、全環閉的密切聯繫群眾、服務群眾工作體系。
今年以來,小夥伴共流轉網民反映的信息1600多條。尤其在服務復工復產當中,小夥伴根據群眾呼聲,指導屬地網絡媒體聯合市農業農村局推出菜籃子農產品助銷行動,既保障老百姓「菜籃子」,又緩解了農戶的銷售問題,受到了群眾歡迎。網際網路已成為黨委政府同群眾交流溝通的新平臺,成為守護群眾安寧的「貼心哨」,成為了解群眾、貼近群眾、為群眾排憂解難的新途徑。
03
網際網路上有正能量激蕩
指尖上有信義和美流淌
生活在金華這座城市裡,時常會有一些人和事讓人淚目。
王亮、石丁丁、倪德藏及援鄂醫務工作者等一批批湧現出來的信義好人,溫暖著這座城市,感動著無數網民。打造「信義之城、和美金華」成為這座城市每一個人的共同行動。
網信小夥伴們把頻出的好人作為正能量推送的重點,在宣傳金華援鄂醫務人員、「兩分鐘勇救4名落水群眾」的英雄戰士王亮、勇救落水兒童的永康九旬老人倪德藏、在崗位上犧牲並無償捐獻器官的浦江輔警石丁丁等事跡中,充分利用網絡傳播平臺,讓正能量在網上激蕩。平民英雄的故事成為網絡爆款信息,平民英雄成為這座城市的精神標杆。
一直以來,網信小夥伴堅持人在哪裡,正能量就傳遞到哪裡。今年更是以「和美鄉村」百姓群為切入點,全面實施指尖正能量「六個一」行動,做到每天一句正能量,每天一個好故事,每天一品微黨史,每天一則暖新聞,每天一張家鄉照,每天一播好政策,唱響鄉村主旋律,傳遞惠民好政策,講好身邊好故事,搭建黨群連心橋,把宣傳思想工作做到群眾心坎上。
為精準推送百姓所需的惠民信息和優質精神食糧,讓百姓充分享受惠民政策「紅包」和信息化「紅利」,小夥伴們與鄉村振興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建立信息互通共享機制,及時集納各種惠民政策信息,第一時間推送給廣大百姓。建立「指尖正能量」金華新媒體聯盟,挖掘培育新媒體製作達人,精心製作一批群眾喜聞樂見的優秀新媒體作品,將正能量直接送抵百姓手機屏,助力和美鄉村建設。
到目前,小夥伴已推出「指尖正能量」60餘期,總點擊量160餘萬。創作、採編正能量新媒體作品7500餘個,及時宣傳鄉村振興、復工復產、消費券發放等惠民政策,累計閱讀量3000餘萬, 「指尖正能量」起到了強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築同心作用,相關經驗做法在中國網信網、浙江新聞客戶端等平臺刊發。
網際網路的變革還會繼續,網信小夥伴的腳步也永遠不會停歇。有長輩們點讚參加抗疫的「90後」、「00後」醫務人員:「哪有什麼白衣天使,不過是一群孩子換了一身衣服。」 同樣,在長輩們眼裡,這群小夥伴也不是什麼網絡「神龍大俠」,只不過是網絡空間一群敬業的「清潔工」、辛勤的正能量「搬運工」、為百姓護佑平安的「守護員」。不管你關注或不關注他都在那裡,不管你點讚或不點讚他都在默默踐行「讓網際網路更好造福國家和人民」的使命!
編輯|杜寅舟
校對 | 施展紅
原標題:《用網絡服務百姓 以指尖傳遞和美!網際網路上有一道美麗的風景等你去打卡→》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