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潛水員:潛下去未必能上來 他們身上全是故事

2020-12-15 中國新聞網

  杭州有群潛水員,曾在廣西打撈烈士遺骸,曾在地下河找盲魚,他們身上全是故事走近潛水員:潛下去未必能上來

  下潛到無邊幽暗洞穴,韓頲(音tǐng)覺得,自己如同這個無限空間的主人。

  頭頂燈照亮一小片水域,眼前的風景甚至稱得上無趣,然而自己也許是地球上幾千萬年來唯一踏足此處的人,這感覺讓他迷戀而欣喜。

韓頲是杭州藍旗潛水國際俱樂部教練。(本人供圖)

  湖州人韓頲是杭州藍旗潛水國際俱樂部教練,也是一名資深技術潛水員。今年9月,廣西灌陽縣酒海井打撈紅軍烈士遺骸,藍旗潛水負責人朱鐵俊作為領隊,帶領韓頲等主力隊員參與其中(本報9月21日曾報導)。

  他們的故事,激發更多人好奇心——這些潛水員的徵途,在幽深水域之下。他們探尋深埋的自然秘密,並不斷挑戰自我的極限。

  從休閒,到專業

  每逢節假日的「朋友圈攝影大賽」,總有一組「參賽作品」來自海島,帛琉、峇里島、仙本那……發布者以九宮格展示斑斕的珊瑚礁、細白的沙子、活潑的魚群,壓軸的圖,往往是一張證書,顯示發布者已經成功考取PADI或OW等認證的潛水員。

藍旗成員在洞穴潛水。(本人供圖)

  韓頲對潛水的愛好,也是從休閒潛水、「看看魚」開始的。2000年左右,他還在加拿大工作。當時,韓頲第一次在菲律賓潛水,五彩的海底世界令他嘆服。此前,他讀過哲學、計算機、設計專業,一直由著性子變換興趣領域。

  有別於大部分人都可參與的休閒潛水,隸屬於技術潛水的沉船潛水是進階一點的選擇。

  韓頲曾潛進一艘二戰時期的沉船,恍如穿越,昔日的時光一下子撲到眼前,老舊的行李箱、樣子笨拙的自行車、不知被什麼人遺落的眼鏡……直到興奮的閾值越來越高,他向洞穴潛水發起挑戰。

  作為技術潛水分支之一,洞穴潛水毫無疑問是難度最大、危險係數也最高的潛水方式。「你明知道危險,但危險本身也使人慾罷不能」,洞潛原始而未知的魅力讓韓頲深深著迷。

  在「不知道多少錢被扔到水裡」後,2010年,韓頲開始專業潛水之路,並成為國內首位休閒水肺、自由潛水和技術潛水三棲教練。

  46歲的杭州人朱鐵俊創立潛水俱樂部,也是從「玩」開始的。他原來做汽車行業,和韓頲是多年的朋友。2014年,因為對潛水共同的愛好,「大家玩著玩著就創立了公司」。

  有驚險,有傷逝

  洞穴潛水不止是黑暗中與內心對話、探索未知盡頭的美妙,也會遭遇驚魂時刻。

  有一次,朱鐵俊的團隊成員來到廣東梅州綠窟潭探洞。這是中國內地至今發現的首個陸地水下全淹溶洞。當地人傳說,這裡是南海龍王私生子的住所,是深不見底的「龍宮」。隊員穿過清澈的潭水,流連在精美絕倫的鐘乳石間,眼前卻赫然出現十多具人體骸骨,「這些骸骨的頸部與雙手被鐵鏈捆綁,有的甚至雙手全失,很嚇人。」朱鐵俊說。

  與危險如影隨形的,還有傷逝。今年9月,在河北唐山潘家口水下長城探索項目中,國內知名潛水員徐海燕和孫昊結伴下潛,雙雙失蹤。多日後,兩人遇難的噩耗傳來,引起潛水圈震動。

  韓頲的心裡很不是滋味,他和兩位潛水員都有過交集,了解他們的技術水平。

  他還想起,多年前,他也有一位朋友葬身水底。這位朋友,被潛水圈的後輩尊稱為「師叔」。在師叔遇難水域,有一塊大石頭,後來者以此作為他的水下墓碑。每年清明或「師叔」的忌日,總會有潛水員結伴前來悼念。韓頲也幾乎每年都會潛入此處,在水下靜默地悼念一會。

