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推進宜昌融入陸海新通道,實施三峽水運新通道建設有何用意?

2020-12-24 重慶微品興新媒體

湖北省宜昌市正在謀求融入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據宜昌市人民政府網站報導,12月2日,中國鐵路武漢局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趙峻在武漢與宜昌市委書記周霽座談時表示,武漢鐵路局將認真落實湖北省委十一屆八次全會精神,全力支持江南翻壩鐵路等重點鐵路項目建設,推動宜昌加快融入長江經濟帶發展、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等國家戰略,更好發揮輻射帶動作用。

眾所周知,剛剛閉幕的湖北省委十一屆八次全會審議通過湖北「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擘畫了湖北未來五年、十五年高質量發展藍圖。從這個意義上講,宜昌加快融入長江經濟帶、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等國家戰略,已經上升為省級戰略層面,是湖北未來五年、十五年重點要推進的事情。如果說,作為長江重要的節點城市,宜昌加快融入長江經濟帶倒還無可厚非的話,那麼,不在西部陸海新通道「13+1」省區市名單上的宜昌積極表態融入西部陸海新通道多少就有點耐人尋味了。

說到宜昌融入西部陸海新通道,就不能不提湖北省統計局副局長葉青。我們注意到,今年以來葉青曾多次提出宜昌及湖北省積極參與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的建議。11月20日,葉青更是撰文建議將宜昌納入西部陸海新通道合作框架,使西部陸海新通道「13+1」的格局升級為「13+2」。葉青在文章裡還列舉了宜昌參與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的優勢。比如,宜昌位於長江經濟帶與焦柳鐵路的交匯點上。而焦柳鐵路又恰好是西部陸海新通道三條主通道之東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

與此同時,湖北省還提出,重點推進長江航道「645」工程,解決中遊「腸梗阻」問題,實現10000噸級江海船直達武漢,5000噸級船舶直達重慶。積極推進三峽樞紐聯運轉運體系建設,推動水運新通道的實施,提升三峽綜合通過能力。要知道,過去湖北為緩解三峽航運瓶頸壓力主要採取的是翻壩轉運措施,即在宜昌市秭歸縣茅坪鎮建有三峽翻壩物流產業園,而在推動三峽樞紐水運新通道建設方面遠不如處於上遊的重慶、四川等地那麼熱衷。對此外界可能關心的是,為什麼此次湖北會一反常態積極推動三峽樞紐水運新通道建設?

三峽翻壩示意圖

當然,湖北表態推動三峽樞紐水運新通道建設,實際上並不會以「犧牲」前景頗豐翻壩產業為代價。文章開頭提到的江南翻壩鐵路就是三峽翻壩物流產業園疏港專用鐵路。項目建成後,上遊貨船可不通過三峽大壩,直接在三峽翻壩產業園卸貨,通過鐵路翻越大壩後,再到宜昌港裝船,或者直接經鐵路運往全國各地。根據此前湖北省的構想,未來三峽過壩貨運量將有一半以上由翻壩轉運來完成。這也意味著,在提升三峽綜合通過能力方面,未來湖北將一手抓三峽樞紐水運新通道建設,一手抓翻壩物流產業園建設。

那麼,湖北推進宜昌參與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以及推動水運新通道的實施有何意圖?

一、更好地參與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今年5月以來,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的影響,國際上的反全球化浪潮和脫鉤論調愈演愈烈,全球循環系統會面臨極大的不確定性。站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歷史關口,中央審時度勢提出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10月29日閉幕的中共十九屆五次全會進一步明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將作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項指導思想和遵循原則。

而西部陸海新通道與長江黃金水道、中歐班列等一道在推動「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形成過程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一方面,西部陸海新通道與長江黃金水道共同構建起中國西部地區與長江經濟帶的「國內循環」體系;另一方面,西部陸海新通道與中歐班列形成東協經中國西部地區至中亞、歐盟的「國際循環」體系。不僅如此,隨著陸海新通道與「瀾湄合作」、東協東部增長區等區域合作機制對接深入推進,意味著陸海新通道將由現在中國與新加坡主導,變成中國—東協共同推動,這對於西部陸海新通道「13+1」省區市在「一帶一路」框架下強化與發展潛力巨大的東協區域聯動和國際合作意義重大。

