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圖源:視覺中國)
海外網9月3日電 今年7月,蔡英文當局通過了「年金改革」,大砍「軍公教」退休金。有臺灣經濟學者認為,「年改」將使臺灣每年蒸發855億(新臺幣,約合人民幣194億元)的經濟效益。蔡英文「年改」制度害慘的不僅僅是「軍公教」群體,更是所有臺灣民眾。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臺灣政治大學經濟系教授林祖嘉認為,雖然「年改」過後,每年可節省下284.86億(新臺幣,約合人民幣64.7億元)。但由於資金可以通過不斷滾動,來發揮2至3倍的乘數效果,比如大家每天去買麵包,烘焙店賺到的錢就會採購麵粉、糖等原料。所以當這原本可以拉動退休「軍公教」消費的284.86億消失,實際衝擊層面可能擴大至855億(新臺幣,約合人民幣194億元)。
林教授指出,悲觀的心理因素會影響實際行為,(「年改」過後)大家縮緊荷包不敢花錢,對消費市場是很大的殺傷力。而林教授的話也在臺灣最近新出爐的經濟數據中得到體現。
據悉,臺灣退休「軍公教」約51萬人,加上在職人員,總計115萬人。這一群體因為工作、退休有保障,而被認為是重要的消費族群。而在7月大砍「軍公教」退休金以後,島內零售業受到衝擊。據臺媒早前報導,臺中市霧峰區是退休軍人、公職人員和教師的聚居地。自「年改」實行以來,霧峰區共有零售市場的買賣人潮明顯銳減,業績至少跌3成。
觀光旅遊業更是遭遇重創。「軍公教」是旅遊主力群體,但在7月「年改」上路以後,出島旅遊意願低落。據臺灣觀光管理機構統計,6月份臺灣60歲以上出島旅遊人次約為24萬,然而到7月只剩18萬人次,整整少了6萬人次。島內5家上市櫃旅行社,在7月暑假旅遊旺季出現營收全面衰退的罕見現象。各家龍頭旅行社各有4%到35%不等的跌幅。旅遊業者坦言,這種情況一般是遇到金融海嘯、恐襲或疫情才會出現,沒想到這次衰退的主因竟是島內「年改」政策。
《中國時報》指出,臺當局大砍退休金預算,好像是賺到了,但一旦「年改」引發「消費大斷崖」骨牌效應,將臺灣置於經濟倒退的風險中。整體來看,有賺嗎?(海外網 羅伊晴)
本文系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海外視野,中國立場,登陸人民日報海外版官網——海外網www.haiwainet.cn或「海客」客戶端,領先一步獲取權威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