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在中國象棋歷史中的演變

2021-01-15 騰訊網

中國象棋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歷史文化的瑰寶,有著悠久的歷史。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象棋融匯了古代戰爭與和平的思想和意識,象棋除具有雅俗共賞的娛樂性外,還兼有體育競技,藝術欣賞等功能於一身,可以說象棋是高度濃縮了的我國古代歷史文化的結晶。是我國人民智慧的集中體現。因此象棋在它流傳至今的千百年來 ,深受我國廣大勞動人民群眾之喜愛。

中國象棋經過了千百年來的沉沉浮浮,至今仍長盛不衰。尤其是在新中國成立後的倡導和發展下,古老的象棋藝術更得到了進一步的發揚光大。早在上世紀的1956年,當時的國家體委就將象棋列入了體育競技項目,使象棋這一古老的文化藝術,更由此得到了空前的發展。我國老一輩和年輕的象棋工作者,無數的愛好者們為使象棋藝術儘快的走向世界,無不為其進行了嘔心瀝血的努力。

象棋的進一步的發展,是和其競技性與藝術性並存統一的,古今多少棋手為之痴迷。進入二十一世紀,古老的象棋藝術更得到了飛速發展的廣闊空間。據有關資料統計,中國象棋是我國普及程度最廣泛的一項文體活動,其愛好者約有近三億之眾,這恐怕是其它任何一種體育項目也無法與其能相比擬的。關於象棋的起源,至今眾說不一,難有定論,有說虞舜做象棋有教商均,或有說韓信帶兵時作象棋以娛士卒。誠然,象棋的產生,當有其漫漫的歷史,目前暫無定論也罷。

象棋

但是,象棋棋子中的「炮」這一特殊兵種,是如何在象棋歷史中演變發展的,則是需要加以認真研究討論的。最有代表性的觀點就認為,象棋的起源早不過宋朝,因為我國四大發明之一的火藥,是在唐末,宋初時發明的,在它用於軍事目地後的很長一段的時間裡,戰爭中才出現了「火炮」這一特殊兵器,因此認為象棋棋子中的「炮」就決定了中國象棋的起源。

這種論點粗看是比較符合邏輯的,其實是實際上不懂象棋歷史,和民族文化的錯誤觀點。大家應該知道的是,在中國的漢字中,「炮」字的最早期的寫法為古繁體字「石馬交」(組合字,其中的「馬」為繁體,音「pao」四聲)。「石馬交」是我國早期兵器長兵器的一種,即古兵書上所稱的「拋石機」,它是利用機械的力量將石塊等類似炮彈的物質拋射出去,達到打擊敵人的目的。

三國時的張晏在《西漢書昔釋》所載的《範蠡兵法》就有「飛石重二十斤,為機發,行三百步。」恐怕就是我國史書中記載的對「拋石機」最早的說明了。

我國早期的史書資料中,很早就有了「炮石」這一武器和「炮手」這一兵種的記載,作為象棋兵種子力的「石馬交」,就不可能不反映到象徵戰爭的早期的中國象棋中來。

另據《續藏經》記載,「神農以曰,月,星辰為象,唐相國牛增儒用車,馬,士卒,加炮代之為「機」矣」。可見那時的象棋就形成了與現今基本一致的局制和子力配置了。

「炮」是長兵器兵種,素有「戰爭之神」的美譽,在象棋的子力各兵 種的配置中,炮是屬於僅次於車的大子,而且炮由於遙控性,機動性都很強,它只在己方的陣地中就可大發神威,且行動迅速,進退靈活自如。總之,"炮"如和象棋中其他子力車,馬,兵,等各兵種協同配合起來,常常能給對方以迅雷不及掩耳的快速打擊,令對手防不勝防。

因此 "炮"以其輕靈飄逸,變幻莫測的性能,尤其深得歷代弈人的獨鍾。"炮"進可攻,似千鈞霹靂如天崩地裂,退可守,似金湯之固堅如磐石。就是「炮」在象棋盤上布局的原始位置,也是大有來頭而並非虛設的,這個位置叫「炮臺」,在我國近代史上,我國著名的炮臺有珠江的「虎門炮臺」,長江的「吳淞口炮臺」,守衛北京天津門戶的「大沽炮臺」,和「旅順炮臺」等等。