  韓頲明白,一旦深入水下,一切險況都可能發生。他們和外界聯繫,僅僅通過一根被稱為「象拔」的充氣浮標來辨認位置。藍旗的另一位教練,在一次潛水之時,引導管突然斷了,只能憑藉記憶,在氧氣耗盡前爭分奪秒地返回原路。

  在國外,也有頂尖潛水員遭遇塌方,屍體至今長眠洞穴深處。

  韓頲也曾和死神擦肩而過。一次,在廣西都安探洞時,韓頲原定早上8點出發,卻不小心睡過頭。等到醒來,窗外已是瓢潑大雨,他便取消了計劃。不料,山洪滾滾而來,「可以說,如果我準時下潛,正好趕上山洪,後果如何,就不好說了」,這次驚魂,讓韓頲一直記得。

  作為資深教練,如今,韓頲會在每一期課程的第一堂課,就告誡新學員們:每一次探洞,都有可能回不來。當初迷戀危險的小夥子,現在更注重教授學員,如何在惡劣潛水環境下提高應變能力,以及,如何「規矩」地潛水。

  曾有愛好者試圖打破洞潛記錄,不幸遇難,為此,韓頲和潛水圈的朋友達成共識:即使有人創造新的深潛記錄,也要守口如瓶,防止形成攀比風氣。

  亂象多,新課題

  近年來,原本小眾、高門檻的技術潛水有了更廣的應用領域,在民間救援、警方偵破、科研項目、水下考古等,少不了技術潛水員的參與。

  朱鐵俊介紹說,他們曾經在地下河發現「盲魚」,引起生物學教授關注;目前,他們也在和海洋二所合作培訓,這將幫助科研人員深入海底真光層,了解海洋生物生態,並研製新的AUV(無纜水下機器人)等。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杭州人開始對潛水抱有熱情。韓頲感覺,除了北上廣深,也許就數杭州人最喜歡潛水。

  這些愛好者們並沒有特定身份,可能是學生、教師、企業家、普通的白領、公務員……海島遊時順便把潛水證拿了,成為時髦的度假方式。

  這在韓頲和朱鐵俊看來,多少有些本末倒置,「這就像考駕照一樣,不可能先自駕遊一圈,再頒發駕照吧。」

  一些亂象隨之產生,不少遊客在網上講述自己在國外潛店被坑的經歷,韓頲也曾憤怒地發過朋友圈,指責一家國際專業潛水教練協會推出的休閒潛水員課程。該課程宣稱,一天就可以拿證,「作為真正的潛水培訓,這麼短時間,無論如何是不夠的,這是拿生命在開玩笑」。

  韓頲還了解到,在浙江一些水域,也開始有潛水愛好者「野潛」,這給水域管理和公共安全帶來新課題。

  如今,韓頲和朱鐵俊穿梭於杭州與廣西都安兩地,幫助當地推進國際洞穴潛水基地建設。韓頲已在當地探了一百多個洞,並還將繼續下去。朱鐵俊作為藍旗負責人,雖然手下率領多名專業潛水教練,卻因為中耳炎從未深潛過。最近,他戒了煙,開始健身。洞穴裡隱藏著什麼秘密,讓韓頲等人如此沉迷,朱鐵俊也很想知道。