在這個意義上講,湖北省推動宜昌參與西部陸海新通道,就是要充分發揮後者作為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的優勢,在促進「雙循環」新格局形成的同時,增強與歐盟、東協等地區的經貿往來,進而提升其對外開放水平。統計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歐盟與東協分別為湖北省第一、第三大貿易夥伴,雙邊貿易額分別為421億元、361.3億元。不過這一數據放在中西部地區並不佔優。比如,今年前三季度重慶、四川對東協進出口分別為835.9億元、1166.3億元。有人或許會說湖北今年受疫情衝擊比較嚴重,這樣對比恐怕不客觀。事實上,即便是放在2019年川渝對歐盟及東協的外貿進出口總額也遠遠高於湖北。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很多,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在中新互聯互通項目框架下,重慶早在2017年9月就開行了銜接「一帶一路」的西部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班列,這對於川渝兩地強化東協經貿關係、發展歐盟與東協的國際轉口貿易,以及營造出「以通道帶物流、物流帶經貿、經貿帶產業」的開放生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此外,去年8月國家發改委印發的《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體規劃》還明確提出,積極支持包括川渝在內的通道沿線省份加強與東南亞等地區合作,加快中新、中緬、中馬、中印尼等國際合作園區建設。不難看出,隨著《總體規劃》的深入實施,川渝將利用西部陸海新通道這一大平臺構建起覆蓋整個東協的供應鏈網絡。當然,還有上文提到的隨著陸海新通道與「瀾湄合作」、東協東部增長區等區域合作機制對接深入推進,將有力地促進中國西部地區與東協一體化。正因為如此,葉青建議將宜昌納入西部陸海新通道的合作框架,就是希望宜昌不僅要做西部陸海新通道的物流節點,更要分享通道帶來巨大的政策紅利。

二、強化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聯繫

今年1月3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作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重大戰略部署。10月16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在審議《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規劃綱要》時進一步確定並提升了成渝地區建設的目標、定位。比如,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是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一項重大舉措;突出重慶、成都兩個中心城市的協同帶動,打造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

長江經濟帶示意圖

自此以後,長江黃金水道一頭一尾就分別坐落了兩個國家級城市群即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和長三角。不過,要想使得長江這條巨龍徹底擺動起來,還得需要長江中遊城市群發揮更大的支撐作用。那麼在此過程中,擁有國家中心城市武漢的湖北就應該有著更大的擔當,比如,強化與上遊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區域合作。湖北與成渝地區接壤、民間交流也很密切,近年來兩地在旅遊、經貿、產業等方面還保持了較高的熱情。11月26日,在湖北宜昌舉行的2020年全國對口支援三峽庫區經貿洽談會上,其中有24個項目落戶重慶,籤約金額達303.3億元。

不過,我們更應該看到的是,目前湖北與成渝地區區域合作方面還遠不能適應長江經濟帶總體發展的需要,未來兩地持續深化合作應該是大勢所趨。而此次湖北就深化與成渝地區合作提出了兩個方向,一是推動宜昌參與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我們知道,《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體規劃》明確了重慶、成都至北部灣的三條主通道、賦予了重慶、成都的樞紐地位。比如,充分發揮重慶位於「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交匯點的區位優勢,建設通道物流和運營組織中心;發揮成都國家重要商貿物流中心作用,增強對通道發展的引領帶動作用等。再一個我們認為,西部陸海新通道具有推動區域聯動發展的基礎。在這個意義上,湖北通過推動宜昌參與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就是在強化與成渝地區的聯繫。

宜昌港

二是推動三峽水運樞紐新通道實施。我們在《十四五:「雙循環」背景下,三峽樞紐水運新通道建設勢在必行?》一文中,比較詳細地闡述了提升三峽船閘通行能力對於成渝地區建設的重大意義。簡單來說包括,增強成渝地區在西部地區的引領輻射作用;有利於成渝地區在構建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中展現更大作為。因此,湖北此次一改以往的姿態提出推動水運新通道的實施,無疑為未來成渝地區與湖北省開展更高規格的區域合作,提供了重要的前提。

