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常說:「不要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
確實,許多企業家也深諳此道,在企業有了一定規模後,就開始拓展多元化業務,然後利用資本滾雪球,玩「雞生蛋,蛋孵雞」的把戲,並美其名曰多元化!
這樣避免風險的同時也完成了企業破壁,這種分散投資的方式可謂是兩全其美!然而,多元化也是一把雙刃劍,稍有不慎企業會像多米諾骨牌一樣潰塌。
剛剛,又一千億級民營企業吃到多元化的苦果!
高管涉案被調查、交易違規、債務違約、股份被凍結、營收淨利雙雙下滑.....自去年下半年開始,千億文旅巨鱷新華聯因接連不斷的負面消息陷入了輿論的風口浪尖,新華聯創始人傅軍依靠金融槓桿一手構築起的文旅帝國搖搖欲墜。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也是傅軍創辦新華聯30周年,也是後者債務危機全面爆發的一年,如今的新華聯正在遭遇創業30年以來最大的難關。
壹
兩個夢,一場空。
新華聯集團官網顯示,成立於1990年的新華聯集團,總資產超1300億元,年營業收入近千億元,年納稅超過50億元。
而當傅軍提出要在2025年實現總資產和總營收超2000億目標的時候,一定沒有想到,有一天新華聯控股會因為債務問題在風雨中飄零。
2019年11月底,新華聯集團財務公司向湖南出版財務公司拆借兩筆資金,本息合計3億元,拆借時間為一周,可到期後只歸還了2088萬元利息,遲遲沒有歸還本金。
背靠上千億的資本帝國、年營入千億元的龍頭企業,竟然連3個億都還不起?外界對此議論紛紛。這項拆借糾紛,雖已和解,有驚無險,但市場已然風聲鶴唳。
而這筆3億的債務違約,也推倒了新華聯集團債務危機的多米諾骨牌。
近日,北京法院網顯示,新華聯控股持有的亞太財產保險17.3%股權,將於2021年1月3日進行拍賣,評估價共8.51億元,起拍底價約為評估價的8折。
實際上,今年3月以來,新華聯控股多隻債券違約,共計逾期本金23.6億元,最終亞太財產保險股權被拍賣,也是迫不得已。
流年不利,新華聯文化旅遊發展股份有限公司(000620.SZ)近一年麻煩不斷,新戰投引入遲遲未果,傅軍的文旅地產夢面臨危機的同時,自己也是頻頻登上頭條。
12月4日,新華聯控股有限公司(簡稱「新華聯控股」,是新華聯第一股東)由於未按執行通知書指定的期間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給付義務,被採取了限制高消費措施。
而傅軍作為新華聯實控人、法定代表人,同樣被開出了限制消費令。
屋漏偏逢連夜雨,新華聯集團董事長傅軍被限制高消費一事,再次將「新華聯繫」推向輿論的風口浪尖。
貳
作為第一代民營企業家,傅軍也是「泰山會」成員之一。
「泰山會」1993年創設時,成員名單就有他的名字。2011年,傅軍旗下「新華聯文旅」借殼聖方科技上市時,也得到眾多「泰山會」大佬鼎力支持。彼時,出現於公司戰略投資者陣營裡的史玉柱、鄭躍文、盧志強等人,均是「泰山會」重磅人物。
實際上,自去年底新華聯全資子公司首次出現債務違約起,圍繞「新華聯繫」的流動性風險警報一直未解除,並引發系列連鎖反應,上市公司新華聯被下調評級,多家新華聯繫參投公司所持股份遭遇凍結。
不止如此,據統計,截至目前,新華聯控股前後29次被列為被執行人,自今年3月起, 18次累計執行標的超31億元。
風雨飄搖之際,新華聯也遭遇重重危機。
去年新華聯還勉強實現盈利,今年新華聯的業績情況出現大幅下滑。前三季度,新華聯營業收入為25.6億元,同比下降36.79%;淨利潤轉虧,虧損6.8億元。
新華聯的業績持續下滑的同時,與之相應的,還有新華聯持續攀升的負債率。
Wind數據顯示,2018年、2019年,新華聯的資產負債率分別為81.38%、81.68%。而在2020年,這一數據還在持續上升,資產負債率由第一季度末的81.75%上升至第二季度末的82.53%。至第三季度末,新華聯資產負債率已經高達82.71%。
新華聯在對媒體的回覆中表示:「截至第三季度末,公司的總資產為515.96億元,負債合計426.74億元,其中流動資產298.80億元,流動負債249.73億元,期末短期借款僅8.49億元,貸幣資金31.56億元,公司已經全部清償完畢所有公開市場債務。」
負債上升的同時,集團的上市平臺新華聯實現營業收入56.25億元,同比減少8.80%;淨利潤為1.63億元,同比減少46.64%,雙雙出現下滑。並且,此前三年新華聯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一直為負。
就在去年第四季度開始,新華聯的資金情況開始緊張。去年四季度新華聯的貨幣資金開始減少,由三季度末的52.89億元,減少至年末的49.18億元,今年帳上貨幣資金進一步減少,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已減少至31.56億元。
叄
「搞一個產業,遇到周期性的變化你可能就死了;搞兩三個產業的,可能還有迴旋餘地,這個不行那個行。我不主張大型民營企業只搞一個產業,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
傅軍向來崇尚多元化的投資策略,從商三十年,其一手打造的新華聯集團已涉足文旅與地產、石油、投資、金融、陶瓷、酒業等多個產業。
2018年是傅軍的高光時刻。彼時,由他統治的新華聯集團不僅蟬聯湖南民企老大,而且連續14年躋身中國企業500強和中國民營企業100強的行列。
傅軍本人除了入選「改革開放40年百名傑出民營企業家」榜單,還以320億身家位列2018年胡潤百富榜第82位,創下近年來排名新高,並成為湖南株洲首富,可謂名利雙收。
然而誰能想到,就在短短一年後,這家資產超千億的湖南第一民企居然淪落到「賣身」自救的地步,不免令人唏噓,而傅軍本人的傳奇也會隨之戛然而止嗎?