  本報記者 黃小星 詹麗華

相關焦點

  • 走近「蛙人」特警:什麼樣的水域我們都能潛下去
    一次訓練打腳蹼2000米以上 每人每年至少用掉50個空氣瓶「蛙人」特警:什麼樣的水域我們都能潛下去為了適應各項任務,北京市公安局反恐怖和特警總隊潛水大隊的特警潛水隊員們要練體能、練耐力。他們無論春夏秋冬,一年四季7×24小時全天候備勤。「我們的隊員必須要適應各類的水域情況。根據任務需要,無論多惡劣的水域環境都要去。」潛水大隊副大隊長李曉那說道。
  • 走近特種"蛙人":裝備25公斤 遭受"冷熱兩重天"
    走近特種"蛙人":裝備25公斤 遭受"冷熱兩重天" 2008年09月15日 09:21 來源:解放軍報 然而,在深海中他們還能擒敵制勝嗎?9月9日,隨著帕運會青島賽區奧帆賽戰火激情上演,武警青島邊防支隊在奧帆中心海域加緊了海上安保工作力度。9月12日,我們走近了駐守在這裡的這個支隊海岸特警隊輕潛分隊的官兵。  作為輕潛分隊戰士,訓練最多的一個場景就是潛入水中將不法分子扔進水裡的槍枝或危險品打撈出來。
  • 一名潛水員被鯨魚「生吞」,看著都害怕,同伴記錄全過程
    一名潛水員被鯨魚「生吞」,看著都害怕,同伴記錄全過程說到世界上最大的動物我們都會想到鯨魚,無論是陸地還是海洋它都是都可以稱得上是最大的生物,據說巨型藍鯨的舌頭上能容納50個成年人,它們可以喝掉海洋中很多水從而捕捉魚類,所以鯨魚的體內有著很多的生物
  • 潘家口水庫2遇難潛水員遺體打撈上岸
    昨日,11點54分,一位女性遇難者的遺體被打撈上來。新京報記者 彭子洋 攝法醫對遺體進行初步勘查,事故原因正在調查;參與搜救一潛水員稱,被打魚電死的「可能性不大」徐海燕和孫昊的生命,終止於河北潘家口水庫60多米深的水底。他們是GUE(環球水下探索)成員,9月6日12時許,在進行潘家口水下長城探索項目過程中失聯。
  • 「遇難潛水員可能遭遇了外力作用」
    9月18日,他們的遺體被找到,後續打撈事宜將依照法律程序嚴格執行。截至目前,失蹤潛水員的遇難原因尚未有官方說法。據參與現場救援的方勵證實:失蹤潛水員的家屬在當地村民家中發現失蹤潛水員的象拔(一支約一米長的橙色浮標),並拍下了照片;兩位遇難者的遺體距離很近,說明他們可能同時遭遇了某種外力作用。
  • 尋找失蹤潛水員的12天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當潛水員準備上升到水面時,會放出象拔,讓象拔先浮出水面提醒過往船隻水下有潛水者,注意避讓;當潛水員遇到被急流衝走等緊急情況,象拔可以讓施救者在很遠的地方看到自己。  海軍沒有找到徐海燕他們的象拔,這是一個不太好的訊號。  他們為什麼會出事  一開始,大家都沒往壞處想。
  • 為您講解潛水員水下作業
    為了保證潛水員在潛水過程中的作業安全和潛水作業的順利實施。不管是一般性的潛水作業,還是特殊性的應急搶修;無論使用何種潛水裝具,採取何種潛水作業方式,潛水作業的組織者和潛水員都必須熟悉和遵循有關的潛水作業組織原則、制定潛水計劃以及潛水作業的基本步驟等安全操作規程。
  • 2名潛水員測繪水下長城 已失蹤12天
    他們都在上海工作,都獲得了一家全球頂尖技術潛水組織頒發的證書。整個中國,目前只有7個人獲得了這張證書。9月6日,在一次河北唐山潘家口水下長城探索項目中,他們結伴下潛,雙雙失蹤。9月17日,是他們失蹤的第12天,搜救還在繼續。最新的消息是,下午5點10分,遙控機器人在水下62米處發現三個減壓瓶及一位潛水員的圖像。
  • 溫州2600餘人擁有潛水員證 詳解潛水救人全過程
    那麼,溫州目前有多少名潛水員?有了潛水員證是不是就意味著可以進行潛水救援?昨天下午,溫州PADI潛水教練陳誠懷接受記者採訪,講述潛水救援不為人知的一面。  如何專業潛水救出落水者  PADI是國際專業潛水教練協會的英文縮寫。PADI常用潛水員等級分為12級,要達到救援潛水員等級才能進行潛水救援。
  • 停播一年後,我覺得《走近科學》並沒那麼爛
    「靈異故事」。製片人解釋,一方面每期《走近科學》經費只有4萬,光潛水員的保險費就是一大筆開銷。 另一方面,他們拉來了贊助,準備下水拍攝,但當地政府堅決不允許。這其中或許有人希望事情越來越懸,藉此推動旅遊業發展。
  • 融安縣淑母水電站一名潛水員水下作業時失聯