本文由重慶馬路社(ID:cqmalushe)原創,歡迎關注

相關焦點

  • 重慶團代表聯名建議儘早決策建設三峽水運新通道,有何深意?
    此後每年,都有在渝全國人大代表開展相關調研,並在全國人代會上提出建議。今年也不例外。   5月25日,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重慶代表團10位代表聯名向大會提交《關於儘早決策建設三峽水運新通道,緩解長江航運瓶頸的建議》(簡稱《建議》)。
  • 三峽水運新通道怎麼建?國辦來人與人大代表交流意見
    作為一名全國人大代表,多年的努力終於有了成果,我感到非常欣慰。2反覆調研 建設三峽水運新通道迫在眉睫代表們深知,三峽水運新通道建設涉及面極廣、工程浩大,務必反覆論證。2014年7月,在渝全國人大代表就重慶市長江上遊綜合交通樞紐建設情況展開專題調研。
  • 重慶團代表聯名建議儘早決策建設三峽水運新通道
    來源:中國新聞網原標題:重慶團代表聯名建議儘早決策建設三峽水運新通道中新社北京5月25日電 (記者 鍾旖)三峽船閘是建設長江上遊航運中心的關鍵節點,但自2011年三峽船閘提前19年達到設計通過能力以來,
  • 多名代表聯名提議:儘早決策建設三峽樞紐水運新通道
    ◎ 科技日報記者 雍黎「建議國家抓緊決策,儘快批准『三峽樞紐水運新通道和葛洲壩航運擴能工程』立項。」兩會期間,重慶代表團10名代表聯名提交《關於儘早決策建設三峽水運新通道緩解長江航運瓶頸的建議》,呼籲國家抓緊決策,儘早啟動實施,打通長江水運「腸梗阻」問題。這是重慶團全國人大代表第7年關注三峽樞紐水運新通道建設。
  • 湖北宜昌:2025年建成三峽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滬渝高速公路(資料圖) 霍華 攝中新網宜昌1月15日電 (郭曉瑩 董曉斌)記者15日從湖北省宜昌市「兩會」獲悉,該市正加快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打造區域性交通物流中心,計劃到2025年建成三峽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總體建成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
  • 《內河航運發展綱要》公布 提出推進三峽樞紐水運新通道前期工作
    研究解決三峽樞紐通航瓶頸,推進三峽樞紐水運新通道前期工作,拓展延伸主要支流航道。打通南北向跨流域水運大通道,建設新大運河,統籌推進長江、珠江、淮河等主要水系間的京杭運河黃河以北段復航工程以及平陸運河等運河溝通工程。《綱要》發展目標提出,到2035年,基本建成人民滿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現代化內河航運體系。
  • 重慶團10名代表聯名建議:儘早決策建設三峽樞紐水運新通道,緩解...
    今年全國人代會上,重慶團10名全國人大代表聯名提交建議,呼籲儘早決策建設三峽樞紐水運新通道,以緩解長江航運瓶頸。該建議由全國人大代表張軒領銜,全國人大代表杜黎明、鄭向東、賀恆揚、陳金山、許仁安、黃玉林、周勇、曹清堯、潘復生聯名提出。
  • 春天的聲音④丨讓「黃金水道」更暢 三峽樞紐水運新通道納入今年...
    正因如此,2018年,船舶通過三峽船閘的時間為10天,最長25天。而這次近半年的擁堵,增加了十多億的運營成本。「我們希望,長江三峽水運樞紐新通道儘快開工,同時還要涵蓋葛洲壩,並對荊江段的航道進行整治,使其枯水期水位達到4.5米。」張水平說,在第二通道還沒建成時,希望能夠優化通行貨物順序,讓附加值高的貨物優先通行。
  • 湖北宜昌:開啟三峽綠色航運新模式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10日訊(記者鄭明橋 柳潔 通訊員 何英 周燕瓊)長江,是橫貫我國東西的水運大動脈,素有「黃金水道」之稱。在長江上,晝夜不息地穿梭往來著十幾萬艘大小船舶,貨運量佔全國內河運量的80%。
  • 借力陸海新通道建設 欽州來渝籤36億元大單
    籤約現場 記者 楊新宇 攝重慶商報-上遊新聞記者 孫瓊英隨著陸海新通道建設的推進,沿線城市的合作越來越緊密。共建陸海貿易新通道好處多欽州位於廣西北部灣沿海中心,擁有中馬欽州產業園區、欽州保稅港區、北部灣地區最大的貨櫃運輸港,區位、交通、港口、平臺、產業優勢突出。同時,作為西部陸海新通道樞紐城市,欽州也是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班列的重要出海口,在陸海新通道的建設中,有獨特的作用。
  • 宜昌,璀璨的三峽門戶
    交通運輸部日前發布通知,公布「十三五」期間全面推進公交都市建設第一批創建城市名單,包括湖北宜昌市、襄陽市在內的25個省(區、市)50個城市入選。這也是繼武漢市入選第一批國家公交都市創建城市後,湖北省入選的國家第三批創建城市,創建工作將在2020年底前完成。
