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菲的女兒們
我們每個人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教育孩子,考試必須滿分,寫作業時要坐直,上課不準說話,吃飯不能磨蹭……如果論起講道理,每個家長都可以當專家出書了。可是有沒有想過,這些不用過腦子思考就給孩子定下的規矩,從何而來,那其實都是我們從小長大耳邊一直絮絮叨叨的聲音。
動動腦子,你就會發現,這些其實很多都不是絕對正確了。可是教育小孩子,做規矩嘛,還用動腦筋?是的,來看看王菲家的女兒們。
對於天后王菲,每個人都有個誤解,覺得她天賦極高,無論做什麼都可以輕而易舉的成功。18歲之前王菲一直呆在北京,為了音樂理想,高考時,她放棄了廈門大學生物系的錄取通知書,和父親到了香港。人生也從此發生了改變。通過朋友介紹,她開始學習唱歌,開始老師說她缺氣,于是之後去上課,她從不開車,每天不停地跑,來練喘氣。因為是北京人,初到香港時,經常被人嘲笑口音。她開始艱苦訓練,兩年後,她就以粵語專輯《王靖雯》出道了。後來已經成了歌后的王菲,並不滿足原來的成績和形象,拋棄商業考慮,與張亞當合作,發行國語大碟《浮躁》,憑藉淺唱低吟的獨特魅力,把影響力輻射到整個亞洲,成為真正的歌壇天后。
王菲對兩個女兒的教育沒有傳統意義上的規矩,一直給人放任隨性的錯覺。大女兒竇靖童,紋身染髮中性風,是個有型有格的女孩,從小在國際學校長大,14歲就組建自己的樂團並擔任主唱。15歲推出首支個人原創英文單曲《With You》,16歲到美國加州伯克利音樂學院求學,不到兩年,終止學業在日本出道。真是任性又灑脫。
外界一直覺得王菲對於孩子的教育過於放鬆,其實竇靖童在節目上爆料,王菲對自己家教很嚴格,16歲就開始設門禁,要求她背《金剛經》、還要她和王菲一起拿著《本草綱目》上山識別藥材,至今難忘。
竇靖童
你一定知道嫣然基金的由來。小女兒李嫣12歲就在巴黎時裝周走秀,自信又瀟灑。這個美麗的天使現在已經14歲,前幾天她的生日會的視頻傳出,一首歌唱的意外的好聽,音色也像極了媽媽。
李嫣讀的是無數星二代扎堆的國際學校,但是李亞鵬和王菲可能覺得中國文化教育部分不夠。曾經為了做24節氣的科學觀測,他們陪女兒李嫣去十三陵水庫觀測,一年24次,堅持了7年,160多天。陪李嫣去水庫觀測最多的,第一是李嫣奶奶,第二就是王菲,一家人一年24次堅持7年。
李嫣14歲生日
生日快樂母女
14歲穿著露臍裝的李嫣,23歲中性裝扮的竇靖童,這讓我想起另一個孩子「黃多多」。
多多的潮裝扮
多多也是個有爭議的孩子,可你知道她有多麼優秀嗎?從很小起就和父親黃磊一起演舞臺劇,大段大段的臺詞熟背毫無壓力。8歲起開始翻譯多本英文書。11歲時和爸爸參加《圓夢巨人》首映禮,與大導演史匹柏英文對話毫無壓力。黃多多的英語就連很多成人都有過之而無不及。
與導演對話
她到底是怎麼學英語的呢?睡覺前,飛機上,任何地方她都能有滋有味的看英文書。
時刻看書的多多
1 多多、李嫣、竇靖童,她們都不是普通人眼中標準的好孩子模樣,露臍裝,染髮,健身,成熟的打扮,中性風,但這絲毫不影響她們的優秀。三位女孩的共同點就是非常自信,原因是從內心認可自己,也接納自己。
個體心理健康的一項標準就是自我接納:自我接納,是指個體對自我及其一切特徵採取一種積極的態度,簡言之就是能欣然接受現實自我的一種態度。自我接納包含兩個層面的含義:一是能確認和悅納自己身體、能力和性格等方面的正面價值,不因自身的優點、特長和成績而驕傲;二是能欣然正視和接受自己現實的一切,不因存在的某種缺點、失誤而自卑。
王菲和女兒們
黃磊一家
正是因為父母足夠的愛,和容納的態度,才讓這些女孩們擁有這樣的自信。坦然的追求美,追求自己所想,有什麼可指責。不一樣也不是什麼錯誤,王菲和黃磊這樣智慧的家長,真正給孩子提供了最寬鬆的成長環境。我們都在追求財務自由,其實這些孩子們已經實現了教育自由。
無論優缺點,父母接納孩子,才會讓孩子真正的看見自己。
2 學校培養的是標準模式的好孩子,我們的家更應該是為孩子量身定做的個性化學校。父母就是孩子的私人教師。面對不同的孩子,一定需要因材施教,制定適合我們自己孩子的標準規則。
現在教育環境改革,但是搖號並不代表可以什麼都不學。真正個性化的教育賽道是在家庭。你的經驗所能教孩子的任何事物都會是他獨一無二的財富。
奧數不是每個人都需要學的,但是一個人如果沒有特長,會失去很多生活樂趣和機會。蔡康永有一段很有意思的話:
15歲覺得遊泳難,放棄遊泳,到18歲遇到一個你喜歡的人約你去遊泳,你只好說『我不會耶』。18歲覺得英文難,放棄英文,28歲出現一個很棒但要會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說『我不會耶』。人生前期越嫌麻煩,越懶得學,後來就越可能錯過讓你動心的人和事,錯過新風景。
請不要讓孩子失去看風景的機會。
李亞鵬和李嫣
3 孤軍奮戰的閉門造車,一定沒有組團激戰效率高。
我們普通人並沒有明星的各種資源。所以家長一定要向育兒大神多靠近,審視自己的育兒觀是不是已經落伍,及時補充和更新觀念。整合所有的資源,打出手裡最好的牌。
孩子成長階段受父母的影響最大。父母的三觀也會投射在孩子身上。
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所以管教標準不可能是唯一的,做智慧的父母,尋求最合適自己孩子的方法,才會讓孩子更受益。
接納孩子,引導孩子接納自己,造就條件讓他有機會看到更遠的世界。做智慧父母,我們一起努力!
沒有大道理,只有小生活。言物行格與你一起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