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軍機最近頻繁繞臺,對此,臺灣當局竟然想到把二戰時期的古董榴彈炮搬出來,真是讓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據環球網14日援引臺灣親綠媒體《自由時報》報導稱,解放軍軍機最近加大繞臺頻率,同時解放軍也舉行了多場演習,這些行動讓臺軍"倍感壓力"。
對此,在與大陸最近距離僅9.25千米的馬祖,臺陸軍"馬祖防衛指揮部"近日組織了一場203毫米口徑榴彈炮射擊演練。報導表示,該榴彈炮射程可達16.8公裡,"遠達福建沿海地區",對解放軍行動具有"嚇止壓製作用"。
資料顯示,臺軍擁有的這款203毫米榴彈炮是美軍在二戰時大範圍使用的M115榴彈炮。1945年二戰結束後,美國就停產了這種榴彈炮,並將其作為軍援大量提供給其他國家和地區使用。
除了口徑203毫米的M115榴彈炮,臺軍還擁有口徑更大的240毫米M1榴彈炮。不過,美國專家就曾經指出,臺灣的老式榴彈炮,已經不能適應現代戰爭的節奏了。
據參考消息2018年8月22日援引美國《國家利益》網站的文章稱,M1式240毫米榴彈炮是美國陸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使用的重型野戰炮。這種大炮曾經把軸心國的混凝土防禦工事粉碎成瓦礫。
克裡斯·畢肖普在其詳盡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武器百科全書》中寫道:"只要戰鬥是機動性的,就沒有人會想要使用此類武器,因為它需要太長的時間來準備射擊、或在戰鬥結束時撤出,但當它們被使用時,其重達163千克的高爆炸彈就成了毀滅性武器。"
文章稱,解放軍的戰力如今大大加強,能夠在比傳統火炮更遠的距離上作戰,因而20世紀40年代的這種笨重的榴彈炮基本上已經失去了意義。
除了裝備落後,臺軍的人員素質也十分堪憂。環球時報12月12日援引路透社報導稱,相對於解放軍的活躍,臺軍方面看起來則是"另一種狀況"。
一名臺海軍士兵向路透社表示,去年他參加了4個月的軍事訓練,但僅在軍艦上待了40分鐘;400名一起入伍的新兵中,只有一半能遊完規定的50米。他說:"4個月的訓練純粹是浪費時間,我還不如去上班。"
另一名臺陸軍士兵則講述了臺軍糟糕的訓練情況。他稱,在4個月的訓練期間,教官教他如何填彈,卻沒有教他槍枝卡住的時候如何清槍。"他們只教我如何射擊,其他訓練都與實戰毫無關係。"他說道,"我不認為自己能參戰,我不認為我是一名合格的士兵。"
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12月16日表示,解放軍在臺海地區組織實戰化演練,是針對當前臺海安全形勢和維護國家主權需要採取的必要行動,是對外部勢力幹涉和"臺獨"勢力挑釁的嚴正回應。我們絕不允許任何人、任何組織、任何政黨、在任何時候、以任何形式、把中國任何一塊領土從中國分裂出去。
(編輯:獨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