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陳建斌老師的#不聽老人言,開心好幾年#的手機殼喜提熱搜,小編看了都十分心動,想要get同款。
但是,不建議2022考研黨們購買這款手機殼,因為在考研這件事上,你還真得聽聽「老人言」,能避雷、少走彎路會更開心!
趁22考研黨一切為時未晚,將醜話說在前頭(不是),送給你們一些考研的忠告,看與不看由你決定,但是不看一定會後悔!
1.遠離負能量,「嗶」掉任何勸你放棄考研的言論
如果你已經下定決心與考研「死磕」到底,那就屏蔽掉那些「學歷無用論」、「早點工作才是王道」、「考研上岸太難了」……一些負能量爆棚的廢話,還自己一個備考「清靜之地」。也包括一些充滿負能量的人,對此類人也要敬而遠之,千萬不要小瞧了負作用!
2.全力以赴,不要把「二戰」、「調劑」當退路
「一戰」備考的人請把這次考研機會當做最後一次,請把「沒關係,還可以二戰、三戰……」、「工作了也可以考研」這些能給自己提供藉口的想法都要統統扔進「不可回收」的垃圾桶中,因為之後的不確定因素太多,很容易就影響到再次考研的決心。以及「大不了就調劑唄」這種把調劑當作上岸的備選方案,可以是萬不得已的的出路,但並不符合那些有名校情結的考研人,因為調劑的學校往往會與報考院校有很大的落差。
3.謹慎跟隨高分上岸的經驗貼,同樣的套路不一定適合你
高分經驗貼裡的學習方法、學習計劃一類別人的「學習套路」,千萬不要一模一樣的拿來就在自己的備考中實行,還是要因地制宜,借鑑裡面好的方法,結合自身的學習狀況,制定屬於自己的「學習套路」,才會效果顯著,否則就是藥不對症,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4.多查多看,搜集考研各方面的情報信息很重要
擇校和選擇專業時,只看錄取分數線是不科學的,不同學校、不同專業之間的分數可比性太低,不足以當作參考依據。要時刻關注研究生招生信息網上的消息,查詢歷年來的報錄比、過線人數,多搜集相關情報信息,會給你更多的選擇依據。
5.重視學習效率,學習時間≠學習有用功
在圖書館裡一坐就一天並不能代表你用功學習了,背了幾個單詞,看了一頁筆記,其他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刷手機中度過,這只是在浪費學習時間,實際上啥也沒學進去。有效的學習是要集中注意力,學習成果和學習時間是成正比的,學習效率的提高才會使複習有所進步。
6.正視自己的學習能力,量力而行
決定考研目標前,還要對自身實力和學習能力有一個正確的認知。有多大的能耐就幹多大的事兒,數學不行就選不考數學的專業,考不上清北就選擇其他學校……考研想要成功上岸,也要懂得量力而行,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才能做到最好。
7.不要輕信「政治複習可晚起步,來得及」的鬼話
考研圈有很多不可信的「鬼話」,不宜太聽信,否則只能留下懊悔的淚水。比如考研政治可以等考研大綱發布之後再複習,等到那時再拿起政治,你就會發現需要記住的內容過於大量,還沒跟著大綱捋順完框架,已經就要考前衝刺了,然而你還停留在原地,何來的衝刺?
8.心態崩潰不可怕,怕的是你放棄
備考時有一個好的心態,就是邁向成功的第一步。考研複習時間較長,難免會遇到心態崩潰的時候,崩潰了沒關係,歇歇再爬起來繼續前進。就怕沒有調整好心態,破罐子破摔直接棄考,就太可怕了。
9.學習也是「體力活」,需要鍛鍊身體
考研備考時長少說5-6小時,多則10幾個小時在題海中耗著,你以為一動不動很省力?其實大腦都在超負荷地運轉中,比體力活動更消耗體能。所以,一定要勞逸結合,堅持鍛鍊身體,身體才是革命的本錢,只有身體倍棒才能與考研耗到底!
10.重視表達能力的培養,不然小心複試被刷
複試與初試同樣重要,有多少一隻腳已經邁進複試的考研黨,卻因為複試表達能力較差、缺乏自信等各種面試環節的問題,最終被無情刷掉。因此,一定要歲複試引起重視,除了注重書本知識的學習,表達能力、社交能力的培養也不能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