象棋棋子:炮

因此「炮」這一中國象棋中的特殊兵器,在象棋戰略戰術的運用中,至今仍深得廣大棋手們的喜愛。尤其是歷代國手們的先手中炮開局的巨大殺傷力,譜寫了無數精彩的歷史名局,讓後人嘆為觀止。那些以「炮」為主的各種著名的戰術攻勢,如「悶宮」「鐵門閂」「馬後炮」「重炮」等精彩的戰術組合攻殺,都反映了"炮"的遙控力強威力巨大,機動性強易於成勢的特點。

另外,在上世紀,在我國開封出土的北宋微宗時期的黃銅象棋子中,"炮"這枚棋子是這樣寫的,為古漢字的「石包」字。通過上述論證,可以這樣認為,中國象棋在它還未定型的早期,就有「炮」這一棋子了,只是在其後不斷發展完善的過程中,逐漸由「拋石機」的「石馬交」演變為「石包」,其後又演變發展為近代大家所共同看到的「炮"的。

所以中國象棋早期的開局的各種戰略戰術,大都是圍繞著先手開局怎樣用"炮"來進攻,或者是後手布陣怎樣來防守"炮'的攻勢而制定和展開的。如成書於明朝的象棋古譜《金鵬十八變》,《橘中秘》等,就是以鬥炮局為主來記載的,其中對「順手炮」,「列手炮」等等用炮局進攻或防守的各種全盤戰術,都作了詳盡論述。清代高手王再樾則獨自研究推出了力敵先手當頭炮的"梅花譜"。對後手屏風馬布陣進行了詳盡的闡述。開創了中國象棋馬炮爭雄幾百年來的無止抗爭。當然從「炮」在象棋歷史的演變中可以看出,中國象棋的產生和發展,是與我國的生產,軍事,文化發展的歷史,有著密切聯繫的。令人欣喜的是,中國象棋在其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至今仍基本保存了象棋原始的特點和風貌,這也正是象棋具有超強生命力發展至今而長盛不衰的根本所在。可以深信,在廣大熱愛象棋的志士仁人的不懈而又艱苦卓絕的努力之下,象棋必將走向世界,成為地球上人類們共同的文化財富。

