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娩是各位寶媽們都經歷過的一個坎,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這個過程很痛苦。而且除了身體的疼痛之外,大家內心還要會出現初次做媽媽緊張、焦慮的感覺。
在這個過程中大家需要多聽醫生的話,這樣才能夠保證孩子平安順利的降生。特別是在產房內應該相信醫生,畢竟大家都不是專業人士,不要在此時幹擾醫生的工作,更別輕易發生衝突,不然最後尷尬的肯定是你。
閨蜜小蘭婚後很快就懷孕了,經歷了近十個月的懷胎,前幾天終於盼來了分娩的這一天。她在產前特別的緊張,還好事先和醫院溝通過選擇了丈夫陪產。也是因為這個決定,讓產房裡出現了個小誤會。
小蘭是早晨破了羊水,然後就被丈夫匆忙送到了醫院。在醫院等了將近十個小時才開到了十指,丈夫看著她疼痛的樣子心疼極了。在產房裡他也幫不上別的忙,只能在一旁給小蘭加油打氣。
又過了很長時間,孩子才在啼哭聲中出生了。這可把他高興壞了,趕緊圍到孩子身邊去看。隨後想著看看辛苦一番的妻子,結果看到了令自己完全不理解的一幕。
孩子都生出來了,醫生的手卻還在摸索著什麼,這讓他十分生氣,立刻大聲質問道:「孩子都生出來了,你還在幹嘛呢?」醫生沉默不語繼續工作著,這下他直接急了,上去就想看看到底怎麼回事。結果走進才發現,醫生手裡剛剝離出來的胎盤。「你妻子胎盤沒排出來,當然要用手了。」
聽到這話她的丈夫羞愧地摸了摸腦袋,不好意思地笑了下。事後每次提起這件事小蘭都會被逗樂,不過好在當時並沒有給醫生造成麻煩。
其實對於新手父母來說,不了解分娩的步驟是常事。不過還是應該提前做好功課,特別是要進產房陪同的寶爸們。如果不提前了解相關知識,那麼進去不僅幫不了忙,反倒會給醫護人員添亂。案例中的寶爸就是個反面教材,大家可別犯這種錯誤。
關於分娩有哪些知識是陪產寶爸需要提前了解的?
1. 嬰兒出生並不意味著分娩結束
很多人覺得孩子出生有就說明分娩整個過程已經結束了,事實上並不是大家想的這樣。正常情況下,胎盤會隨著胎兒一起排出體外。
但有些時候也會像案例中那樣,需要醫生用手剝離出來,一般是產後半小時沒有排出時醫生才會輔助。寶爸們進產房陪產的時候,如果看到這一幕千萬不要大驚小怪,否則會影響醫生的正常工作。
2. 順產也需要產後縫合
在大家印象裡只有剖腹產才會在身體上留下傷口,而實際順產很多產婦也需要縫合。這是因為在分娩的過程中,胎兒可能會導致產婦的產道撕裂。即使縫合能夠加速傷口的癒合,降低被感染的機率。
3. 產前宮口開指需要用手測量
如今婦產科不僅僅只有女大夫,還有很多是男醫生。這時候產前測量開紙的有可能就會碰到異性,那麼在醫生用手測量宮口開指的大小時產婦們就會比較尷尬。但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步驟,大家需要克服心理障礙,配合醫生的工作。
4. 產後壓肚子更疼
生完寶寶之後,產婦會被推到病房裡休息。在隨後的幾天,醫護人員會按時到病房裡壓肚子,這個過程中產生的疼痛並不亞於生寶寶。不過,壓肚子可以幫助孕期被擠錯位的器官恢復到原位,是個不可缺少的步驟。
漫長的孕期結束之後,產婦們又要經歷分娩的考驗。要想做好心理準備,就要提前學習相關的知識,這樣便可以積極地配合醫生工作,使分娩過程更順利。你在生寶寶的時候遇到過哪些尷尬的事情?當時是如何應對的?可以在下方留言和大家分享你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