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截至北京時間4月17日上午10點,韓國「歲月」號客輪沉沒事故已確認造成9人遇難,179人獲救,下落不明者達到287人。事故原因是什麼?搜救難度有多大?失蹤者生還機率還有多少?眾多核心疑問待解。
事故發生原因是什麼?
目前有幾種可能,比較明確的信息是客輪在航行途中以較快的速度改變了航向,同時亦不能排除船舶舵機失靈,導致船體失控。更具體原因還有待進一步調查。
這艘客輪在快速改變航向過程中,船上裝載的180輛車輛和1157噸貨物一度移位導致船體傾斜,船體失去重心後迅速傾斜沉沒。這是韓國海警搜查本部經過對船長和船員調查後得出的初步結論。
據獲救乘客的描述,當時聽到巨大聲響後船體隨即開始出現傾斜,因此有船內爆炸、遭遇水雷的猜測。不過警方認為,獲救乘客聽到的「巨大聲響」可能是貨物撞到船體時發出的碰撞聲。
另有韓國海警官員則稱,船長可能試圖縮短航行時間,而事發海域水下有暗礁和很強洋流。因為該客輪出發時已經晚點,為準時抵達濟州,可能會改變航線。
15日晚當地海域出現了濃霧,船隻可能是在早上的大霧天氣中觸礁,才會發生進水事故。《韓國時報》等媒體報導說,「歲月」號沉沒的海域是一處眾所周知的遍布暗礁的海域,但韓國海洋水產部表示該客輪的既定航線並無暗礁。
韓國YTN電視臺報導,失事客輪的船長為代理船長,當天下午,包括客輪負責人在內的9名船員已被警方帶走調查。
眾多乘客為何未能逃生?
海警人士認為,事故發生後,船體短時間內迅速發生傾斜,很多被困在樓下商店、餐廳和娛樂場所的乘客恐怕很難逃生。而事故發生時是8點多鐘,估計一些人仍在睡夢之中。
另外,出事客輪高達數層,船內結構複雜,倉促間很難找到逃生通道,可能也是導致眾多人員未能脫困的一大原因。還有獲救乘客說,事故發生後船艙內斷電,很多門無法開啟。
不過,越來越多信息證實,另一個影響乘客逃生的重要原因,或許是船長的判斷失誤。許多獲救乘客稱,在事故發生時,廣播要求大家在原地等待,隨後船體迅速傾斜,很多人已無法逃生。
「船長可能認為問題不大,因此才要求大家不要動,等待乘務員統一疏散,」上述專家齊銀良說,「畢竟乘客逃生可能引發混亂,此外人員跑動也可能影響船體的穩定。」
失蹤乘客生還機率多大?
事發海域的水深約為37米,浪高為0.5米,水溫為11.7攝氏度。搜救海域水下能見度僅為20釐米,流速達到每小時8公裡,使得搜救工作困難重重。
韓國海難搜救隊的專家告訴媒體,通常在海水為10攝氏度的情況下,人可以在水中堅持1至2小時,但隨著海水溫度驟降,不僅搜救工作受到限制,被困人員在水中的生存機率也將大幅下降。
韓國海警表示,昨日傍晚後的搜救未能搜尋到失蹤者,與此同時,韓國海軍和海警搜救人員由於缺乏氧氣瓶等裝備,搜救行動受限。
沉船後,多數失蹤人員可能依舊被困在船艙內。一名海上搜救專家對記者說,理論上船沉沒後船上仍可能有密閉空間供人存活。但水下溫度低,空氣也少,所以人存活時間一般很短。如時隔幾個小時之後再進入船艙搜救,基本難以發現倖存者。一般來說,船隻遇險時如果沉沒很快,跳海相對生還可能性大一些。如果沉沒不那麼快,往往是留在船上的乘客堅持到了最後。
能成為乘客生存保障的,還有救生設備。根據國際海事組織的規定,客船配備的救生設備要達到載員兩倍,也就是一艘載員900人的客輪,救生設備要有1800件,分別放置於船兩側。如果左右兩舷有一側出現問題,另一側還可以使用。韓國作為中等發達國家,客船救生設備不會太差,但事發時是否及時動用了這些設備,目前還不得而知。
目前,在黑暗的寒冷的海水中,救援仍在進行中。「恐怕那些被困在船裡的人幾乎沒有生還機會,」一名援救隊高級官員在現場打電話給法新社記者說。
乘客人數為何統計混亂?
事故發生後,船東公司和救援部門提供的總人數反覆變化,遲遲難以確定,備受各方質疑。
據稱,由於事發突然,且包括官方和民間在內的多方力量參與了救援,所以關於人員獲救情況在統計過程中出現了失誤。韓國安全行政部部長稱,船上總人數最終確定為475名,人數多次變化是由於船票數和搭乘人員數不一致,有13名貨運司機並未購票。
據新華社「新國際」法人微博消息,中國駐韓國使館領事部副主任武藝透露,在韓國客輪沉船事故中,一韓姓和一李姓的人確認系中國公民,但韓國海警並未查到兩人的購票信息,使館正請韓方進一步核實。
客輪為何會突然沉沒?
輪船是擁有防破壞設計的,包括對外來力量的耐受考慮,但這樣的系統並不是天衣無縫的。專家們稱,一旦有水漫入某些隔間,即便是大型輪船也會迅速下沉。
中國航運業資深媒體人、《航運界》網站總編齊銀良分析,這艘客輪是一艘滾裝船,這或許是導致船體迅速傾覆的重要原因。他說,滾裝船貨艙重心高、穩定性差,貨艙內的貨物若滑向一側,或是貨艙大門受衝擊而打開,都可能加速船隻側翻傾覆。
騰訊軍事分析,滾裝船船體結構的特點是甲板層數多,一般有2至6層。為使車輛在艙內通行無阻,貨艙內不設橫艙壁,艙內支柱也很少,因此,滾裝船的結構強度和抗沉性較差。而且,橫格艙壁少,會影響抗沉性,甲板的強度也受到影響。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雅典國立科技大學船舶設計實驗室負責人帕帕尼古拉烏(Apostolos Papanikolaou)表示,「歲月號」這樣的輪船在設計製造時,其甲板下面的約15個隔間中有兩個可防止水漫入船體。如果這一關失守,那麼將導致輪船下沉。
帕帕尼古拉烏表示,上述設計假定的是所有防水的艙門都是關閉的。但實際上,這些艙門經常開著以方便輪船上不同區域的船務人員進出。他說,船上工作人員往往會在事故發生時大吃一驚,但要關閉艙門為時已晚。「一旦水位升到上層甲板的開闊表面上——有時候汽車會放在這裡,那麼船就會很快傾覆。如果船翻的很快,很多人都被困在裡面,沒法逃脫。
駐倫敦的一名船舶穩性專家說,基本來說,一艘船就是一個由船艙壁分隔開的大泡泡,如果泡泡的裂口足夠大——韓國這艘客輪的裂口明顯已經夠大了,它可能很快就會傾覆。為了延長船舶下沉的時間,在新的船舶設計、重量分配方面持續不斷的有研究出來,但在過去的這100年間,船舶基本設計方面基本沒什麼變化。
(騰訊新聞綜合外媒、新華社、央視、新京報等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