相關焦點

  • 終於知道為什麼原本沒有炮的時代,而在象棋中會有出現
    終於知道為什麼原本沒有炮的時代,而在象棋中會出現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的是關於中國象棋的故事。中國象棋是一種二人對抗性遊戲,因為所需要的只有棋子和棋盤,並且趣味性很強,所以一直流行至今。現在會下象棋的人應該不在少數吧。
  • 沒有人不知道象棋,但是你知道象棋是如何演變到今天的嗎?
    導讀:《沒有人不知道象棋,但是你知道象棋是如何演變到今天的嗎?象棋之林中到底有過多少高手?喜歡逛公園朋友肯定都知道,象棋是一種十分喜聞樂見的運動,它的規則簡單,容易上手,又有著悠久的歷史,而且其中變化機巧,是十分豐富的,所以象棋以它的平易近人,成為了民間人們業餘時間娛樂的最愛。現在看來,象棋的普及程度應該是高於圍棋的,那到底是誰發明了圍棋呢?
  • 中國象棋當頭炮走法關乎下棋禮儀
    中國象棋當頭炮也叫中宮炮或者中炮,是一種象棋開局的走法。通常都有當頭炮,馬來跳的下棋口訣,意思就是對方如果先手炮2平五,打我們的中心卒,就跳兩邊的馬來保護,這是一種應對當頭炮的有效方式。但是玩家們知道嗎?
  • 中國象棋的來源 方舟子說象棋來源印度是否站得住腳?
    中國象棋來源有兩種說法,一是伏羲先天八卦推出,另一是韓信推出。無論怎樣,中國象棋的思想源於《易經》,與《易經》中的太極八卦圖有很大的聯繫,可以這麼說,中國象棋就是太極八卦。
  • 了解中國文化一大瑰寶-象棋
    中國象棋是中國文化的一大瑰寶,是中國傳統文化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它具有戰鬥性和競爭性,它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經過不斷的傳承演變至宋代,才完全定型。象棋的比賽方法,類似於古代的打仗。兩軍對陣,排列在兩邊,有兵、馬、車、炮還有將軍和士。
  • 中國象棋:怎麼玩中國象棋
    中國象棋有著悠久的歷史,是一種益智型兩人對抗遊戲,由於其用具簡單,趣味性強,著法千變萬化,所以深受廣大愛好者的喜愛.特別到夏天,在廣場的樹蔭下和街頭經常可以看到很多人殺的不亦樂乎.中國象棋還是我國正式開展的體育項目之一,在不久的將來也要流行全球。那麼中國象棋有什麼規則和口訣,怎麼玩呢.
  • 中國象棋:怎麼玩中國象棋?
    中國象棋有著悠久的歷史,是一種益智型兩人對抗遊戲,由於其用具簡單,趣味性強,著法千變萬化,所以深受廣大愛好者的喜愛.特別到夏天,在廣場的樹蔭下和街頭經常可以看到很多人殺的不亦樂乎.中國象棋還是我國正式開展的體育項目之一,在不久的將來也要流行全球。那麼中國象棋有什麼規則和口訣,怎麼玩呢.
  • 象棋中的學問
    □鄭州市緯五路第二小學四(6)班 楊樹  暑假,爸爸買回來一副象棋,我很好奇,於是問爸爸:「這是什麼棋呀?」爸爸回答說:「這是中國象棋,在我們國家有悠久的歷史,如果你想學象棋,我可以教你。」我忍不住好奇心,就答應了爸爸。
  • 《炮爽2》即將搞怪公測 中國象棋遊戲衍生玩法
    原標題:《炮爽2》即將搞怪公測 中國象棋遊戲衍生玩法   暢想飛揚旗下首款手機版翻翻棋《炮爽2》即將公測上線啦!基於中國象棋遊戲衍生玩法的全新體驗,帶你領略神奇的棋牌世界。重燃你童年的的記憶,童年的時光機,現在帶你又回到孩提時代,重溫紙飛機那段歡樂時光。
  • 中國象棋被印度搶「申遺」?是真是假答案在這
    中國象棋起源說關於中國象棋的起源,在我國浩瀚的文獻記錄中有近十種說法,其中較流行的有兩種。第一種是相傳上古虞舜有個名叫「象」的弟弟,因桀驁不馴被關了起來。為了不讓弟弟因寂寞而死,舜發明了用弟弟名字命名的象棋。
  • 象棋開局口訣
    象棋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屬於二人對抗性遊戲的一種。由於用具簡單,趣味性強,成為流行極為廣泛的棋藝活動。 【象棋開局布陣法】1.開局主要分為炮局、馬局、兵局還有象局,炮局主流的走法有當頭炮局、過宮炮、士角炮,還有非主流的金鉤炮。
  • 中國象棋怎麼判定贏負 中國象棋的規則
