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婚夫在懷裡死去,摯愛荷西葬身大海,三毛又為何選擇自縊告終?

2020-12-17 讀者人物

她孤獨、寂寞、自閉,卻又浪漫、熱烈、任性。很多看似矛盾的詞彙,都能在三毛這裡融為一體,世間再難有如三毛一般的人。

她不喜歡上學就休學,想去遠方就用14年去流浪;她的布衣,她抽菸的姿勢,她的生活方式灑脫至極。

她清白且勇敢,她瀟灑且不羈,她的一生,只活了40多歲,卻仿佛活了400歲。

不要讀三毛,因為,你很容易共情於她傳奇的一生,為她感嘆、落淚、欣喜、遺憾。

三毛不會遠去,每一個還渴望著遠方和真摯愛情的人,都忘不了三毛。

文 | 松奈子

編輯 | Anita

1991年1月3日,晚上11點左右。

臺灣一家醫院裡,查房的護士發現三毛病床前的燈還亮著。三毛特意把她招呼了過來,對她說:「我睡眠不太好,晚上不要過來打擾我。」護士點了點頭,關上了房門。

第二天早上,清潔工在廁所打掃衛生,發現三毛用一條肉色的尼龍絲襪自縊,結束了自己48年的生命。

她沒有留下遺書,沒有和任何人告別,沒有換新衣服,也沒有化妝。

她什麼都沒帶走,她只帶走了自己。生前的她是那樣地轟轟烈烈,走時卻悄無聲息。

父親陳嗣慶悲痛欲絕,「平平啊平平,你真是走了個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這句話出自《紅樓夢》,是全書的結局,也是三毛的結局。《紅樓夢》是三毛最喜歡的書,年少時,她曾瘋狂迷戀著這本書中真摯的愛情和絢麗荼蘼的故事。

臺灣《讀書人》雜誌曾問三毛:「假如你只有三個月可活,你要怎麼辦?」

三毛不知道怎麼答,當時,三毛的愛人荷西就說, 「要到你很老我也很老,兩個人都走不動也扶不動了,穿上乾乾淨淨的衣服,一齊躺在床上,閉上眼睛說,好吧,一起去吧。」

如果三毛還在人間,那麼3月26日,會是她77歲的生日。可是,荷西不在了,她也不在了。

「三毛小時候很獨立,也很冷淡。」父親說。

或許是因為出生於戰火中的重慶,童年時見過太多的顛沛流離,三毛似乎生來就特立獨行,註定將來要和「流浪」二字分不開。

1946年,3歲的三毛指著自己的名字「陳懋平」中的「懋」字,對父親說她不寫這個字,以後都去掉。父親笑著允諾了她。

三毛不愛與同齡人玩在一起。從小便顯得精靈、倔強、任性。

她喜歡書本、農作物,不愛洋娃娃、新衣裳。她自己用竹竿做竹馬,用小草編花環,她不哭不鬧,總是默默獨處。

她的想法總是奇奇怪怪,令大人感到不可思議。

看到蘋果掛在樹上她會問,「是不是很痛苦?」

掉到廢井裡,雙膝跌得見骨頭,她說:「咦,爛肉裹的一層油原來就是脂肪,好看好看。」

在《雨季不再來》的序言裡,三毛訴說自己的心事:「一個聰明敏感的孩子,在對生命的探索和生活的價值上,往往因為過分執著,拼命探求,而得不著答案,於是一份不能輕視的哀傷,可能會佔去他日後許許多多的年代,甚至永遠不能超脫。」

三毛最愛的事是拾荒。她在《痴心石》裡寫道:「我撿過許多奇奇怪怪的東西回家。」

有時候是一顆淡紫色玻璃球,有時候是一枚生鏽的別針,有時候是小狗掉落的一顆牙齒,有時候是一個別人沒用完的鉛筆頭。

三毛以此為榮,認為這是一種浪漫的行為。

她還在小學作文課上說,

「有一天長大了,我希望做一個拾破爛的人,因為這種職業,不但可以呼吸新鮮的空氣,同時又可以大街小巷遊走玩耍,一面工作一面遊戲,自由快樂得如同天上的飛鳥。」

老師和同學都笑話她,老師朝她扔了一塊板擦,生氣地說:「如果將來拾破爛,還要到學校讀書幹什麼,給我重寫!」

三毛大受打擊,她在心裡想:「大人為什麼總是喜歡把自己那一套世界觀強加在孩子身上呢?對於一個人來說,最重要的難道不是內心深處真正喜歡的東西嗎?