傅軍,生於1957年10月,湖南省醴陵市人。
畢業後,傅軍便開始進入政府部門工作,23歲成為茶山嶺公社黨委書記,26歲成為醴陵市外貿局局長,30歲到省城長沙成為湖南省工藝進出口集團副總經理。後來傅軍對媒體回憶說:「我在政界的16年還是挺一帆風順的。」
曾擔任過醴陵市公安特派員,公社黨委副書記,鄉黨委書記,醴陵市經委副主任,市外貿局局長,湖南省工藝品進出口集團副總經理,省委駐瀏陽市社教工作隊副隊長等職務。
肆
1990年10月傅軍棄政從商下海創業,拿1000美元起家,從進出口貿易入手,創辦了新華聯集團。
在賺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傅軍便開始回國在北海、長沙等地做起了房地產,隨後傅軍就四處出擊,開始馬不停蹄地開始了他多元化帝國的建設:收購陶瓷廠、投資東嶽化工、合資長豐汽車、代理五糧液「川酒王」,分別涉足陶瓷、化工、汽車、酒業等等。
2011年,新華聯旗下的地產板塊公司借殼聖方科技成功上市,並更名為新華聯不動產股份有限公司。
進入2012年,隨著住宅市場逐漸飽和,旅遊地產成為了房企眼中的另一個風口。那些年,越來越多的開發商向文旅地產轉型,新華聯亦是其中之一。
相當長的一段時期,新華聯的文旅地產均取得較為不錯的業績。
2016年到2018年,新華聯文旅分別實現營業收入75.16億元、74.41億元、140.01億元,同比增幅分別為61.41%、-0.99%、88.16%;同期,歸母淨利潤分別為5.24億元、8.57億元、11.86億元,同比增長70.35%、63.63%、39.97%,保持相對穩健的增長態勢。
30年來,傅軍打造了控股近200家、擁有14個中國馳名商標、控股參股8家上市公司、員工接近5萬人的文旅帝國……他的新華聯集團連續14年躋身中國企業500強和中國民營企業100強的名單,蟬聯湖南民企龍頭。
讓人難以想像的是,這麼龐大的一個帝國卻被3個億的債務給壓倒了,甚至到了鬧上法庭的局面,實在是令人匪夷所思。
歸根到底,正是過於分散的多元化布局以及盲目激進投資的戰略,讓新華聯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債務危機。
風險投資雖然風險大,但因為其高回報性,引得無數投資人為之瘋狂。
不說別的,傅軍的新華聯控股在09年借殼上市,以16億淨資產和1100萬元的買殼費用撬動了110億持股市值,這讓嘗到甜頭的傅軍愈發迷戀資本運作這個「乘法」。
但正如那句老話,「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傅軍嘗到甜頭後的賭徒心理,讓他一直想要賭一票大的,可惜幸運女神不會永遠站在他的背後,最終投資頻頻失利致使他走到了今日的局面。
千億文旅帝國又該何去何從呢?
參考資料:
地產K線《傅軍和新華聯的「天花板」》、
野馬財經《泰山會大佬遭「限高」,千億新華聯陷債務泥潭》、
華商韜略《千億資產還不起3億欠債,湖南第一民企入困局》、
張曉麗的資本思維《千億資產百億現金流,他卻還不起3個億的欠款》、
投資者網《控制權飄搖引入新戰投未果 新華聯負債率攀升下如何走出泥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