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分區是一個SCI的基本常識。國內很多對於科研論文發表要求的高校以及科研單位,在發表要求中對期刊分區一般都有明確要求,然而很多作者對於SCI的分區卻一知半解。本文帶領大家詳細地了解一下什麼是SCI分區。
如需獲得更多醫護寫作方面幫助,請點擊文後「了解更多」
什麼是期刊分區?
關於期刊分區影響較為廣泛的有兩種,一種是科睿唯安公司制定的分區(原來是湯森路透,後來易主科睿唯安),第二種是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圖書館制定的分區(簡稱中科院分區)。
這兩種分區方式均基於SCI收錄期刊影響因子基礎之上進行分區的。
湯森路透分區
湯森路透每年出版一本《期刊引用報告》(JournalCitation Reports,簡稱JCR)。JCR對86000多種SCI期刊的影響因子(ImpactFactor)等指數加以統計。JCR將收錄期刊分為176個不同學科類別。
每個學科分類按照期刊的影響因子高低,平均分為Q1、Q2、Q3和Q4四個區:各學科分類中影響因子前25%(含25%)期刊劃分為Q1區,前25%~50%(含50%)為Q2區,前50%~75%(含75%)為Q3區,75%之後的為Q4區。湯森路透分區中期刊的數量是均勻分為四個部分。
中科院分區
中科院首先將JCR中所有期刊分為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學、天文、工程技術、醫學、環境科學、農林科學、社會科學、管理科學及綜合性期刊13大類。然後,將13大類期刊分各自為4個等級,即4個區。
按照各類期刊影響因子劃分,前5%為該類1區、6%- 20%為2區、21%-50% 為3區,其餘的為4區。顯然在中科院的分區中,1區和2區雜誌很少,雜誌質量相對也高,基本都是本領域的頂級期刊。中科院分區中四個區的期刊數量是從1區到4區呈金字塔狀分布。
兩者的區別
1、中科院期刊分區表常用1-4區,且分區前常用大類或者小類,常用說法為某本期刊在大類某學科為某區。而湯森路透期刊分區常用Q1-Q4(Q表示Quartilein Category),即4個等級中所處的位置,常用說法為某本期刊位於某學科的Q幾。
2、JCR的JournalRanking沒有設置大類學科,只分為176個具體學科,也就是中科院分區表中所指的小類學科。
3、兩者最大的不同在於分區方法。在中科院期刊分區表中,主要參考3年平均IF作為學術影響力,最終每個分區的期刊累積學術影響力是相同的,各區的期刊數量由高到底呈金字塔式分布;在JCR的JournalRanking中,主要參考當年IF,最終每個分區的期刊數量是均分的。
在國內,大部分高校和科研單位都採用中科院的分區。顯然中科院的1區和2區雜誌很少,雜誌質量相對也高,基本都是本領域的頂級期刊。
如需獲得更多醫護寫作方面幫助,請點擊文後「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