回想起小學四年級以後的日子,三毛有如進入了一層一層安靜的重霧,濃密的悶霧裡,甚至沒有港口傳來的船笛聲,壓抑得她喘不過氣來。

上了初二,這樣的狀況依然沒有改變。

因為沉迷閱讀,三毛的月考成績不理想,有四門科目不及格,她埋頭複習,進步神速,老師卻不相信。

那天,老師站在講臺上,當著所有同學的面說,「我們班裡有位愛吃鴨蛋的同學,老師今天就要請她吃兩個。」

說完,就拿起毛筆蘸滿墨汁來到三毛面前,在她的眼睛上畫了兩個又大又黑的圓圈。所有人都哄堂大笑,只有三毛的心涼了。

她開始變得自卑又膽怯,出現心理障礙,豆蔻年華裡,關於生活的樂趣,好像都開始一點點變灰。

「想到20歲是那麼的遙遠,我猜我是活不到穿絲襪的年紀就要死了,那麼漫長的等待,是一個沒有盡頭的隧道,四周沒有東西可以觸摸而只是灰色霧氣形成的隧道,而我一直踩空,沒有地方可以著力,我走不到那個20歲……」

三毛退學了,沒有學上的日子持續了七年。

她越來越叛逆,敏感,極端,自閉,常常悄悄流淚。

但她仍存希望,她喜歡在家裡的閱讀室讀書、發呆,她反覆讀《孽海花》《閱微草堂筆記》和《人間詞話》。租書店裡,三毛是那裡的常客,只要口袋裡還有幾毛錢,就一定會去租書。

兒時她喜歡讀《三毛流浪記》,她同情書裡「三毛」的遭遇,她的筆名也取為「三毛」。

閱讀和寫作,讓三毛對這個世界重新燃起希望。

她平凡又純真,她喜歡踏踏實實地活著,儘管童年的遭遇並不完美,但多年來,她一直努力在勇敢地面對,從黑暗和泥濘生出花兒來。

1964年,三毛成為中國文化學院第二屆選讀生。

她說:「之所以選擇哲學,是因為想知道人活著是為了什麼。

她很看重愛情,可以為了愛情不顧一切。有結婚的想法時,三毛只有21歲。

心上人叫梁光明,她太怕失去他了,她主動要求梁光明娶自己,她說,如果你不同意,我就出國。

梁光明猶猶豫豫,三毛有些心慌,於是她真的開始辦理出國手續,僅僅是為了能讓梁光明儘早確定心意。

臨走前,她委屈地對梁光明說:「機票和護照我都可以放棄,只要你告訴我一個未來。」

梁光明只是低著頭說:「祝你旅途愉快。」

愛得有多深,走得就有多決絕。她憑著一腔孤勇,第一次離開了故鄉,去到大洋彼岸的西班牙。

那裡有明媚的陽光,白色的建築,一望無際的葡萄園,皆是三毛喜歡的浪漫與質樸。她不會說西班牙語,做了三個月的「啞巴、聾子」,寫信不說辛酸,只是獨自拼命地學習。

她很倔強,從不肯提起梁光明,但又一直牽掛著他。直到一年後,給父親的回信中,父親看到她談現代詩、藝術史、西班牙文學、人文地理才知道,「一年之後的那個女孩子,來信不一樣了。」

她的字裡行間裡,開始提及咖啡館、跳舞、搭便車旅行、聽輕歌劇。她開始到處旅行,去巴黎、慕尼黑、羅馬、阿姆斯特丹窮遊。

家人問她過得怎樣,三毛說:「很簡單,吃白麵包,喝自來水,夠活!」

後來,三毛愛上了一位德國教授,兩人的婚期都定了,結婚前的那夜,新郎卻猝死在三毛的懷中。

三毛吞藥,企圖自殺,被救了回來。

她想念西班牙,她決定回到那個曾經治癒過她的地方。離開前,她寫下了那首著名的詩歌——《橄欖樹》

不要問我從哪裡來我的故鄉在遠方為什麼流浪流浪遠方,流浪為了天空飛翔的小鳥為了山間輕流的小溪為了寬闊的草原流浪遠方,流浪還有,還有為了夢中的橄欖樹,橄欖樹

或許,三毛的故鄉註定在遠方,她註定逃不開流浪。她註定要成為那個萬水千山都看遍的自由的小鳥。

旅途中,她曾問自己:「為什麼這世上會有那麼多寂寞的人?」

也許只有如她這般寂寞的靈魂,才會懂得另一顆靈魂的寂寞。她啟程前往西班牙,在那裡,有一位曾經戀過她的少年,很快,將再次和她相遇。

那個少年,叫荷西

六年前的聖誕夜,西班牙下起大雪,三毛和荷西相識,兩人不久就陷入熱戀,但荷西還沒到娶妻的年紀。

「再等我六年,讓我四年念大學,兩年服兵役,六年以後我們就可以結婚了,我一生的嚮往就是有一個很小的公寓,裡面有一個像你這樣的太太,然後我去賺錢養活你,這是我一生最幸福的夢想。」

