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少釣魚人的意識上,總感覺釣魚時,魚餌比其他任何環節都重要,只要用的魚餌好,魚就一定會上鉤,這都是一些片面的想法,只能說釣魚時一套系統,釣魚是很大的一門學問,用餌只是釣魚運動的一個小分支,魚餌沒有好壞之分,更不存在什麼神餌和秘方之說,只有看你用沒用對,就像在釣魚比賽的時候,用統一的餌料,釣手的釣法各有千秋,魚獲也是有多又少。
同樣的餌料在不同釣魚人的手裡,開出的餌料狀態也是不一樣的,有的是軟粘,有的是幹散,還有的是適中,這就需要在實際的作釣過程中怎麼去靈活運用,看似簡單,卻需要很多的實戰經驗。大師們在釣法上會根據不同的魚情,水情做出很多的變化,對於我們這些休閒野釣者來說,雖然不能像釣魚大師們那樣去創造,至少需要懂得在用餌的規律上還是有一定的規律可循的。
休閒野釣的魚餌中需要加入哪些東西誘魚效果比較好呢?魚餌分為誘餌和釣餌,通俗的講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掛鈎的餌料,和打窩的餌料,釣餌的組成一般由基礎餌,狀態餌和主攻餌,這三種基本就差不多了。基礎餌一般都是糧食加工成的顆粒較粗的餌料,本身沒有什麼味道,屬於大部分魚都吃的基本餌料,像「超誘」就屬於這一種。
狀態餌從字面意義上來理解就是用來改變餌料的狀態的,比如像:雪花粉,輕麩和拉絲粉這些,加入後能改變餌料的比重大小,膨脹度,附鉤性等,這裡面有很大的變數,要一定的開餌經驗,主要根據加入量的多少和揉打程度來控制,說白了就是用來增加輕重和給魚看的立體視覺效果。
主攻餌就更簡單明了了,主要針對哪種對象魚的,鯽魚,鯉魚、草魚各喜歡哪種味型,比如嚇腥味,紅蟲腥味、谷香味,紅薯香味,棗香味,奶香味,酒香味,白糖、蜂蜜和紅糖的甜味,無非就是,腥味,香味,甜味這三種,用法上,氣溫越低越腥,氣溫越高越香,甜味四季都可以添加。
作為誘餌的窩料同樣也講究狀態和味型,和釣餌沒多少差別,只不過是窩料的質量上用的稍微比釣餌要差一點,用的材料上也是比較的粗獷一些,基本以原始未加工或粗略加工的糧食顆粒為主,根據對象魚的大小使用不同粗細的糧食顆粒,比如釣鯽魚窩料用大米或小米做的酒米,釣鯉魚草魚用玉米和小麥做的雜糧窩料。
通過上面的一些分析,最核心的一點,無論是釣餌還是窩料,在配置的時候加入了幾種餌料,都只能以體現一種主要的味道為主,絕不能在不明確的情況下,隨意加入其它的味道去改變主要的味道,否則開出的餌料也只能是大雜燴,毫無特色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