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長沙訊 近日,由李立芳教授擔綱的中國藝術基金結繩藝術作品展在湖南工商大學創想長廊開幕。創想長廊是位於湖南工商大學嶺南校區,依山而建、精緻典雅,長約200米,落地玻璃在隔絕風雨的同時,又保證良好採光。走進大門,迎面而來的電子顯示屏上播出的是中國繩結的紡織說明。此次中國結繩藝術作品展展期為一個月,歡迎大家前來觀展。
開幕式上,李立芳教授表示,歷經兩個月的集中培訓學習,來自全國各地不同職業的30名學員推陳出新,運用15種材料創作了百餘件結繩藝術創新作品,完美地表達和實現了基金項目的預期目標和總體要求。
此次展出的作品運用豐富的創意巧思和表現形式,在形式上創新,將中國結繩藝術運用到包飾、首飾、書籤、婚慶用品包裝等生活用品中。且在材質上進行突破,陶瓷、鐵絲、軟體家具等都可成為編織結繩的材料,凸顯了材料自身的性質與特殊美感。
進入展館的第一幅作品《絲路盤長》運用多種結繩手法共同創造,具有敦煌壁畫的傳統的賦色規律,凸顯色彩的裝飾美,給人以連綿的絲路意境。
作品《陶花》用將結繩與陶藝結合,陶的質感賦予了柔軟結繩不一樣的硬度,繩的質感賦予了易碎陶瓷另類的柔軟。兩種質感相融合,在傳統結繩上傳達出現代感的圖案,是一種將中國結繩傳統且豐富的文化表達在陶瓷作品上新形勢的表達傳承。
將兵馬俑身著盔甲的形態運用在服飾造型上,作品《黑俑》便是如此。每一片甲片就是一個獨具特色的繩結,讓傳統戰士男性的陽剛與傳統女紅的柔軟編織在一起,給人一種獨特的藝術享受。
傳統的中國結放大成為軟體家具,作品《綿綿》讓結繩藝術走進了大眾生活。結繩與家庭生活相結合,編結的意義就擴展、延伸成了親子、友人之間的互動,既在傳承中國傳統結繩文化的同時,賦予了結繩家具文化的溫馨,又使得結繩富有實用性。
展館中琳琅滿目、各具特色的作品,體現了現代創作理念與傳統結繩藝術的充分結合,打破了現代與傳統的隔膜,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符合現代審美,極具實用價值。隨處可見的結繩分解步驟,讓觀者在領略到結繩創新成果的同時,也能感受到結繩藝術最本質的魅力。
國家藝術基金2019人才培養項目首次資助結繩藝術,湖南工商大學構建了一個展現人才培養成果的優質平臺,學員的創新成果將傳統結繩融入現代生活,挖掘結繩藝術的市場潛能性,使得更多人的人在無形中認識、喜歡中國結,讓結繩藝術真正的傳承下去。
雖然當天細雨連綿,仍吸引了眾多市民及廣大師生前來觀展。一位來自設計藝術學院的學生在觀展後說:「第一次看到這麼多種類型的結繩,很驚奇,原來傳統的結繩也可以運用到生活各處。」
瀟湘記者李柯夫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