  • 綠「金」水道——湖北宜昌推進長江岸線綠色生態廊道建設
    2018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長江、考察湖北,首站到宜昌,為長江經濟帶發展立下規矩,為做好長江大保護工作提供了強大的政治引領和精神動力。今年12月1日至4日,全國媒體「共抓長江大保護」宜昌行活動開展,百餘媒體人循著習近平總書記的足跡,感受無語山水卻含情,同樣感受宜昌以滾石上山、久久為功的恆心、毅力和韌勁,為持續做好生態修復、環境保護、綠色發展三篇文章,確保一江清水永續東流所作出的努力。
  • 西部陸海新通道物流和運營組織中心在渝正式啟運
    西部陸海新通道物流和運營組織中心、陸海新通道運營有限公司啟動儀式及重點項目籤約活動現場。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 謝鵬 攝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1月17日16時訊(記者 李華僑)開行三年多,西部陸海新通道運行規模效益穩步提升。
  • 西部陸海新通道上一道不容錯過的風景線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的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採用「線上+線下」模式,啟動永不落幕的數博會——2020全球傳播行動。為配合行動開展,「數博發布」活動在國家大數據(貴州)綜合試驗區展示中心開展,發布了眾多前沿尖端的大數據新技術、新產品,再次把全球目光聚焦到貴陽。
  • 聯名提案辦理記:國家發改委抓緊論證「三峽水運新通道」 研究重慶...
    但是,過三峽船閘卻是一場漫長的等待,如果遇到特殊情況發生大擁堵,可能平均過閘要十天半個月。去年的全國「兩會」上,住渝全國政協委員提交聯名提案《關於支持重慶加快建設內陸國際物流樞紐和口岸高地》,建議在「十三五」儘快啟動建設過閘新通道,儘早從根本上破除長江水運「腸梗阻」;支持建設「米」字形高鐵大通道,加快規劃建設沿江高鐵等,得到了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
  • 湖北強力推進交通「十大工程」 建設交通強國...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的交通部署,對湖北交通運輸工作在新徵程中開好局、起好步具有重要指導意義。11月4日,湖北省交通運輸廳召開黨組(擴大)會,傳達學習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表示將按照「建設交通強國示範區、打造新時代九省通衢」戰略定位,在「十四五」時期立足交通實際,加快推進交通強國湖北示範區建設。
  • 共享西部陸海新通道發展機遇共商冷鏈產業變革新道路
    今年8月,國家發改委印發的《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體規劃》正式確定了自成都經瀘州(宜賓)、百色至北部灣出海口的主通道之一,並明確指出成都要發揮國家重要商貿物流中心作用,增強對通道發展的引領帶動作用,同時提出要大力發展冷鏈物流,大力發展鐵路冷藏運輸、冷藏貨櫃多式聯運,這為四川省冷鏈產業發展指明了方向。
  • 陸海新通道推動北部灣臨海工業加速崛起
    新華社南寧7月19日電 題:陸海新通道推動廣西北部灣臨海工業加速崛起新華社記者劉偉、潘強隨著一批鋼鐵、化工、能源、有色金屬、電子、糧油等企業快速發展,廣西北部灣臨港工業近年來加速崛起。站在鋼鐵基地建設工地上,柳鋼集團防城港鋼鐵基地項目負責人李美亮告訴記者,基地一期建成後產能920萬噸,預計今年底高爐具備出鐵條件。廣西華昇新材料有限公司是中鋁在防城港沿海布局的一家生態鋁廠。據公司副總經理吳壽生介紹,項目2018年開工建設,投資約58億元,設計年產200萬噸氧化鋁,預計明年6月建成投產。
  • 中國擬建三峽大壩第二船閘 或投資400億(1)
    3月9日,交通運輸部部長楊傳堂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交通運輸部將積極配合有關方面,加快推進三峽樞紐水運新通道和葛洲壩船閘擴能工程建 設。」 隨著交通運輸部部長的表態,也讓長江沿岸省市尤其是四川和重慶等省市吃到了定心丸。長江經濟帶發展中最大的阻礙之一就是三峽船閘帶來的「腸梗阻」問題。
  • 綠「金」水道 ——宜昌推進長江岸線綠色生態廊道建設
    綠「金」水道——宜昌推進長江岸線綠色生態廊道建設在湖北,長江「偏愛」宜昌,其幹流流經宜昌232公裡,佔湖北省長江幹流岸線總長的近四分之一。2018年4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宜昌考察調研長江生態環境修復工作,把脈長江經濟帶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