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人民日報發表對巨頭進入社區團購的評論,完全沒有否定社區團購的意思,在希望巨頭進入星辰大海的科研領域之外,還引發了一個隱形問題:巨頭一直在用效率改變一個又一個傳統行業,但對效率的追求,真的就合理嗎?
最近,大家關於社區團購的爭辯有兩個點,一個是社區團購到底有沒有提高效率;一個是巨頭到底是否應該進入社區團購以及由此引發的跟菜販搶生意和涉嫌壟斷的討論。
社區團購到底有沒有提高效率呢?
在今年六月份以前,社區團購在全國有兩百多家企業,除了前面十幾個頭部在爭排名,很多地方性的團購企業,都過的很好。
調皮電商有一位會員在山東做社區團購,相當賺錢;好幾個給社區團購供貨的供應商也說,很多地方社區團購生意太火了,而且玩法更新迭代很快。去年,山東一家地方超市做社區團購,業績翻倍增長,以前開一家店要一兩年回本,現在結合社區團購的玩法,開店之前先開團,蓄積人氣,半年回本。
如果這些地方社區團購沒有效率提升,能在當地站穩腳跟嗎?
調皮電商一位會員做凍品供應商,從他給各個渠道供貨的經驗來看,至少凍品這個品類,非常適合社區團購,因為凍品需要冷鏈運輸,如果提前知道訂單量,從廠家到消費者手裡的冷鏈就可控,減少損耗,大大降低成本。
社區團購從根上說,是預售制,社交也好,社區也好,團長也好,都是服務於預售制這一根本零售形態的,這種模式強化了家庭計劃性消費,對於大眾消費品來說,越是計劃性消費,效率越高。
所以,社區團購提高效率這件事,是成立的,至少對大眾消費品品類和部分區域來說,是成立的。
但是,有時候不是效率越高越好,人類如果極端追求效率,那就是計劃經濟了,而且,在經濟形勢好的時候,效率好了,大家都歡迎;但是,如果經濟萎縮,注意,是經濟萎縮,不是體制障礙導致的經濟形勢不好,大家就不太歡迎效率,因為效率導致太多人失業。
而且,從社會綜合平衡發展的角度來看,也並不是個別企業的效率越高越好,比如大賣場和街邊店兩種業態,大賣場的價格更低,街邊店的價格略高,但是,如果放任大賣場擴張,街邊店店主就會大量失業。
印度這個國家雖然落後,但對本地零售業的支持和對外國零售巨頭的限制,是有一定道理的,如果放任發達國家的零售企業進入印度,將很快血洗印度街邊店,造成大量人員的失業。舉印度這個極端的案例,就是讓大家意識到,效率並非永遠正義,發展也並非永遠正義!所有的正義,都是有邊界和時效的。
04
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正好有記者採訪我關於反壟斷的看法,實際上,下周二,歐盟將通過一項對網際網路巨頭的反壟斷法案,結合最近中美兩國也在反壟斷方面的動作不斷,這是自2000年網際網路泡沫之後,新經濟在發展到一定成熟階段的反應。
所有國家都擔心企業壟斷,這不是輿論左或者右的問題,這是市場管理的題中之意。
所以,巨頭們在社區團購這個賽道,要不要打下去,如何打下去,都要均衡一下就業和反壟斷兩個社會需求。如果你的社區團購業務帶動了更多就業,幫扶了更多社區店,解決了菜農的增收問題,並且沒有壟斷行為,沒有大數據殺熟的問題,社會的輿論,自然會分清好壞,辨明是非。
但危險的是,一個巨頭的理性和冷靜,解決不了當前的困境,因為A巨頭不做社區團購,他的對手會做;A遵守《告知書》的規矩,但他的對手或者他局部的對手不遵守,他也會慌!大家都知道社區的戰略意義,大家都不敢停下來進攻。
畢竟,誰都想規規矩矩合情合理的佔領市場賺到錢,問題是,這種事不存在啊!
來源:調皮電商 馮華魁
共2頁 上一頁 [1] [2]
關注公號:redshcom 關注更多: 社區團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