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康通養老產業集團創始人汪明
「上個世紀末,我們在火車站收到攜程發的傳單,都看不上眼,甚至把它當成一個笑柄。但那時的攜程已經洞察到了網購票務的商機,在第一時間進入市場,才有了今天的成功。」11月27日,接受鳳凰網江蘇採訪時,汪明用攜程網打比方,說明他的理念,「我們現在就在做當年攜程做的事情。」
據推測,中國將在五年後進入養老產業高速發展時期,養老產業是一個「金礦」。汪明並沒有一頭扎進「金礦」的勘挖隊伍中,而是創辦了一家為養老企業提供服務的公司——福康通養老產業集團。
做華東地區最好的養老配套公司
汪明是法學出身,曾在南京市民政局福善處工作,事業順風順水的時候「下海」。因為學習專業和工作經歷的關係,汪明對養老政策和養老產業的現狀了如指掌。
「當時我說我在做養老行業,大家聽到後第一句話都會問,你的養老院地址在哪兒啊?」汪明說,大家對養老的概念大多停留在落地運營的養老機構,但他認為,開一家養老機構並不能推動整個行業發展,「我考慮從整體的設計規劃入手,這樣才能普遍提升行業內養老機構的水平。」
2015年,汪明創辦了福康通養老產業集團,業務涵蓋規劃設計、適老裝修、福祉產品、運營管理、金融服務、教育科技和農業科技7大板塊,旨在為養老產業提供一站式內容服務。
福康通在南京的總部
目前,福康通在全國已經設有15家分(子)公司,在日本東京設有辦事處。擁有800多家合格供應商,服務3000多家機構,輸出5000以上的養老人才。
公司最主要的業務項目,是養老機構的規劃設計和適老化改造。
「我們要做的就是找到客戶的痛點、難點,並給出最有效和最節約成本的解決方案。」汪明打了個比方,「就像是連接機構和供應商的橋梁一樣,對機構而言,我們為它拿到最優惠的價格,對供應商而言,我們提供給它大量穩定的客戶,從而實現『三方共贏』的局面。」
在福康通成立時,汪明就給出了明確的定位——養老金礦旁邊的「賣水人」。「養老領域如今是一個等待被挖掘的金礦,挖金礦的人蜂擁而至,我不去與他們爭搶,而是給他們挖礦的動力,幫他們越挖越深,直到找到黃金。」
在汪明辦公室旁邊的大廳內,為老年人定製的家電、家居產品和醫療器材琳琅滿目。每一件家居產品是如何設計考量的,汪明都仔細地為我們講解,比如步入式浴缸、從日本引進的推車、臭氧消毒系統、人工智慧機器人等康復輔具和智能化設備。「像老年公寓裡的床,千萬不能弄得像病床一樣,顏色一定要明亮溫馨,這樣才能帶給老人積極的心態,讓他們也充滿活力」 。
「我們的目標是做華東地區最好的養老配套公司。」汪明信心滿滿。
汪明講解家居設計如何做到適老化
核心團隊已經打拼了10年
儘管福康通才成立兩年時間,但在業內卻有了不錯的成績,也小有名氣。旁人難免驚訝,這樣一家「年輕」的企業,為何能發展得如此迅猛?
汪明笑了笑:「別看我們好像剛剛步入這一行一樣,其實我們的核心團隊早就在養老行業摸爬滾打十多年了。」核心團隊,其實指的是福康通的三位顧問——江蘇省民政國家職業技能檢定所所長張妙方,南京市社會福利協會會長錢國亮,「養老服務評估全國第一人」金萍。他們精通養老行業的法律法規和優惠政策,對產業形勢的分析深刻透徹,擁有四通八達的人脈交際,對具體問題能夠給出專業意見。
這樣的一支團隊,表面上看上去是初出茅廬的「新人」,而實際卻已經是深諳行業之道的「老手」了。
人才培訓,同樣是福康通專注的一大服務項目。「現在從事養老行業的人才缺乏,尤其是青年人才的流動量大,而稍上年紀的護理人員又缺乏專業的技能。」汪明表示,「人才問題」往往是當下養老企業面臨的一大難題。
福康通以此為前提,開設了網際網路人才培訓,下設江蘇民政國家職業技能鑑定中心和南京財經大學碩士研究生工作站,聯合國家康復中心、南京醫科大學等知名高校和培訓基地,打造線上和線下融合的養老專業培訓領導品牌。
養老專家在規劃設計、運營管理、康復護理等方面進行詳細的知識講解,通過在線直播或錄播的方式,讓個體能夠自主選擇學習。「海量的醫療康復、護理、養老視頻和音頻能免費在線收看或收聽,並進行遠程考試輔導,對企業來說節約了很大的時間和成本。」汪明說。
在汪明的帶領下,福康通已經獲得了諸多榮譽:中國社會福利與養老服務協會常務理事單位、江蘇省老齡產業協會老年產品會展專委會、江蘇老齡產業十大領軍企業、尋找中國好項目「最具投資價值獎」。
為老年人定製的家電、家居產品和醫療器材
適老化設計需要引起重視
汪明告訴我們,目前公司主要的服務對象是一些想做養老但又不太懂這一行業的「新手」,想要說服他們如何完善細節,才能在未來獲取更大利潤,對福康通來說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雖然適老化的概念提出來有段時間了,但是大眾普遍還是不能接受為設計規劃付費,尤其是投資方。」汪明知道,一家養老機構如果在前期的規劃階段能做到省時省力,考慮周全,那在今後漫長的運營時間裡,都會收穫碩大的效益。
汪明向我們展示臭氧消毒系統
汪明詳細為我們講解了南京華飛診所改造成社區養老院的案例。
「在設計和裝修上,我們費了很大心思。首先是動線軌跡,讓護理員的路線做到與每個老人距離最近的極限,包括護士站、汙水間、配餐間、康復中心、洗浴中心設計在哪裡更合適,這樣能夠在未來節約10%的資源。」
「在能耗方面也是,各種電器的開關應該設在哪個位置,能最大程度地節約電消耗,空調購買多大匹數的能夠正好在制熱製冷範圍內。」
「電梯也是我們需要考慮的一部分,哪個電梯用來運送餐飲和乾淨的衣物,哪個電梯運送換洗衣服,給保潔員專用。這樣做一方面節約路線,另一方面也避免交叉感染的可能。」
「一般輪椅的寬度在60到70公分,衛生間怎麼設計才能讓老人能夠自己完成定點轉圈。如果兩輛輪椅在樓道相遇,如何規劃避讓和洄遊路線,我們常常在完成設計後,讓投資方自己坐輪椅在公寓裡轉一圈,親自體驗一下。」
「空間收納也是公寓要考慮的一大問題,換季的衣物如何擺放,可以在床頭櫃、公共衣櫃、床下增加多層設計,挖掘潛在的更大空間……」
原來一家機構的規劃需要考慮這麼多細節問題,不禁讓我們大開眼界。汪明說,其實不僅僅是在機構裡,在一些個體家庭中,這類改造已經悄然走入我們生活了。據汪明介紹,今年福康通接到了超過10000戶的家庭改造項目。
「我們希望大眾能夠重視適老化設計,不僅是針對機構,更包括全社會的子女。不要等真正出事之後才去安裝扶手,而是在事故發生之前,就做好應急措施。」汪明嚴肅地說,「當然,我們還是希望這樣的措施只做預防,老人們永遠不會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