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 侯潤芳)在後疫情時期,「一帶一路」經濟合作、金融合作、資金融通,面臨哪些挑戰?在今日舉行的2020「一帶一路」金融合作論壇上,「一帶一路」金融合作研究院顧問、銀保監會原副主席王兆星在談到這一話題時表示,必須清醒認識到還面臨著很多的風險挑戰,包括:中美關係仍然存在很大的變數、我國在高風險國家境外債權存在潛在風險、國際貿易投資風險加大等。
具體來看,王兆星表示,首先面臨的風險挑戰來自於中美關係仍然存在很大的變數和很大的不確定因素。「中美關係能否健康發展,向何處發展,不僅對中美經濟金融合作影響重要,也對我們下一步開展中國和『一帶一路』國家的經濟金融合作影響重大。」王兆星說,最近一個時期,美國一些政客持續攻擊抹黑中國的言論,一再挑釁中國,美國在「一帶一路」國家動作不斷,使得當前的中美關係以及國際關係面臨著嚴峻複雜的局面。
第二個風險是我國在高風險國家境外債權存在潛在風險。疫情衝擊全球經濟,部分新興市場經濟已發生債務違約,G20已發出低收入國家主權債權緩債倡議,我們面臨的國別風險將上升。「如果沿線國家經濟無法從疫情中較快恢復,不能走上健康發展的軌道,這種債務違約的風險會進一步加大,債務重組的風險也會加大,這樣都會為下一步資金融通帶來影響。」王兆星說。
王兆星還表示,疫情以來有關國家收緊境外投資限制措施,國際貿易投資的風險加大。例如歐盟委員會近期對外國投資者收購歐盟債務性資產加以限制,美國、印度等修改外商投資審查制度。各國對反洗錢、信息安全、公司治理等方面的監管要求更加嚴格,境外監管當局對中資銀行境外機構關注度持續升高。「這些都使得中資銀行海外布局、海外合規壓力和成本進一步加大,這些風險挑戰我們必須要面對。」王兆星說。
那麼,面臨風險挑戰,在後疫情時期如何繼續推進「一帶一路」金融合作與資金融通?對此,王兆星給出了五方面的建議。
一是要牢牢守住安全發展底線。在金融合作和資金融通過程當中,應嚴控投資風險,做好境外投資風險的管控。
二是要繼續積極穩妥推進中資銀行、保險機構優化「一帶一路」的網絡布局,提升金融服務的覆蓋面,提升金融服務的廣度和深度。同時進一步加大對外開放力度,支持符合條件的「一帶一路」國家機構發展業務,深化金融合作。同時也進一步加強同國際組織、國際金融機構的全方位合作,不斷豐富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體系,提升「一帶一路」金融合作的效率。
三是相關金融機構應該密切跟蹤全球疫情形式,加大政策支持,加強精準金融服務,提升風險管控能力,協助在「一帶一路」框架下建立長期、穩定、可持續風險可控的多元化的融資體系。
四是推動人民幣區域化進一步發展。「人民幣的國際化是我們總的方向和目標,人民幣的區域化首先是國際化重要的推手,推動人民幣為中心的區域化的新格局。發展債券市場,特別是主權人民幣債券,也是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過程。」王兆星說。
最後,要注重統籌海外的金融管理、債權管理,來進一步優化我國債權的海外布局,加強主管部門之間的溝通協作,加強信息共享和政策協調形成合力,共同保障「一帶一路」金融合作的健康可持續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