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的對稱軸有多少條?
——課堂小記
今天學習《圖形的運動(一)》。
整個單元涵蓋了三個內容:軸對稱、旋轉、平移。課堂上,先觀察主題圖,然後描述圖中每種不同的運動方式,他們口中蹦出如「滑動」「移動」「轉圈」「兩邊一樣」等詞語。我告訴孩子們,這就是圖形的多種運動方式,我們先來研究其中的一種。
(思考:圖形的運動多種多樣,整體性入手可以讓學生的學習結構化,防止他們所學內容凌亂,學會整體把握和梳理也是數學學習需要的能力。)
接下來從主題圖中抽出兩個風箏,和一些軸對稱的圖形放在一起,觀察有什麼特點?「一樣」,「左右一樣」,「好看」……這樣的詞不斷出現。我寫下他們的觀察結果:兩邊完全一樣。此時只是觀察,我建議他們用自己的方法驗證。他們說折過去,看看一樣不一樣,文同學還給我做了一個動作,用雙手示範——對摺。這個方法出來後,大家開始嘗試應用,折完後他們發現兩邊重合到一起。「重合」這個詞他們不會說,但是會這樣表達:貼到一起,就像一半,雙胞胎……生活化的語言還需要抽象到數學層面:完全重合。然後他們用這個短語說一說自己操作的結果,體會重合的現象和重合這個詞語如何聯繫到一起。
(思考:做法和想法想要合二為一,必須經過充分的表達。在此基礎上認識一個新的詞語,他們會悟到:原來我們操作後看到的這個現象可以這麼表達。在以後的學習中平移後能夠重,旋轉後也能夠重合,都是在此基礎上對圖形運動知識的不斷建構。)
驗證後,認識了對稱軸,並告訴學生這樣的圖形就叫做軸對稱圖形。反過來讓他們理解軸對稱圖形名稱的來歷,此時他們會首先想到這樣的圖形有對稱軸。練習中,學生判斷紫荊花圖案出現分歧,有的孩子認為不對稱,找不到那條對摺後完全重合的對稱軸,有的孩子認為對稱,也說不出理由。他們把希望的目光投向我,我肯定的告訴他們哪一方的答案都有道理,這是對稱圖形,我強調了「對稱」圖形,所以說認為是對稱圖形的孩子是正確的,這時早有孩子站起來說:但是不是軸對稱圖形是嗎?我點頭,因為我們現在二年級,只研究對稱圖形王國中的一座小城堡——軸對稱圖形,除了這個城市之外,還有中心對稱、旋轉對稱等等一些城堡。
(思考:學習是打開一扇窗,而不是框定學生的認知,我不希望未來他認為二年級老師教錯了,怎麼會只有一種對稱呢?他們應該了解軸對稱圖形只是對稱圖形中的一個分支,讓學生知曉這個內容,會讓他感受到未知的無限。)
在研究數字0是否是軸對稱圖形時,胡同學驚奇的發現原來它的對稱軸不是只有一條,上下對摺、左右對摺都可以,這一下子打開了大家的思路,再尋找軸對稱圖形時,他們的眼睛裡面除了左右對摺,還多了上下對摺。課堂做了拓展,學生個人研究長方形、正方形、圓的對稱軸問題,然後小組交流,長方形有兩條對稱軸沒有歧義。我還記得孫同學認真而吃驚得跑來告訴我,正方形的對稱軸居然有4條,除了上下折、左右折,他還發現了對角折,不一會兒,好幾個孩子都發現了,給大家展示後,他們對軸對稱有了更深入的認識。等到研究圓形時,有的說4條,有的說自己折出5條,有的說7條,有的孩子說15條,看著圓片上畫出的線我第一次沒有認為他們書寫亂,那一條條的線都是創造啊!謎底沒有揭開,下午胡同學去找我,問我是不是有100條,或者更多,我問他怎麼想的,他說上學期畫角時,你說角的兩條邊可以一直延伸,從教室到藍天,從地球到宇宙,這個圓我折了一中午,覺得總可以折,是不是就總有對稱軸呢?我特意找個時間和班上孩子一起交流,告訴他們這個對稱軸的條數真的可以一直折出來,數學上稱作「無數條」。
(思考:觀察與操作結合的最好方式是學生能夠代入自己的思考,學思融合能夠讓他們不斷深化自己的思考內容,對無限的理解實際上是很抽象的問題,因為有了操作的支撐,他們更容易猜想到.有時候,他們能夠想多遠,真的是一個未知的答案.)
最喜歡聽到他們不同地見解,也喜歡看他們發現驚奇的目光,更喜歡他們嘴裡叫出的「噢」的一剎那,那裡面總有一種對未知的渴望和樂趣在裡面。這個世界有多奇妙,正如霍金所說:你總會以自己的方式發光,生命不息,希望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