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熱播劇《三十而已》中,林有有和許幻山的劇情讓人「印象深刻」,許多人都對林有有感到氣憤,但其實一個巴掌拍不響,許幻山優柔寡斷沒主見的性格也讓人難以接受。
那麼,一個人的性格是如何養成的呢?有沒有辦法可以幹預的呢?
答案是有的,據專家分析,一個人的性格發展和形成的關鍵時期是在0~3歲,在這個年齡段孩子的性格是最容易進行塑造的,而這個時期恰好就處於學前教育階段,如果進行適當的早教,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有益的。
學前教育(Preschool Education)其實是由家長及幼師利用各種方法、實物,有系統、有計劃而且科學地對孩童的大腦進行各種刺激,使大腦各部位的功能逐漸完善而進行的教育。
學前教育與兒童發展學前階段是兒童神經系統迅速發展的關鍵期。在這個時候,孩子接受的能力逐漸增強,讓孩子增加學習的興趣,對待學習能有一個良好的心態,更有助於培養他們的性格與成長。
那麼如何進行學前教育呢?首先我們要對學前教育有一個初步的了解。
1. 學前教育是有目的、有計劃的教育。
我們先要知道,學前教育不是單一的學習,也不是盲目的去讀書識字,而是注重孩子各個方面發展的階段,是有目的的、有計劃的。比如以培養孩子擁有一個良好的習慣為目的,想讓孩子講文明懂禮貌,可以教他如何正確稱呼大人,和一些禮貌用語「請、謝謝」等等。
2. 不要過度學前教育
學前教育對於孩子以後的成長和發展來說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因此,一些家長非常積極的給孩子做學前教育,把孩子從小到大的課程表都安排好了,對此,小編想說,正確的學前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是有益的,過度的學前教育等於拔苗助長,會讓孩子喪失學習的興趣。
3.以身作則很重要
家庭成員之間對孩子的教育最好是保持一個統一的意見,之後要多多注意規範自己的言行,0-2歲是幼兒逐漸了解世界、感受世界的過程,這一成長階段主要靠模仿,因此,家長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小朋友產生很大的影響,我們在日常生活的同時,也要關注一下哪些行為或者語言對孩子的刺激比較大,可能會對孩子造成不良影響的,要注意規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