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跟同事聊天,同事問我孩子英語學的怎麼樣。我說挺好的,他自己特別愛說,現在都要自己組句子說。她說他們家孩子不愛學。我第一個問的問題就是孩子現在在學什麼。她說孩子在學自然拼讀。我特別吃驚。他家寶跟我家差不多大,也就四五歲,竟然就開始學自然拼讀,這可是剛開始接觸英語。所以我覺得有必要說說孩子學英語的事情。
你去翻任何一本關於保教知識的書都會告訴你四歲是孩子語言的關鍵期。在這個時間你可以多給他接觸接觸語言,多說書面語,孩子會發展得非常迅速。讓孩子從小學英語一個是為了將來的考試,一個是作為未來的一個生存技能,就像一門工具一樣,不是所謂的崇洋媚外。
我自己的口語就很差,我也知道口語在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我比較重視孩子的口語學習。所以,自然拼讀肯定不是我讓孩子接觸英語的第一個內容。四歲的孩子就像一張白紙,他學漢語和學英語對他來說難度一樣。過了語言關鍵期,再去進行語言的學習就會有一定難度。
我是在孩子上了幼兒園兩個月後開始進行英語試聽的。我覺得上了幼兒園起碼能坐的住了,知道要聽老師聽講。太小擔心坐不住。不過每個孩子的氣質不一樣,可以根據自己孩子實際情況選擇。
我給孩子先上的線下機構。第一:互動性強,跟老師更親近;第二:還是擔心線上坐不住。我報的那家前半個小時念念單詞玩一玩,後半個小時做做手工念一念。四歲左右的孩子的專注力只有十分鐘,太長了肯定孩子接受不了。不要覺得孩子調皮坐不住,這是有科學根據的。另外,這家機構的老師是北美老師,特別喜歡和小朋友互動,逗的小朋友很開心,所以他很願意學,我覺得這是最重要的。對了,就是興趣。興趣說白了就是對老師的喜歡程度,喜歡這個老師,老師愛逗他玩,他就愛上。老師死氣沉沉的小朋友肯定不喜歡。
所以,各位媽媽給小朋友看機構的時候可以多比較幾家,看看小朋友的反應,高興不高興啊,能不能坐住啊。找個他最喜歡的,這個非常重要。
因為疫情原因,我上的那家跑路了,後來轉了線上。沒想到孩子適應能力挺強,一點不排斥,就這麼自然過渡過來了。我覺得還是之前基礎比較好。孩子後來還問我啥時候還能見到之前那個老師,問得我都有點心酸,不知該如何回答。
另外,聽發音。有的機構雖然聽著大牌,但是老師發音不一定純正。一定要找純正發音的。孩子語言關鍵期如果學的不純正,他自己說出的也不倫不類,背離了學需要的初衷。
線下的時候老師一節課也就教幾個單詞,剛開始跟他複習就一個單詞一個單詞說,發現他沒興趣。後來我想到了一個辦法:編順口溜。比如那天學了牛奶雞蛋黃油和蛋糕,我就給他編了個我要喝milk,吃一個egg,加上一點butter做一個muffin,孩子很快就記住了。幾個月了自己還主動說給我聽,可見記得多清楚。
不要覺得上完就完事了,不複習一會就忘記了。用學習容易接受的方法,唱歌啊順口溜啊,他會記得非常牢固。
說實話,我是有了孩子以後才知道現在學習都學自然拼讀,以前我們都學語法。了解了下,這個東西真的不適合四歲的孩子,等到小學差不多。這個東西很枯燥,沒啥娛樂性,讓大人學肯定也不愛學,更何況小朋友。讓小朋友唱唱歌啊對對話啊也比這個有意思。我家那個到現在字母都沒認全,更別說去拼讀了。但是他愛說,愛問,平時見到狗狗就說it is a dog,上課的時候都自己問老師問題,我覺得這就夠了。
另外,家長也要跟著學習。我發現北美的發音和我上學時候的發音差太多。如果孩子學英式的大人就跟著學英式的,孩子學美式的大人也跟著學美式的,不然孩子會混亂。
我們自己多用點心,和孩子一起成長,剩下的,就是靜待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