    6月22日,融安縣淑母水電站發生一起意外事故,一名潛水員下水清理垃圾時發生意外失聯。事發後,融安縣政府部門立即開展搜救處置工作,目前搜救仍在進行中。6月22日中午,一名30多歲的潛水員攜帶氧氣瓶下水開展作業,下午2時許,水電站的工作人員發現潛水員下水位置出現異常,沒有氧氣泡冒上來,出事潛水員安全繩也拉不上來,於是立即上報相關部門。融安縣應急管理局接報後趕到現場開展救援處置工作。6月22日晚,柳州市專業救援打撈隊趕到現場,不過,由於電站水下環境比較複雜,搜救工作並不順利。
  • 揭秘飽和潛水員生活:聲音像鴨子叫 味覺變遲鈍
    5時零9分,搭載著交通運輸部上海打撈局胡建、管猛、董猛3名潛水員的潛水鐘,從300米水深的海底回到工作母船的甲板上,完成與生活艙的對接,3名潛水員返回到生活艙裡休息。現場總指揮郭傑宣布,3名潛水員圓滿完成我國首次300米飽和潛水海底出潛探摸作業,巡迴深度達到313.5米。這是300米深的海底首次迎來了中國人的身姿,中國由此具備了人工潛入300米深的海底「龍宮」探寶的能力。
  • 遂寧小夥張龍遠赴印尼考取潛水員資格證
    今年10月,為考取OPEN WATER DIVER (開放式水域潛水員),他從成都乘飛機到香港,再轉機到印尼雅加達,再從雅加達飛到享有「全球最佳潛水場地」之稱的美娜多,全程飛越數千公裡。在美娜多,張龍完成了OPEN WATER DIVER的培訓課程,並通過考試,順利取得開放式水域潛水員資格。得知此消息的張龍特別興奮,也向記者分享了他考證背後的故事。
  • 潘家口水庫遇難潛水員遺體打撈出水 兩人因何而死?
    19日凌晨,「GUE」通過官方微博發布消息稱,當天,在河北省唐山市遷西縣公安分局到場的全程監督下,遇難潛水員家屬委託四名技術潛水員對潘家口水庫遇難潛水員進行打撈。而打撈方案經過家屬與技術人員的反覆溝通論證,水下打撈全過程由下水潛水員進行攝像記錄,升水後全過程除公安局執法人員的現場錄像外,還由家屬委託攝像師以及家屬親自進行錄像。
  • 上來給2萬,上不來給80萬!
    「工地水鬼」是一種專業打撈鑽頭的職業,需要將其放入樁內幾十米深,因為裡面充滿打樁時用於除灰而注入的水,混著泥沙的髒水,眼睛根本無法看清水裡的情況,「水鬼」們只能慢慢摸索著前進和全盲作業。一名「水鬼」剛剛從幾十米深的樁孔內爬上來,滿身的泥漿。
  • 少年被打針安睡、潛水員施救遇險:泰國洞穴救援的真相原來是這樣
    根據泰國當局公布的營救過程,少年們先在洞中學習如何潛水,之後身穿潛水服、佩戴能遮住整個臉部的氧氣面罩,在兩名潛水員的幫助下,順著引導繩潛水穿過狹窄曲折的積水通道,最終逃出生天。唯一的希望是讓少年們昏睡,戴上有矽膠密封圈的全面氧氣罩,由潛水員將他們挨個運出溶洞。而這種沒有任何先例可參考的營救方案充滿了不確定性。溶洞切面圖,紅點為足球隊所在地點。圖片來源:福克斯新聞科克倫在書中指出,此次營救的兩大危險是少年在中途醒來開始恐慌,以及氧氣面罩漏水、導致少年們溺亡。
  • 走近希臘神話故事 學習生活智慧
    溫州晚報小記者分批次走進課堂,在老師的帶領下,通過聆聽希臘神話故事、觀看影片、閱讀繪本等方式深入地了解希臘文化,從不同的神話人物身上,學習他們的勇敢無畏、不怕挫折、足智多謀等品格。 □鄭躍躍/文 舒暢/攝認識生活中的有限數系□溫州市瓦市小學五(4)班 韓依洛一個炎熱的下午,我們又來到圖書館「夢回希臘」!今日的主題是「雅典娜的謎語」。
  • 童年陰影《走近科學》停播?這才是最不科學的
    一層層鋪墊,一點點渲染,神秘事件讓觀眾的心懸到了嗓子眼,但他們最終等到的,卻是一個啼笑皆非的結論。真好奇,如果由《走近科學》欄目組按「走近科學」的套路,來拍攝一期以「看走近科學」為謎底的節目,會出現怎樣的效果?
  • 潘家口遇難潛水員:技能裝備全球頂級,不輸水下特種部隊
    而GUE在國內,由於還沒有足夠培訓出足夠數量的高級潛水員,項目推進相對較慢一些。此次豆腐姐和孫昊先生的遇難,對於中國水下探索和測繪是非常巨大的損失。二:遇難的潛水員擁有非常優秀的技能和裝備水平GUE組織本身就是在在大深度的洞穴探索潛水活動中形成的,他們的培訓重點,也始終在於培養能在最艱難、最危險環境下,進行有效團隊協作的洞穴潛水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