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田間地頭的濃濃綠意掩映著一座座鄉間老宅。以往老宅的利用率很低,隨著「民宿」新業態在崇明逐漸興起,這些老宅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這幾年,崇明民宿的熱度居高不下,政府也一直在引導、鼓勵民宿產業發展。不久前,崇明區文旅局宣布下半年將集中創建150家星級精品民宿。其中,五星、四星、三星預計各佔三分之一。此輪民宿評定將與市裡星級民宿評定並軌,區文旅局將對符合條件的民宿給予不同程度獎勵。
做民宿真的賺錢嗎?未來的崇明民宿產業將往什麼方向發展?
為何選擇崇明開民宿?
劉慶是崇明民宿產業「吃螃蟹者」。2014年,他把位於向化鎮春光村建於1984年的自家老宅改造成LOFT風格的現代民宿「知谷1984」,2016年底對外經營。統計數據顯示,在疫情來襲前,上海的鄉村民宿已有近500家,其中約400家民宿集中在崇明區。明年花博會期間,這些民宿將成為接待海內外遊客的中堅力量。
崇明和民宿,為何能互相看中?崇明建設「世界級生態島」的產業導向適合民宿「自然生長」。同時,崇明有很多閒置老宅,盤活這些老宅、創造新的價值是當地村民和政府的共同願望。崇明需要民宿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為鄉村「正名」。「長久以來,很多人認為鄉村是『土』的。民宿作為鄉村旅遊的新興產品,可以提供複合度很高的體驗,有民俗文化、雅致的空間、美食,還有『有趣的靈魂』,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變人們對鄉村的刻板印象。」劉慶說。
「耘舍」是位於崇明區向化鎮的一家民宿,主人劉揚是來自北京的設計師。幾年前,她被崇明的生態環境吸引,決心在這裡營造夢想中的鄉村家園。今年4月,「耘舍」落成。
劉揚選擇在崇明開民宿,除了看中崇明的生態底子,還看中了由上海市區前往崇明一路上空間轉換的「儀式感」。「由上海市區到崇明,要轉換城市道路、高架、江底隧道、跨江大橋、鄉間幹道、鄉村小路等不同類型的道路,空間轉換的感覺非常鮮明。這種轉換能讓人慢慢形成『擁抱鄉村』的情緒鋪墊,每次旅程都仿佛在經歷穿越。」
民宿怎樣才能賺到錢?
做民宿,到底賺不賺錢?劉慶告訴記者,不同類型民宿的經營模式和「賺錢之道」並不相同。
目前,民宿主要分為四類。第一類是「原鄉民宿」,即村民自掏腰包改建自家老宅;第二類是「農莊」,經營者承包上百畝土地後主要從事農業生產,把自家宅子或租的農宅改造成民宿;第三類是開心農場;第四類是社會資本進入鄉村後以村組為單位整體承租農宅改造民宿。
「對『知谷1984』這樣的原鄉民宿來說,『賺不賺錢』是一個偽問題。這類民宿的經營壓力並不大,甚至不少人並不是奔著『經營民宿』這個目標去的,本質上只是裝修自家的老房子。這類民宿沒有房租成本,投入的裝修費用都用在了自家宅子的改造上。」劉慶告訴記者,目前崇明民宿中近7成是原鄉民宿,這些民宿的抗風險能力較強。
其他幾類民宿怎麼賺錢?在不少民宿經營者看來,目前上海鄉村民宿的客人以「都市人」為主,要想盡辦法給他們提供有特色的鄉村體驗。
中興鎮的「久居」民宿,由多棟民宅改造而成,屬於「農莊式」民宿。民宿主人印劉瓊是「80後」崇明姑娘,別人喜歡叫她「印子」。除了租下幾棟鄰居的房子,她還把門前100畝的流轉土地租了下來,種樹、種花、種菜、建草坪、建遊樂設施。綜合計算各種費用,「久居」目前一共投入了1500萬元。
這麼大的手筆,在崇明民宿經營者中並不多見;而印子的經營理念,也和別的民宿經營者不太一樣,「並不是所有客人都是文藝、小資的,也有人喜歡熱鬧。我在崇明長大,知道鄉下什麼好玩,也知道城裡人愛玩什麼,兩者結合起來才有更好的效果。」
在「久居」,印子開了一間看似與民宿的「常規氣質」格格不入的KTV,原本不被看好,如今這間KTV的利用率卻極高。此外,印子還準備把休閒體育融入民宿經營中,比如打造五人制足球場、卡丁車場、水上槳板等。其中,水上槳板的碼頭正在建造中,預計今年9月投用。
民宿產業的未來如何?
最近幾個月,選擇到崇明民宿「偷得浮生半日閒」的遊客絡繹不絕。儘管生意很火,但劉慶並不認為崇明民宿已是成熟產業,「民宿的規模效應很重要,我認為崇明全域的三星以上民宿達到1000家以上、每家一年至少有100萬元的營業收入,這個產業才算形成。區文旅局集中創建150家星級精品民宿是很好的發展契機,不少人的創業熱情被點燃,這是好事。未來,崇明可以朝著『民宿島』的方向發展。」
印子告訴記者,要讓民宿從「盆景」變成「苗圃」和「森林」,各家民宿必須抱團發展,走差異化路線,為遊客提供更豐富的體驗。她認為,「崇明民宿」可以作為一個整體品牌統一對外,內部再進行資源整合調配。目前,崇明已出現了專門的民宿運營方,協調客源和房源,讓供需兩端精確匹配,統一的App訂房平臺也正在開發中。
「我對市場持樂觀態度。不過,人們的消費理念在不斷升級,民宿從業者的經營理念必須跟得上,要不斷創新,如果只是『吃老本』,就會被淘汰。」劉慶說。以「知谷」為例,幾年前就和知名廚師合作,打造中西合璧的餐飲產品「饗宴1984」,食材大多以崇明本地農產品為主,推出不少創新菜。「花無缺」就是「知谷」新近創新的菜品:把花菜的「花」削掉,留下花菜稈,輕度醃製後做成爽口的冷菜。「花菜原本是普通的食材,經過我們的創新後,配上娛樂化的命名,已成了很受歡迎的網紅食品。」
劉揚認為,崇明民宿應該走精品化路線,但這種「精品化」並不僅體現在價格上,而要在服務和體驗上帶給遊客全新的感受。「民宿不僅是『宿』,在這一方空間內,應該承擔更多的交流互動功能,把瑜伽、崇明土布、茶道、烘焙等文化創意元素融進去。」
如今,崇明區已初步形成建設鎮虹橋村、豎新鎮前衛村、豎新鎮仙橋村、綠華鎮綠港村等多個民宿集聚區。崇明區文旅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崇明將借明年花博會契機,加快推動生態民宿產業發展,屆時全區中高端民宿將接近200家。
來源:解放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