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課間,我們班的陳杰和呂朋在講臺上翻看《平凡的世界》,像發現新大陸一樣充滿激情地欣賞著裡面的情節:「……兩個人在黑暗中拼命地廝打起來——在這萬般寂靜的黑夜裡,李向前要強姦他的妻子了……」
兩名調皮的男生一邊看一邊笑,引得好多同學圍觀。教科學的女老師發現後,特意跑到辦公室來找我,要我這個班主任趕緊過去處理一下。她氣呼呼地跟我說,兩名男生在看「黃色書刊」,還明目張胆、大張旗鼓地在講臺上看,真是太放肆了!
讀過路遙《平凡的世界》的人,可能都還記得,李向前的妻子田潤葉,真正愛的人是孫少安,結果陰差陽錯,跟李向前結婚了。一開始她跟李向前有夫妻之名,卻沒有夫妻之實,於是有了書中那一幕。
面對那樣的場景,當時我是這樣想的:如果我把他們叫過來罵一頓,好像不是教育,也許他們還會偷著樂呢;如果我不聞不問,那也不行,他們竟然把一部優秀的長篇小說給看歪了。
後來,我做了這樣的嘗試:
我要求兩名男生在1個月內把《平凡的世界》看完,並做好讀書筆記,尤其是寫愛情的篇幅要重點看,要有詳盡的分析,要感悟出自己的「愛情觀」,然後寫出一篇讀後感。
接著,我自己也開始第3次通讀《平凡的世界》。在這之前,我已經從頭至尾認認真真地讀過兩遍《平凡的世界》:
第一遍是20年前,我19歲,高考落榜,出門打工,沒帶多少盤纏,卻帶上路遙《平凡的世界》。在那個落腳的城市裡,我睡過大街,撿過破爛,拔過草,挑過磚,扛過水泥板,掏過臭水溝……跟孫少平在「黃原」的打工生活差不多。同時,我跟孫少平一樣,懷揣夢想,堅信通過自己的艱苦奮鬥一定可以實現夢想!後來,我輾轉到蕭山一家螢光燈具廠打工,再後來通過毛遂自薦到蕭山一所偏遠的農村初中代課。在代課期間,我通過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取得了大學文憑,於2003年通過蕭山區教育局的招聘考試成為一名真正的教師。從「民工」成長為「教師」,我就是通過自己不斷奮鬥走過來的。就像路遙在《平凡的世界》後記中寫道:永遠把艱辛的勞作看作是生命的必要;即使沒有收穫的指望,也要心平氣靜地繼續耕種。這種理想和信念一直支撐著我,同時我也向一屆又一屆的學生傳遞著這種信念和理想,向他們推薦路遙的《平凡的世界》。
第二遍是1996年,那一年我戀愛了。用世俗的眼光來看的話,我還沒有戀愛的資本——一個在外流浪的人,沒有穩定的工作,更不要說房子和票子了。但是,我卻偷偷地喜歡上萍。我和她在同一單位工作,萍是本地人——在蕭山,「本地人」意味很豐富。所以,暗戀了很長一段時間,我卻沒有表白的勇氣。那年情人節前夕,我重讀《平凡的世界》,被孫少平和田曉霞的愛情故事深深地震撼。我從孫少平的身上汲取了無窮的力量,於是,鼓起勇氣,把一封長長的情書連同厚厚的《平凡的世界》一起偷偷地送給我心愛的女孩。就這樣,在那個沒有玫瑰的情人節裡,我擁有了一份天底下最真、最純的愛情。
「黃色風波」之後,每天語文課上,我都要抽出5~10分鐘的時間給學生解讀《平凡的世界》,講書裡的愛情故事,也講我自己的生活故事。整整兩個星期,我和學生一起討論書中的愛情片段:金波和藏族姑娘,柏拉圖式的精神戀愛;賀秀蓮和孫少安,同甘共苦之愛;田曉霞與孫少平,精神交融之愛;郝紅梅與田潤生,憐惜同情之愛;孫蘭花和吳仲平,志同道合之愛;杜麗麗和武惠良,矛盾撕扯之愛;田潤葉與李向前,迷途終返之愛……
通過深入地解讀,我想讓學生明白:愛情,是很神聖的,是要承擔責任的,是要白頭偕老的;愛情的真諦是清醒,不到談情說愛的年齡,我們不要輕易去偷吃禁果,那是對愛情的褻瀆……
我還給學生講了小說裡很多美好的細節,特別是孫蘭香考上大學後,要去北方工業大學報到了,哥哥孫少平給妹妹買東西的情節——孫少平竟然連女孩子來例假要用到的東西都為妹妹準備好了。我說,這才是「真男人」——既有擔當,又有細膩!
在這個事件的處理過程中,我想「教育」是不是可以理解為:發現、疏導、引領。
很多教師和家長對學生「早戀」問題簡直就是草木皆兵,拼命去控制孩子們那種朦朧美好的感情,結果往往適得其反。其實,我們不妨大大方方地把問題交給孩子們,讓他們自己去討論,去明辨是非,也許效果會更好。在處理「黃色風波」的過程中,我還讓學生討論「早戀」與「愛情」的問題,下面摘錄的就是我的學生對「早戀」與「愛情」的一些看法:
早戀不美麗,但初戀是美麗的,千萬不可以隨意就使用掉了。
我覺得「早戀」的美麗在於,它會讓一個人儘量改變自己,爭取能配得上對方,這似乎已經成為一個不變的真理。
王依濤父母的「早戀」確實很美好,但是這並不代表我們就要提倡「早戀」,因為這需要足夠強大的自制力為前提。
初戀,是一種朦朧青澀的感情,如果它產生了,不要急於掐了它,它的存在很正常,但也不要讓它瘋狂蔓延,就讓它安靜地生長,時機成熟,它就會開花。
浪漫的愛情是一種生物程序,兩個有緣的人走到一起激活了這個程序,接下來兩個人要把這個程序一步步完善、升級。所以,愛情是一個相互成長的過程,你會為對方改掉一些壞習慣,對方也能從你身上學到長處。
……
無知與迷茫,是因為當事者不了解或者看不清;蒙蔽與壓制,只會使無知者更愚昧,使迷茫者更絕望。
作者:杭州市義蓬第一初級中學 潛海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