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外貿發展再次成為今年「兩會」代表委員的熱議話題。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堅持把穩定出口和擴大進口結合起來,推動對外貿易從規模擴張向質量效益提高轉變,從成本和價格優勢向綜合競爭優勢轉變,促進形成以技術、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的出口競爭新優勢;堅持把利用外資與對外投資結合起來,支持企業「走出去」,拓展經濟發展的新空間。黨的十八大報告也指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特別是全面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堅持出口和進口並重,加快「走出去」步伐。
作為支持我國外經貿發展的重要金融機構,中國進出口銀行在穩定外貿和出口市場份額、確保今年國民經濟穩定增長上又將怎樣發揮更大的作用?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進出口銀行董事長、行長李若谷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達了自己的看法和思考。
記者:去年進出口銀行主要採取了哪些措施支持外貿穩定增長?您對今年中國進出口的整體形勢有何判斷?
李若谷:去年,針對嚴峻的外貿形勢,我們把支持外貿穩定增長、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作為重中之重,按照「信用評級暫時不降,授信額度暫時不減,貸款暫時不退」的原則,及時調整融資政策,加大對外貿發展的金融支持力度。特別是幫助有訂單、有效益、有較強競爭力但暫時有困難的企業渡過難關,重點支持成套設備、機電、高新技術、「兩自一高」、勞動密集型等產品出口以及國內緊缺的能源資源和先進技術設備進口。同時,另闢蹊徑,通過支持企業「走出去」,加快優勢產業國際布局,帶動產品、勞務、技術和標準出口。2012年,進出口銀行將全部新增貸款餘額的70%以上、超過2000億元用於支持進出口貿易,支持了近10%的進出口貿易、15%的對外投資和工程承包。
從近期情況看,部分省市進出口雖出現回升,但仍存在較大不確定性;從外部要求看,世界經濟增長動力不足,國際市場需求萎縮,美歐等傳統市場持續低迷,對新興市場出口雖保持增長,但出口訂單總體上依然不足。
從企業經營看,產品生產成本上漲過快,勞動力成本持續上升,原材料、能源資源等要素成本明顯提高,資金成本也很高,部分對成本較為敏感的產品訂單出現轉移跡象。我國外貿整體形勢依然不容樂觀,面臨訂單不足、成本上升、摩擦增多等多重困難。
記者:未來中國外貿轉型的難點是什麼?升級的關鍵在哪裡?
李若谷:目前,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一大出口國和第二大進口國。今後,我國外貿發展不僅要實現量的增長,更要注重質的提高,也就是要實現外貿轉型升級,由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
外貿轉型的關鍵在加快形成以技術、品牌、質量和服務為核心的外貿競爭優勢。其中主要問題是產品處於行業低端。另外,產業集中度過低,同質化、無序競爭較為嚴重。紡織等勞動密集型行業面臨衝擊加大,原材料價格和勞動力成本上漲,成本優勢減弱。除此之外,國際貿易保護主義傾向嚴重,一些國家針對中國的貿易和投資保護主義不斷加劇。
外貿轉型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要加大研發投入,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新產品。其次,要改造傳統產業,加大科技投入,改進生產設計和技術水平,提高出口產品技術含量和附加值。再次,要下決心推動產業整合,發揮重點企業的引領作用,提升規模效益。最後,要積極開展「走出去」,通過在境外建立國際營銷網絡和研發機構,收購具有世界領先技術、品牌、研發能力、國際營銷渠道的企業,提升我國出口產品的國際競爭力。此外,企業的國際化經營必須有政府強有力支持。
記者:作為國內最早支持企業「走出去」的金融機構之一,進出口銀行將會採取哪些重大措施幫助中國企業「走出去」,支持外貿增長?
李若谷:目前,進出口銀行將進出口信貸、境外投資貸款、對外承包工程貸款等傳統業務,與境外投資流動資金貸款和國際經濟合作貸款、境外人民幣貸款等結合起來,整合形成支持企業「走出去」的融資業務體系,並培養了一支高素質、國際化專業人才隊伍,積累了良好的口碑和聲譽。
今年,進出口銀行將繼續把支持外貿穩定增長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通過金融手段幫助國內企業爭取訂單,增加進出口。同時,積極開展金融創新,培育新的外貿增長點。
我們將充分發揮熟悉海外市場的專業優勢,綜合運用多種金融工具,為企業提供整體性解決方案。不僅提供融資,還為企業提供信息諮詢、國別風險分析、匯率風險規避、法律建議等一系列有針對性的全方位金融服務,幫助中國企業增強國際化經營能力,加快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國公司和國際知名品牌。
將加大對境外投資併購、對外承包工程等項目的支持力度,特別是支持我國企業進入發達國家市場承攬工程項目,加快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國公司和國際知名品牌。積極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國際化,推動對外農業合作。
同時將綜合運用多種金融工具,形成支持對外貿易和投資的融資業務體系,充分發揮資金、信息、管理等方面的優勢,為企業提供全方位、專家型金融服務和整體解決方案。
記者:我們注意到,進出口銀行在為優化我國對外貿易結構提供優質金融服務的同時,不斷強化企業的社會責任。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這同黨的十八大報告一脈相承,那麼作為進出口政策性金融,在支持生態文明建設方面能做些什麼?
李若谷:環境問題對社會發展、對人民生活健康的影響日益突出。進出口銀行作為國家銀行,對於國家、社會、人民的責任感自然要更厚重一些,支持中華民族永續發展我們責無旁貸。
近年來,我們自覺履行社會責任,大力發展綠色金融,把進出口融資工具與轉貸外國政府和國際機構貸款充分結合起來,加大對低碳產業、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和企業節能減排的支持力度,全面促進資源節約,努力建設美麗中國。
一方面,我們充分利用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德國、義大利等外國政府和國際機構的低息專項貸款,為新能源和節能減排項目提供資金支持;另一方面,我們加強對項目環境影響的評估審查,嚴格環保準入標準,探索建立企業節能環保水平與評級、貸款聯動機制。今後,我們將繼續加強這方面的工作,支持企業引進先進的節能減排技術和設備,實施技術改造,淘汰落後產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