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象棋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歷史文化的瑰寶,有著悠久的歷史。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象棋融匯了古代戰爭與和平的思想和意識,象棋除具有雅俗共賞的娛樂性外,還兼有體育競技,藝術欣賞等功能於一身,可以說象棋是高度濃縮了的我國古代歷史文化的結晶。是我國人民智慧的集中體現。因此象棋在它流傳至今的千百年來 ,深受我國廣大勞動人民群眾之喜愛。
中國象棋經過了千百年來的沉沉浮浮,至今仍長盛不衰。尤其是在新中國成立後的倡導和發展下,古老的象棋藝術更得到了進一步的發揚光大。早在上世紀的1956年,當時的國家體委就將象棋列入了體育競技項目,使象棋這一古老的文化藝術,更由此得到了空前的發展。我國老一輩和年輕的象棋工作者,無數的愛好者們為使象棋藝術儘快的走向世界,無不為其進行了嘔心瀝血的努力。
象棋的進一步的發展,是和其競技性與藝術性並存統一的,古今多少棋手為之痴迷。進入二十一世紀,古老的象棋藝術更得到了飛速發展的廣闊空間。據有關資料統計,中國象棋是我國普及程度最廣泛的一項文體活動,其愛好者約有近三億之眾,這恐怕是其它任何一種體育項目也無法與其能相比擬的。關於象棋的起源,至今眾說不一,難有定論,有說虞舜做象棋有教商均,或有說韓信帶兵時作象棋以娛士卒。誠然,象棋的產生,當有其漫漫的歷史,目前暫無定論也罷。
象棋
但是,象棋棋子中的「炮」這一特殊兵種,是如何在象棋歷史中演變發展的,則是需要加以認真研究討論的。最有代表性的觀點就認為,象棋的起源早不過宋朝,因為我國四大發明之一的火藥,是在唐末,宋初時發明的,在它用於軍事目地後的很長一段的時間裡,戰爭中才出現了「火炮」這一特殊兵器,因此認為象棋棋子中的「炮」就決定了中國象棋的起源。
這種論點粗看是比較符合邏輯的,其實是實際上不懂象棋歷史,和民族文化的錯誤觀點。大家應該知道的是,在中國的漢字中,「炮」字的最早期的寫法為古繁體字「石馬交」(組合字,其中的「馬」為繁體,音「pao」四聲)。「石馬交」是我國早期兵器長兵器的一種,即古兵書上所稱的「拋石機」,它是利用機械的力量將石塊等類似炮彈的物質拋射出去,達到打擊敵人的目的。
三國時的張晏在《西漢書昔釋》所載的《範蠡兵法》就有「飛石重二十斤,為機發,行三百步。」恐怕就是我國史書中記載的對「拋石機」最早的說明了。
我國早期的史書資料中,很早就有了「炮石」這一武器和「炮手」這一兵種的記載,作為象棋兵種子力的「石馬交」,就不可能不反映到象徵戰爭的早期的中國象棋中來。
另據《續藏經》記載,「神農以曰,月,星辰為象,唐相國牛增儒用車,馬,士卒,加炮代之為「機」矣」。可見那時的象棋就形成了與現今基本一致的局制和子力配置了。
「炮」是長兵器兵種,素有「戰爭之神」的美譽,在象棋的子力各兵 種的配置中,炮是屬於僅次於車的大子,而且炮由於遙控性,機動性都很強,它只在己方的陣地中就可大發神威,且行動迅速,進退靈活自如。總之,"炮"如和象棋中其他子力車,馬,兵,等各兵種協同配合起來,常常能給對方以迅雷不及掩耳的快速打擊,令對手防不勝防。
因此 "炮"以其輕靈飄逸,變幻莫測的性能,尤其深得歷代弈人的獨鍾。"炮"進可攻,似千鈞霹靂如天崩地裂,退可守,似金湯之固堅如磐石。就是「炮」在象棋盤上布局的原始位置,也是大有來頭而並非虛設的,這個位置叫「炮臺」,在我國近代史上,我國著名的炮臺有珠江的「虎門炮臺」,長江的「吳淞口炮臺」,守衛北京天津門戶的「大沽炮臺」,和「旅順炮臺」等等。
象棋棋子:炮
因此「炮」這一中國象棋中的特殊兵器,在象棋戰略戰術的運用中,至今仍深得廣大棋手們的喜愛。尤其是歷代國手們的先手中炮開局的巨大殺傷力,譜寫了無數精彩的歷史名局,讓後人嘆為觀止。那些以「炮」為主的各種著名的戰術攻勢,如「悶宮」「鐵門閂」「馬後炮」「重炮」等精彩的戰術組合攻殺,都反映了"炮"的遙控力強威力巨大,機動性強易於成勢的特點。
另外,在上世紀,在我國開封出土的北宋微宗時期的黃銅象棋子中,"炮"這枚棋子是這樣寫的,為古漢字的「石包」字。通過上述論證,可以這樣認為,中國象棋在它還未定型的早期,就有「炮」這一棋子了,只是在其後不斷發展完善的過程中,逐漸由「拋石機」的「石馬交」演變為「石包」,其後又演變發展為近代大家所共同看到的「炮"的。
所以中國象棋早期的開局的各種戰略戰術,大都是圍繞著先手開局怎樣用"炮"來進攻,或者是後手布陣怎樣來防守"炮'的攻勢而制定和展開的。如成書於明朝的象棋古譜《金鵬十八變》,《橘中秘》等,就是以鬥炮局為主來記載的,其中對「順手炮」,「列手炮」等等用炮局進攻或防守的各種全盤戰術,都作了詳盡論述。清代高手王再樾則獨自研究推出了力敵先手當頭炮的"梅花譜"。對後手屏風馬布陣進行了詳盡的闡述。開創了中國象棋馬炮爭雄幾百年來的無止抗爭。當然從「炮」在象棋歷史的演變中可以看出,中國象棋的產生和發展,是與我國的生產,軍事,文化發展的歷史,有著密切聯繫的。令人欣喜的是,中國象棋在其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至今仍基本保存了象棋原始的特點和風貌,這也正是象棋具有超強生命力發展至今而長盛不衰的根本所在。可以深信,在廣大熱愛象棋的志士仁人的不懈而又艱苦卓絕的努力之下,象棋必將走向世界,成為地球上人類們共同的文化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