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說宇宙背景輻射的溫度是3K時,意味著什麼?

2021-01-07 天文在線
百家號獨家內容。

任何有內能的物體(溫度不是絕對零度,或者0 K)都會通過電磁波(光)的形式向外輻射能量。黑體輻射能量隨波長的分布可以用普朗克(Planck)輻射函數表示。將輻射強度隨波長的變化繪製到圖上,我們可以發現,最強輻射的波長與溫度有關,溫度越高,最強輻射的波長越短。從普朗克方程所得的這一規律稱作維恩(Wien)位移定律。此外,隨著溫度的升高,所有波長的輻射強度都會增加。

這樣的現象你可以從加熱一根鐵棒的過程中感受到。一開始,鐵棒的所有輻射都處於紅外波段(一種波長太長,以至於人類無法看到的光)內。隨著鐵棒的溫度升高,它發出的電磁波的波長進入到可見光範圍,鐵棒開始慢慢變紅。隨後,最強輻射的波長越來越短,你可以依次看到鐵棒從橘黃色變成黃色,最後變成白色。故而通過分析波長光譜,可以計算物體的溫度。黑洞附近溫度極高,最強輻射的波長極短,屬於X射線的範圍內。像我們的太陽這樣的恆星,輻射的能量主要在可見光區域,而像行星這樣溫度較低的物體則發射不可見的紅外輻射。

圖解:普朗克定律描述的黑體輻射在不同溫度下的頻譜

宇宙大爆炸產生的極端高溫釋放了強烈的、波長非常短的輻射,之後隨著宇宙的冷卻,這些極端的輻射變成了微波(這也可以解釋為,隨著宇宙的膨脹,輻射的波長不斷伸長)。微波的波長甚至比不可見的紅外線都要長,位於射電望遠鏡的觀測波段範圍內,這使得它們可以被射電望遠鏡捕捉到。現在,宇宙大爆炸遺留下來的「背景輻射」可以從各個方向觀測到,將觀測到的宇宙背景輻射的輻射強度隨波長的變化繪製成圖,你會發現,它與溫度在2K到3K之間時的黑體輻射曲線相匹配。

簡單的回答是,這是實驗者在測量宇宙微波背景光子的波長(通過名字不難猜到,測量的輻射多位於微波波段)。通過以下式子,可以通過輻射的波長計算得到光子能量:E=hc/ λ。

補充信息:

E為光子能量

為波長

c為光速,c=3.0×〖10〗^8 m/s

h為普朗克常數,h=6.63×〖10〗^(-34) Js

根據以下式子將波爾茲曼(Boltzmann)常數k代入,可以通過光子能量算得輻射體的熱力學溫度。

k=1.38×〖10〗^(-23) J/K=8.62×〖10〗^(-5) eV/K

因此,當宇宙學家談論光子的「溫度」時,他們基本上是在描述該溫度下光子攜帶的效能量。

談及溫度這個關鍵的變量,必須強調的一點是,並非每個來自宇宙背景的光子的溫度都是2.7K。事實上來自宇宙背景的粒子的能量(或者溫度)涵蓋了非常大的取值範圍,然而,根據維恩位移定律,宇宙背景的輻射波譜正是2.7K的黑體的輻射能量的光譜:λ_max=2.90×〖10〗^(-3) T(m/K)

2.7K的黑體的輻射峰值所在的波長為:λ_max=7.92×〖10〗^(-3) m。

這正是實驗人員觀察到的宇宙背景輻射波長。

但這並不是說來自宇宙背景的光子的溫度都是2.7K的,而是它們整體看上去好像是一個2.7K的黑體發射出來的光子。

天文相關知識-宇宙背景輻射

宇宙背景輻射是一個來自宇宙大爆炸的電磁輻射,它來自於我們所觀察到的光譜區域,宇宙微波背景是其成分之一。宇宙微波背景是紅移的光子,從宇宙剛剛開始變得稀薄、輻射能量的時候就在宇宙中自由地散播了。宇宙微波背景的發現和對其性質的詳細研究被認為是大爆炸的主要例證。宇宙背景輻射的發現表明(1965年偶然發現的),早期宇宙是一個極高溫度和壓力的輻射場。

蘇尼亞耶夫-澤爾多維奇效應(Sunyaev-Zel'dovich effect)是指宇宙背景輻射與「電子云」相互作用,扭曲輻射的光譜的現象。

在紅外波段、X射線波段同樣也存在宇宙背景輻射,它們形成的原因各不相同,有時候可以分解成獨立的輻射源。點擊可以查看宇宙紅外線背景輻射、宇宙X射線背景輻射、宇宙中微子背景及河外背景光等信息。

