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浪財經
第十七屆中國國際金融論壇於2020年12月17日-18日在上海舉行。主題為「數字經濟時代的金融服務」。香港交易所環球上市服務部助理副總裁趙龐出席第17屆中國國際金融論壇海外專場會議並演講。
以下為會議實錄
趙龐:
各位來賓大家好,我是香港交易所環球上市服務部助理副總裁趙龐,今天非常感謝主辦方的邀請來參加中國國際金融論壇。我們環球上市服務部代表香港交易所服務來自世界各地的優質企業到香港IPO上市,今天希望用一段時間,和各位分享香港資本市場最近一段時間的發展動態,以及後疫情時代的變化趨勢。希望通過這次機會,使大家能夠對香港市場有一個更加全面的了解。
香港是全球最大規模的首發市場之一,在過去11年當中香港交易所在其中的7年取得了IPO募集資金總額的全球第一名,並在其他諸多年份中始終排名世界前列。從今年情況來看,雖然有新冠疫情的影響,我們還是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成績。截止到10月底,今年有120家公司在香港上市,當中有71%的募集資金歸集於新經濟公司。在新冠疫情肆虐的這一年,香港資本市場也在經歷著歷史性的轉折,由原來以傳統經濟公司為主導的市場,逐漸轉變為服務中國創新公司的國際化資本市場。
香港資本市場對於中國公司的吸引力在哪裡?從投資者的構成來看,它的吸引力在於香港是一個匯聚最多元化國際投資者的,同時又屬於中國的國際資本市場。我們在過去的調查中發現香港市場40%的交投是由國際投資者主導的,這一點是香港市場和內地市場的區別。在這40%的國際投資者當中,大多數是來自於英美和中國內地的投資者,也包括來自於中東和亞洲其他國家和地區的主力機構投資者。這些投資者在香港共同構成了IPO的發行生態圈,保證香港IPO可以得到全世界範圍內的廣泛資金支持。
從二級市場來說,IPO只是企業在港上市的第一步,企業上市以後在香港市場能夠得到的再融資支持也是非常豐富和廣泛的。上市公司本身可以增發新股,也可以發行可轉債,上市公司的股東可以發行可交換債,也可以進行非常便捷的增減持大宗交易。港股上市公司再融資發行更多地是取決於企業的商業決策,不需要過多地監管審批和行政幹預,因此十分高效快捷。
從交易的角度來看,對內地企業來說,我們的獨特優勢在於香港和中國內地資本市場的互聯互通機制。這個機制是由香港、上海和深圳三家交易所共同搭建而成的,經過6年左右的運行,現在已經覆蓋到了相當深的水平。目前三個市場上市公司的市值有70%以上都已經納入到互聯互通交易當中;從成交金額來說,香港市場有90%的流動性都可以接入到這個池子當中。內地的投資者可以非常方便地利用自己的境內帳戶來交易港股,這一點對於消費類的公司和內地的中小企業、創新企業公司在香港上市尤其重要。大家知道香港市場一直是一個非常鍾愛消費類產品和公司的市場,今年包括去年以來有大量的消費類行業都在港股上市,獲得了非常好的估值。這些公司在香港上市以後,有很大的概率被納入到互聯互通機制當中。也就是說未來公司的運營在中國、客戶在中國,上市在香港,那麼公司的客戶和消費者同時也可以通過這個制度來港股購買公司的股票。我們在實踐中也看到,目前互聯互通的港股交易佔比已經超過11%的水平,並還將持續深刻地改變香港資本市場的交易習慣和估值動態。
接下來跟大家分享一下香港市場在最近一段時間內的上市相關制度變革。大家關注到香港市場在2018年推出近25年來最大的政策變革,我們推出了三個新的上市規則章節,允許具有不同投票權的公司像小米、美團在香港上市。我們也允許合資格的大中華地區公司到香港作第二上市,同時放開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這些變革也深刻改變了香港市場基礎的生態。
以第二上市為例,2019年底以來已有連續10家大型中概股從美國回到香港作第二上市。香港由於結合中西方法律制度的優勢,可以為中概股提供安全高效的融資平臺。未來我們預期還有更多類似的案例,中概股的到來也使得中國新經濟公司,其中包括很多消費類公司,未來的定價權和流動性逐步將轉移到香港市場來。
除了IPO制度以外,我們也在持續進行香港市場規則的優化調整,今年我們有兩個重大進展,第一個就是我們把不同投票權受益人的範圍從自然人放寬到了法人,使得更多的中概股能夠受益於香港資本市場。第二個是我們最近剛剛向市場徵詢意見,計劃推出一個全新的IPO結算線上服務平臺叫做FINI,它可以把港股IPO發行流程中,從定價至正式開始交易的周期由5個交易日壓縮到1個交易日以內,降低了80%的等待時間,大大減少市場風險。
除此以外在二級市場上我們還更加努力做好與亞洲和世界的連接,今年我們與MSCI達成協議,已獲授權在香港發行了38隻期貨及期權合約,分別追蹤多個MSCI亞洲及新興市場指數,香港交易所將成為亞洲時區內擁有最多元化MSCI衍生工具的交易所。
大家知道香港資本市場是一個生態圈,相關改革和創新需要整個生態圈的共同努力,促使香港市場成為一個面向未來、面向新經濟的投融資渠道。今年我們也是看到香港的恒生指數公司對恒生指數做了重大的調整,把代表中國未來的新經濟公司納入到恒生指數當中,目前阿里巴巴、小米、美團、藥明生物已經納入其中,未來我們覺得恒生指數將顯著增加香港在新經濟板塊代表的佔比,也就使得整個指數越來越偏向於高科技化,將吸引更多的新領域科技類企業、消費類公司、生物科技公司到香港持續上市,促進香港資本生態圈的持續健康發展。
最後給大家做一個總結,以上我們介紹了這麼多關於香港資本市場的情況,實際上是想回答一個問題,中國內地公司赴港上市的優勢和好處究竟在哪裡?總體有十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點,香港是一個真正的國際化市場,企業在香港上市可以接觸到頭部國際投資機構,有利於改善企業股東結構和公司治理。
第二點,香港是最緊密聯繫中國的境外市場。香港的投資者對內地公司有著深度理解,使得企業的投資價值可以充分釋放。
第三點,香港市場可容納超大型IPO上市,香港市場資本自由流通,可以吸引全球流動性隨時匯集對港股IPO進行支持。
第四點,發行架構豐富。內地公司赴港上市既可以選擇H股也可以選擇以紅籌的形式,還可以做分拆上市。
第五點,近三年來大量的新經濟公司選擇香港上市,未來香港將成為亞太乃至全球的新經濟公司上市交易核心平臺,內地創新公司容易找到對標估值,降低IPO發行難度。
第六點,香港再融資和併購市場非常高效,港股的股票可以作為併購的支付手段促進公司增長。
第七點,香港上市規則對於上市公司股東增減持交易監管要求清晰明了,執行謹慎、高效。
第八點,香港上市公司除了發行股票以外,可以發行各類的基於股票的衍生品。這些衍生產品有助於引入長期投資者持有,支撐股票估值和流動性。
第九點,香港在重點行業有天然估值優勢,尤其是很多內地的大消費行業類公司在香港收穫了非常好的估值水平,在IPO認購階段就受到了市場追捧,今年也有多家類似案例。
最後第十點,就是滬深港通的深度連接,將為香港帶來廣闊的內地資金支持,是香港市場不斷發展突破的動力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