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大夫最近被一個朋友折磨壞了,真真是兩天一個電話,一天五六個微信呀。這個朋友和老公要孩子兩年多了都沒懷上,這不就找到了我,我說那就先查一個基礎性激素六項,男方檢查一下精液,都正常就監測排卵吧,日子到了回家合房好好努力播種。這樣試了三四個月還是沒懷上。
我說那就做個輸卵管造影檢查吧。我的朋友一聽就著急了,
「別人都說只有之前做過人流輸卵管才會堵,我什麼都沒做過呀」
「這個會不會很疼呀」
「會不會對要孩子有影響」
「會不會本來沒有問題做完之後就有問題了呢?」
「NO NO NO,我不要做呀!!!」
無奈,我只好耐心的一一解答。
很多病友呢,對輸卵管造影認識不夠,今天就給大家普及一下輸卵管造影的那些事吧。
大家都知道,農民伯伯種地需要好的種子,肥沃的土地,還要定期施肥灌溉,這樣才會有大豐收。其實懷孕和種地一個道理,你得有種子有地吧,還得把種子種在地裡吧。
自然受孕就是一個這樣的生理過程,至少需要四個必備的基本條件:
只有滿足了這四個基本條件,有正常的種子以及肥沃的土地,才為受孕做好了充足的準備。
慢性輸卵管炎症是女性不孕症的重要原因,佔到了不孕症的1/3。輸卵管在妊娠過程中可謂是起到了承前啟後的重要作用,為卵子能夠正常受精,受精卵早期發育提供了良好的微環境,而輸卵管的纖毛擺動及輸卵管液的流動為精子的輸送,卵子攝取運送以及受精卵運送到宮腔等過程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臨床表現可能會出現以下症狀:全身症狀不明顯,下腹墜脹、疼痛,腰骶部酸痛,勞累後加劇。婦科檢查附件區可捫及增粗的輸卵管,呈條索狀,輕度壓痛,輸卵管積水或卵巢囊腫時宮旁可捫及囊性腫物,活動度較差。慢性附件炎可有急性或亞急性發作,出現急性期症狀。因病變部位、程度不同會有不同的病症。
很多病友會問,我明明沒做過人流,也沒得過闌尾炎,我輸卵管咋就堵了呢?其實很多原因都能夠引起輸卵管異常,主要由炎症引起,造成輸卵管積水與積膿,致病菌為細菌、病毒、原蟲、支原體等;子宮內膜異位症也可引起輸卵管粘連從而引起不孕;而輸卵管積水引起的不孕佔到了輸卵管病因引起不孕的30%。所以,輸卵管阻塞不一定是做過人流、藥流才會得。
輸卵管造影檢查可明確輸卵管阻塞部位,還可顯示輸卵管及子宮內膜相關病變以及輸卵管蠕動情況。X線下子宮輸卵管造影,通過導管向宮腔及輸卵管注入造影劑,X線下透視及攝片,可顯示宮頸管及宮腔大小,形狀和子宮輪廓。
如果輸卵管近端梗阻,則顯示不出輸卵管。如果近端無梗阻或痙攣,可顯示出輸卵管的形狀,直徑及輸卵管傘端等。選擇性輸卵管造影術損傷小,可對輸卵管阻塞做出正確診斷,對輕度輸卵管堵塞具有一定的疏通作用。
是不是所有病友在進行不孕檢查時都要做輸卵管造影檢查呢?
這個當然是否定的!一般在做輸卵管造影檢查之前,先要評估女方卵巢功能以及監測排卵,男方進行精液常規分析。如果以上都沒有問題的話,我們才會建議患者行輸卵管造影檢查。
輸卵管造影檢查應在月經乾淨後3-7天內進行(注意,當月個月經周期要注意避孕)。術前要行陰道分泌物、血常規等檢查以排除生殖道炎症、全身感染性疾病等情況。
整個檢查過程一般需要半個小時,患者會有輕微的下腹墜脹感,並不會非常痛。
術後一般要口服抗生素3天預防感染,2周內禁止性生活,盆浴。術後一周內,也有可能會發生少量陰道出血,這也是正常現象。
如果流血量很多或時間很長則需要引起注意併到醫院就診。
1、輸卵管通暢:女方卵巢功能正常,排卵正常,男方精液正常。這種情況,放鬆心情調整心態,回家要孩子去吧。如果不孕年限很長了,可以考慮做人工授精助孕。
2、輸卵管阻塞:如果你還年輕,卵巢功能尚可,男方精液檢查在正常範圍內,那麼你可以考慮做手術疏通輸卵管,術後嘗試妊娠,如果超過6個月仍未懷孕,建議通過輔助生殖技術助孕治療。如果卵巢儲備功能下降或者合併有子宮內膜異位症等其他不孕病因,男方嚴重少弱畸精等,或者年齡過大,不孕年限過長,則可直接選擇試管嬰兒技術助孕。
3、輸卵管積水:原則上治療方案是同輸卵管阻塞相同的。但是在做試管嬰兒移植之前一定要把積水處理一下哦。
想必大家還在想我那個朋友的事,最後他怎麼辦了?
最終,在我的解釋下,我這個朋友終於同意做輸卵管造影檢查。果然,輸卵管雙側阻塞,好了,要麼去做手術疏通輸卵管,要麼就直接做試管嬰兒吧。
輸卵管雙側阻塞是試管嬰兒的適應症,她在生殖中心醫生的建議下做了試管嬰兒。
通常醫生不會一上來就讓患者完善輸卵管檢查,在評估患者整體和其他常規檢查才會建議檢查輸卵管,當然做不做,決定權始終在患者自己。重要的是到正規的生殖中心檢查、治療,避免胡思亂想,理性決策,才能儘快迎來寶寶。
歡迎大家轉發文章到朋友圈,讓更多備孕已久卻認知錯誤的夫妻早日好孕!
作者 | 董萌,博士研究生,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
投稿、轉載、合作,請聯繫小編(微信:shengzhi012)
疾病諮詢、報告解讀、專家預約
請添加醫療顧問
90%的多囊患者減重失敗?
三甲醫院專家為你總結了4點多囊減重指南
點擊圖片立即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