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碟出了故障就換?教你一招,不花一分錢就能修復!
1、硬碟出現壞道
2、IDE埠或者跳線設置錯誤
3、CMOS設置錯誤
4、主引導程序引起的啟動故障
5、分區表發生錯誤
6、分區有效標誌錯誤引發的故障
知道硬碟故障發生的原因,我們更想知道的是如何修復這個故障,下面老毛桃舉幾個實例來教大家如何解決問題,廢話不多說,請看下文吧!
1、電腦啟動時,BIOS無法找到硬碟
如果硬碟正確安裝,而且跳線正確設置,CD-ROM也沒有與硬碟接到同一個IDE接口上,但BIOS仍然檢測不到硬碟,那麼最大的可能就是IDE接口發生了故障,這時候我們可以試著換一個IDE接口試試。
假如仍不行,那麼恐怕是硬碟有問題了,必須接到另一臺電腦試一試,如果能正確識別,那麼說明IDE接口存在故障。
加入仍然識別不到,表示硬碟有問題。也可以用另外一個新硬碟或能正常工作的硬碟安裝到你的電腦上,如果BIOS也識別不到,表示電腦的IDE接口有故障,如果可以識別,說明原來的硬碟確實有故障。
2、硬碟既無法啟動,又無錯誤信息
遇到這種情況我們一般用替換法,先用DOS系統從「A:」啟動,出現「A:>」後鍵入「C:>」切換到「C:」盤。
(1)假如出現「Invalid drive specification」錯誤信息,說明是硬碟的MBP故障。
(2)DIR命令後出現「Invalid media type reading drive C:」錯誤信息則說明是硬碟的DBR(DOS引導記錄)故障。
(3)如果使用DIR命令後可以正確顯示文件名稱、大小、日期等信息,表示文件正常,請立即將硬碟中的文件進行轉移,然後重新分區、格式化。
3、硬碟空間丟失
(1)硬碟壞道
硬碟壞道是造成硬碟空間丟失最為嚴重的,硬碟出現壞道要及時地利用各種方法進行修復或是屏蔽,因為嚴重的硬碟壞道是硬碟的物理損壞,並伴有傳染性,如果不及時的修復與處理,壞道便會越來越大,直至殃整個硬碟。
硬碟一旦出現壞道,一定要及時備份重要的文件數據,並不是在本硬碟上備份,要及時地更換其他硬碟進行備份或是刻錄成盤。
(2)臨時文件
臨時文件造成的硬碟空間的浪費也是一個容易忽視的問題,但清理方法很簡單。選擇要清理的盤符,如「C盤」,在盤符上單擊滑鼠右鍵,從彈出的快捷菜單中選擇「屬性」菜單項,然後切換到「常規」選項卡下,單擊「磁碟清理」按鈕即可。
4、硬碟不能分區
此類故障是由於分區信息有錯誤造成,一般是人為造成的,我們在某些原裝機上經常見到其某個分區不能刪除的現象,其實它的那個分區是用來恢復系統所用,倘若我們要刪除其分區以增大硬碟使用空間,可藉助northon8.0自帶的diskedit將其第一扇區的數據全部以「0」代替,然後寫進去,即可予以解決。
5、SATA硬碟啟動不了
出現此情況我們可以按照以下步驟處理:
(1)在安裝好SATA硬碟之後,開機按「DEL鍵」,進入BIOS
(2)在BIOS的「Integrated Peripherals」菜單中,將「Onboard H/W Serial ATA」項設置為「enable」
(3)再進入「Advanced BIOS features」菜單,將「SATA/RAID/SCSI boot order」功能項改為「SATA」
(4)最後將「First boot devoce」改為「SATA」即可
以上幾種是比較常見硬碟問題,如果大家還遇到其他問題,不妨在評論區提問或私信,老毛桃會盡全力幫助大家解決的哦!若大家喜歡這篇文章,希望大家可以關注、轉發、收藏、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