參考資料

1.WJ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3. Brent Nelson- physlink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當一個人說宇宙微波背景的溫度是3K,那這是什麼意思?
    通過分析波長的光譜,可以計算出溫度。天文物體的溫度可以用這種技術來測定。例如,黑洞附近的極端溫度在極短的X射線區域達到峰值。像我們的太陽這樣的恆星發射主要在可見區域,而像行星這樣的較冷的天體則發射不可見的紅外線輻射。
  • 什麼是微波背景輻射?從中可以讀出哪些宇宙信息?
    ——史蒂芬·霍金大爆炸模型最有力的預測就是:我們寒冷、充滿恆星和星系並且正在膨脹的宇宙來自高溫、緻密、均勻的狀態,那麼宇宙早期殘餘的輻射應該大量存在,即使在今天也應該可以檢測到。因此微波輻射是宇宙標準模型的預測結果!什麼是微波輻射?
  • 探索宇宙奧秘,了解宇宙背景輻射被證實為黑體輻射
    光子之間的間隔仍保持著約一個典型波長的距離,如黑體輻射那樣。按此推理,從量上說,隨著宇宙的膨脹,充滿宇宙的輻射仍可繼續使用普朗克黑體公式精確地進行描述,即使它不再與物質保持著熱平衡。因此,當務之急是確定能否使用普朗克黑體公式描述波長輻射能量的分布,如果這的確是輻射和宇宙物質處於熱平衡狀態時的某個時期殘留下來的古老紅移輻射, 那是可以這樣描述的。在這種情況下,根據所觀測到的射電噪聲強度與普朗克公式的比較結果計算得出的「等效溫度」,在所有波長上的數值都應等於彭齊亞斯和威爾遜所研究的在 7.35 釐米波長上的數值。
  • 微波背景輻射是如何實現「精密宇宙觀測的」
    人類首次發現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是在1964年。美國貝爾電話實驗室的兩位科學家阿羅·彭齊亞斯和羅伯特·威爾遜為此獲得197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他們起初曾將這種輻射誤為是自己的接收機上不相關的噪聲(實際上,宇宙微波背景是每當我們的電視機正常傳輸中斷時接收到的那種「雪花」噪聲的一部分)。
  • 都說背景輻射是原初宇宙的體溫計,為什麼最早只能測到38萬歲?
    宇宙背景輻射是一種宇宙空間中各個方向高度均勻的熱輻射,熱輻射是電磁輻射的一種。說是熱,其實只有絕對溫標2.7開左右,換算成攝氏度是零下270度左右,是接近絕對零度的超低溫。背景輻射是如何產生的呢?這來自大爆炸一段時間後發生的光子退耦事件。
  • 宇宙背景輻射真的宇宙大爆炸遺留的嗎?
    他們認為:「宇宙微波背景是我們宇宙中最古老的光,當宇宙剛剛380,000歲時刻在天空上。它顯示出微小的溫度漲落,對應著局部密度的細微差異,代表著所有未來的結構,是當今的恆星與星系形成的種子」。 [宇宙微波背景解釋了宇宙早期發展所遺留下來的輻射,它的發現被認為是一個證明大爆炸宇宙模型正確性的裡程碑。
  • 宇宙中最高溫度和最低溫度分別是多少?真的能達到這個溫度嗎?
    溫度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接觸最多的物理量了,每天都要根據具體的溫度來進行搭配穿著。那麼問題就來了,在我們這個宇宙當中,最高溫度是多少?最低溫度又是多少呢?關於「宇宙中最高的溫度是多少?最低溫度是多少度?」這個問題,實際上按照目前的理論已經是有定論的,那這個定論到底是什麼呢?
  • 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可能違反奇偶對稱性,新的物理學呼之欲出
    在宇宙誕生後的38萬年時間內,它還是如此炙熱、能量還是如此之高,以至於電子不能被束縛在原子核周圍。這時候的宇宙是不透明的,因為光子會和自由電子進行耦合,光無法透射出來。隨著宇宙的膨脹,溫度慢慢下降、能量也慢慢降低,電子最終被原子核捕獲,這時候它透出了宇宙的第一縷光線。
  • 宇宙最高溫度是多少?為何最低溫卻只有-273度?
    隨著宇宙大爆炸之後,空間發生膨脹,隨著膨脹進行宇宙的整體溫度是在逐漸下降的。宇宙大爆炸的餘熱,我們叫做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如今還在宇宙中傳播,他們作為背景輻射,目前還保持著2.7K的溫度,用我們現在的探測器可以很好地獲得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信息。
  • 探索宇宙奧秘,了解可計算能量隨波長分布的黑體輻射
    在恆星的中心位置,熱平衡幾近完美,因此,當我們預估那裡的情形時,還可以稍有自信,但地球表面沒有地方能夠達到完美的熱平衡狀態,因此,我們無法確定明天是否會下雨。宇宙從未達到完美的熱平衡狀態,因為宇宙畢竟正在不斷膨脹。
  • 背景輻射、紅移是大爆炸的根據嗎?
    支持宇宙大爆炸理論的根據有兩個,一個是背景輻射,一個是星系紅移。我們先來看背景輻射,是不是可以做大爆炸理論的根據或佐證。背景輻射的來源是:大爆炸同時產生的振動波。這種波不可能在138億年內完全擴散消失盡,應該還有輕微的餘波輻射存在。於是有人撿測到微波輻射,認為是宇宙背景的輻射,來證明那是大爆炸後的餘波。