    中國象棋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屬於二人對抗性遊戲的一種。由於用具簡單,趣味性強,成為流行極為廣泛的棋藝活動。是我國正式開展的78個體育項目之一,為促進該項目在世界範圍內的普及和推廣,在中國古代,象棋被列為士大夫們的修身之藝,現在則被視為怡神益智的一種有益的活動。
  • 方舟子:象棋是印度人發明的,因為中國古代時期,沒有大象
    方舟子的結論由中國古代沒有大象而得出,那麼這之間是否存在這樣的關聯呢?我國象棋的歷史究竟又是怎樣的呢?首先要明確的是,任何的結論都需要足夠的證據支撐,歷史的追根溯源更是不能妄斷,直到今天都沒有絕對明顯的文獻或是文物,能將中國象棋和印度的棋種相關聯,只能在現今僅存的資料中去了解象棋的歷史。
  • 中國象棋的逸聞軼事
    中國象棋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至今仍長盛不衰。戰國時代盛行的六博棋,可以說是我國古代象棋的萌芽。六博棋與古代象棋、現代象棋不同,沒有車、馬、將、卒、士、象等名稱的棋子。但它的棋子有六個兵種,也有類似將帥或王的棋子,同時也以殺死類似將帥的棋子梟為勝。這一點卻是與古代象棋脈相承的。
  • 象棋中「蹩馬腿」怎麼判斷,不得不佩服古人,處處透露著智慧
    中國象棋是我國從古代流傳下來的、傳統的棋類益智遊戲,象棋在中國已經有了長久的歷史,據史料記載,在我國古代的秦國時,就已經有了象棋。中國象棋中的一個規則就是馬不是按照直線走的,而是需要按照漢字「日」字走,走動的方法是一直一斜,即先橫著或直著走一格,然後再斜著走一個對角線。另外,由於象棋是方格棋盤,馬的周圍可以選擇四周的8個點的位置,因此馬在象棋中也有「八面威風」之說,馬一直是象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棋子。
  • 象棋小課堂,以少勝多,象棋中牽制戰術的運用
    在象棋中,牽制戰術是運用的較為頻繁的一種戰術。那牽制戰術應該如運用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牽制戰術裡有一種叫「絲線牽牛」,俗稱「猴拉馬」。同學們,這個名字是不是很形象、很有意思?一根絲線能夠牽住牛,形容弱小的物體,可以制住龐大的物體。在象棋中是指用一個炮拴住對方的車、馬,然後集中兵力去攻擊被牽的車、馬,達到得子或者佔據優勢的目的。
  • 象棋的「車(車)」為什麼讀「ju」不讀「che」?
    《新華字典》是本最簡易的文字工具書,它所傳導給人們的是最常用的漢字用法及字義,但是,漢語言卻有著幾千年的演變史,其中許多字義在歷史的長河中被不斷刷新,有此漢字的原始意義也隨之被淹沒。中國文化的特殊存在之一,在於文字的演變過程中,還有文字之外的活動參與,所以,有些漢字的原始讀音與本義才得能流傳至今,比如中國象棋。
  • 歷史篇——象棋那些事兒
    「馬走日,象走田,卒子一去不回還;車是一桿槍,炮是隔山箭,老將老士不出院。」相信很多學象棋的人,最初都是從這一句句的口訣開始的。象棋在我國歷史悠久,也遍布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它是接地氣的,小桌一擺,就著人家燈火就能廝殺一局,亦是智慧的,圍棋在黑白兩色之間要勝天半子,象棋在這楚河漢界之中亦是指點江山、揮斥方遒。千百年來,幾經演變,象戲變為象棋,由貴族博弈走向布衣人家,都不改其本色。不過它也是有爭議的。近來有新聞報導,印度六次申遺中國象棋,雖是謠傳,但其中糾紛,也是由來已久。
  • 象棋當然是中國人發明的,「陰陽理論促使象棋雛形的產生」
    各子步法:王直斜行一格;象斜行二格;馬與今天的西洋棋一樣;船直行無遠近;兵與今天中國象棋無異。每著棋走前擲骰子,五點是王或兵走,四點走象,三點走馬,兩點走船。中國象棋的走法和「恰圖蘭格」有相似之處,據此,印度有學者認為,中國象棋是從印度傳入中國的。
  • 象棋中局疑難問題解答:炮動馬活 陣形強勁
    紅方目前具有攻擊力的只有中炮,可以吃掉黑方中卒,但仁角炮及雙馬皆不能配合中炮的攻擊作用。從黑方來說,左炮取兵可壓制紅馬,右炮平3線又威脅紅馬,雙炮左右呼應,雙馬跳出後,馬路較通暢。所以雙方比較,黑方陣形較強。炮動馬活 陣形強勁試擬紅先著法如下:1.炮五進四,炮9進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