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蘇網訊 2月10日,蘇橋生物(蘇州)有限公司集中復工。根據疫情防控有關規定,在派出所民警協助指導下,該公司在大門口設定體檢區,對所有入企員工進行「一條龍」體檢。截至目前,在企業雲集的蘇州市工業園區,順利復工大小企業已超過1300家。
為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確保企業順利復工,園區公安分局推出「社區+」警務模式,多措並舉為企業送上貼心「大禮包」,通過前置服務、定製服務、創新服務化解企業焦慮,護航經濟發展。
多方聯合+警務前置,築起「安全防線」
蘇州市公安局園區分局東沙湖派出所轄區有12個集宿區,330家企業2.8萬名員工入住。隨著企業陸續復產,大量外來工回歸復工,疫情防控防線必須升級。
依託警務網格、綜治網格「雙網融合」機制,東沙湖派出所把勤務前置,由民警把員工核查點直接搬進企業,會同社區網格員一起,為返程企業員工現場辦公、現場諮詢、現場核查。
「警務人員在企業現場辦公,利用平板電腦、警務通平臺,在網上核查進出人員身份信息,這樣返工人員就不用再跑到警務室或派出所來核查、開具證明,極大提高了企業員工的核查登記效率。」東沙湖派出所吳強說。
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復產,我省很多地方尤其是工業園區、開發區等企業扎堆區域,人員增多,流動也更為頻繁,一旦發生疫情傳播,將對企業帶來難以預料的影響。「我們充分考慮到這種可能,把疫情排查管控戰線拉長,覆蓋到所有員工集宿區、生活區,確保排查不漏死角,不落一人。」吳強說,派出所聯合東沙湖社工委,採用社區、物業、企業等多方聯合的「社區+」工作模式,全面部署、統一指揮,把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築起一道安全防線。
開闢隔離宿舍,保障企業有序運行
許某是蘇州工業園區勝浦街道一家企業的員工,前兩天從上海回來,要住到公司員工宿舍區,但他沒有防疫所需的居住證件,被攔在門外。收到求助後,勝浦派出所企業片區民警卜美龍立即核查,確認許某沒去過疫區,也沒其他安全隱患後,立即為他辦理居住證。
春節期間,園區很多企業員工並未離開蘇州,住在公司宿舍。隨著大量返鄉員工回歸,很多企業面臨人員混居的困境。為實現「新」「老」員工安全隔離,園區各派出所指導企業實施人員分流管理,盡最大可能減少疫情對企業生產的影響。
在一家科技公司宿舍區,勝浦派出所民警結合員工回歸情況,根據疫情防控需要,把宿舍樓一層11個房間闢為隔離宿舍區。對在疫情高發區域員工,明確其延後上工,在老家自我隔離;對從其他地區返蘇的員工,到隔離宿舍區居住14天,避免與未返鄉員工混居;14天隔離期完成後的員工們,才允許回歸生產線。
在唯亭派出所,企業片區民警李小永結合全國疫情形勢,把企業集宿區按重點地區、其他省份、本省外市來分類管理,再綜合返鄉情況、家屬密切接觸情況等因素進一步細化,據此在宿舍區設立專門的隔離宿舍,從重點地區出差或探親歸來人員就地隔離觀察。
創新服務方法,幫助企業恢復生產
正值疫情防控關鍵期,此時復工復產,對於企業和園區公安來說都是一次「大考」。有的企業春節期間要提前復工生產抗疫物資,蘇州園區公安創新服務,優化辦事流程,指導企業完善疫情防控措施,絕不讓企業多等一分鐘。
「春節期間公司員工去過哪些地方,我們根本無法掌握,心裡實在沒底,還請警方幫忙……」2月初,陽澄湖半島派出所民警摸底企業復工需求時,看到浦田工業坊一家企業在警企聯繫群發的這條信息,立即上門對接,為企業解除後顧之憂。
復工在即,為及時掌握企業動態,陽澄湖半島派出所浦田社區民警張華鋒創新方法,牽頭搭建了企業相關負責人參與的警企交流微信群,一方面及時掌握企業復工動態情況,解決復工難題;一方面第一時間回應企業呼聲,幫助企業制定嚴密的疫情防控措施,盡最大努力助力企業復產。
「有短期困難,但更有長期信心!」這是民警走訪時,企業家們的響亮回聲。截至目前,蘇州工業園區順利復工復產的企業已超過1300家,近10萬人復工。
蘇州工業園區管委會副主任、園區公安分局局長段晴毅表示,當前,紮實做好疫情防控依然是公安機關首要任務,但公安機關始終肩扛服務保障經濟發展的使命。「我們將精準施策,管防控宣並舉,強力推進疫情防控舉措,有序保障企業復工復產,兩手抓、兩促進,把疫情對經濟發展的影響控制到最小,為經濟平穩發展注入持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