  • 關於宇宙的溫度,你應該了解的知識
    雖然用傳統的望遠鏡看不見它們 ,但是利用靈敏的輻射望遠鏡可發現微弱的背景輝光。宇宙微波背景(CMB,CMBR)是大爆炸宇宙學中宇宙早期殘留的電磁輻射。在更早的文獻中,CMB也被稱為宇宙微波背景輻射(CMBR)或「殘餘輻射」。CMB是一個微弱的宇宙背景輻射,它填充了所有空間,這是早期宇宙的重要數據源,因為它是宇宙中最古老的電磁輻射,可追溯到再複合時代。
  • 宇宙大爆炸時的最高溫度是多少度?為何溫度能達到這麼高?
    很多人都只知道宇宙中有最低溫度,那就是絕對零度,或者說是零下273.15攝氏度,但是其實宇宙中也有絕對最高溫度,這個溫度我們稱之為普朗克溫度,它是自然界中溫度的基礎上限,現代的科學家認為,宇宙中比普朗克溫度更高的溫度是不可能出現的,而且研究這個極限高溫則沒有任何意義,普朗克我們都知道,能量量子化理論的提出者,也是量力物理學的開門者,普朗克溫度以他命名。
  • 為什麼宇宙最低溫度是-273度左右?為什麼不是-300度?
    牛頓建立了近代物理學大廈後,很多學者也想照葫蘆畫瓢去研究各種物理學現象,而我們也都清楚,日常生活中最常見到的物理學現象莫過於聲、光、電、力、熱。而關於「熱」的相關研究很早就開始進行了。當時很多人就在思考「熱」到底是什麼?最早,有一些人認為「熱」其實是一種物質,叫做熱質。(實際上,在熱質說之前,還存在燃素數,只不過燃素說被化學家拉瓦錫推翻了。)
  • 最早預言了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可不是剛剛獲得諾獎的Peebles老爺子
    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了James Peebles、Michel Mayor和Didier Queloz,以表彰他們在理解宇宙演化和搜索系外行星所做的貢獻。在Peebles的眾多關於宇宙的科學成就當中,最引人矚目的或許就是對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理論預測了。
  • 宇宙外面是什麼?宇宙有多大?
    比方說,相對於你的那顆硬幣太陽,銀河系的直徑將是大約1200萬公裡,這相當於地月距離的30倍。正如你所看到的,宇宙的尺度是驚人的,幾乎沒有辦法用我們生活中所熟知的距離尺度加以衡量。 但這並不意味著人類丈量宇宙的夢想是遙不可及的。天文學家在長期的工作研究中已經找到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去測量宇宙的尺度。
  • 什麼是宇宙暴脹?了解早期宇宙(內含中文視頻)
    我們通過多重證據發現:宇宙微波背景輻射\NWe know this because of multiple lines of\Nevidence: the cosmic microwave background宇宙中的元素比例等\Nradiation, the ratio of elements in the Universe, etc.
  • 進入外太空必備知識之溫度篇!看看外太空各不相同的宇宙溫度吧!
    外太空的溫度是2.73開爾文(零下270.42攝氏度,零下454.75華氏度)。這個其實是放射到整個宇宙四處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溫度。圖解 :根據WMAP對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觀測所繪製的圖像。宇宙中可能出現的最低溫度有個不詳又科幻的名字——絕對零度。絕對零度的數值是零下273.15攝氏度(459.67華氏度),或者更簡單一點,0開爾文。從物理上來說,物質是不可能達到這個溫度的。因為分子裡的所有動能在絕對零度時就不存在了,也沒辦法再產生更多的熱量。
  • 對於宇宙的這4個驚人事實,看看你對哪個最感興趣
    二、宇宙的溫度宇宙也是存在溫度的,即使我們把整個宇宙所有恆星拿走,你還會看到溫暖的紅光,這就是宇宙微波背景輻射,這是宇宙「大爆炸」後遺留下來的熱輻射,溫度約為3k。根據大爆炸學說,在創世大爆炸之初,尚未形成恆星與星系,宇宙中充斥著緻密、高溫的氫等離子體以及輻射。隨著宇宙膨脹、冷卻,離子和電子幾乎在瞬間複合形成中性粒子,從此光子開始在宇宙中暢通無阻,而不是不斷被等離子體散射。這一事件稱為光子退耦,宇宙在這一刻突然變得透明。
  • 鴿子屎帶來的諾貝爾獎:微波背景輻射的發現
    大爆炸理論早在1948年,伽莫夫和他的合作者就提出了一個「大爆炸」宇宙理論,預言了早期宇宙遺留下一個微波輻射背景,溫度應是5K。無線電工程師常用「等效溫度」來描寫射電噪聲的強度,彭奇亞斯和威爾孫二人發現他們收到的射電噪聲的等效溫度在2.5~4.5K之間。有一天,彭奇亞斯為別的事打電話給另一位射電天文學家、麻省理工學院的伯克,伯克輾轉地知道普林斯頓大學的一個青年物理學家皮伯斯在一次學術報告中說起,早期宇宙應遺留下一個10K的射電噪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