那時,三毛拒絕了荷西,現在,她要重新回來了。

她收到了荷西寫給自己的信:

「在我18歲的那個晚上,你告訴我,你不再見我了,你知道那個少年伏枕流了一夜的淚,甚至想要自殺嗎?這麼多年來,你還記得我嗎?我和你約的期限是六年。」

她感動又驚喜,給他回信:「荷西,我回來了,我是Echo。」

他們終於在一個黃昏重逢,兩人說起六年間彼此錯過的所有故事。

三毛突然停頓了一會,溫柔地望著荷西,說出了那句話,「你是不是還想結婚?」

荷西說:「我知道你性情不好,心地卻是很好的,吵架打架都可能發生,不過我們還是要結婚。」

他們決定結婚。他們決定離開繁華的都市,去撒哈拉。

荷西喜歡海洋,但撒哈拉是三毛的夢想,荷西為了她,寧願變成一條居住在沙漠裡的魚。

婚禮儀式很簡單,三毛只穿了白色麻紗綴花上衣,藍色牛仔褲,她把廚房裡的芹菜插在頭上當裝飾。

在撒哈拉,他們隨處逛,看到一間沒人住的小屋,就決定當做自己的家。牆壁有裂縫,燈泡很小,水龍頭裡沒有水。

但三毛說,「很好,我喜歡,真的,我們慢慢來布置。」

三毛這樣描述當時的心情:「那時候,我們沒有房,沒有車,沒有床架,沒有衣櫃,沒有瓦斯,沒有家具,沒有水,沒有電,沒有吃的,沒有穿的,甚而沒有一件新娘的嫁衣和一朵鮮花。而我們要結婚。」

隨性又灑脫。

家對面是個垃圾場,三毛就常從那裡拾荒,廢舊輪胎被三毛改成坐墊,沒人要的玻璃瓶,三毛拿來當花瓶,撿回來的木板,改造成桌子。

即使在惡劣的生活環境下,兩個人依然過著浪漫有情調的生活。

三毛給荷西煮粉絲,她說,「這個啊,叫作雨,是春天下的第一場雨。」

荷西就每天直呼:「太太,我想吃雨。「

荷西還問過三毛:「你要一個賺多少錢的丈夫?」三毛說:「看得不順眼的話,千萬富翁也不嫁;看得中意,億萬富翁也嫁。」荷西問:「如果跟我呢?」三毛說:「那只要吃得飽的錢就夠了。」荷西問:「那你吃得多嗎?」三毛說:「不多,不多,以後還可以少吃點。」

對相愛的人來說,這些就足夠了。

「每想你一次,天上飄落一粒沙,從此形成了撒哈拉。」

1979年9月30日,荷西遇難。

三毛痛徹心扉,她一遍遍地喊著荷西的名字,卻再也得不到回應。她再一次開始流浪。

在泰國,她扎著降落傘,飛到海上;她看過維多利亞港的燈火通明;她遊遍中南美洲,她寫道「墨西哥特有的大蜥蜴,咄咄地向我們吮吐著腥濃的喘息。」

她擁抱生命,擁抱自由,擁抱世界。

她說:「我一點一點脫去了束縛我生命的,一切不需要的東西。海角天涯,只要我心裡想到,我就可以去。我的自由,終於在這個時候來到了。」

她就像歌裡唱的那樣,永遠只能奔赴遠方流浪。

她把遊記收錄進《萬水千山走遍》一書,那裡,藏著她對世界的窺探和熱愛。

三毛同時開始瘋狂地寫作,不吃飯,不喝水,日夜不分,她同時寫三本書——《傾城》《談心》《隨想》,還著手翻譯丁松青神父12萬字的《剎那時光》。

1984年到1985年的三毛,可以說是一名「寫作瘋子」。

她常常會喃喃自語,「荷西,你知道我現在有多難過嗎,你是不是還活著?」

她是真正做到了「讀萬卷書,行萬裡路」的人。

三毛在這些作品中,留下了自己壯闊的生活方式,引領了一代人的流浪夢,她是那個年代裡唯一一個逃脫滾滾紅塵去勇敢追逐自己夢想的文藝女青年。

三毛馬不停蹄地奔走在出版社安排的讀者見面會裡。然而,她的這些浪漫和絢麗,她對人生的追求,她的內心世界,當時並沒有人真正關心。

沒有多少人知道,她渴求的,並不是這些。她根本不愛世俗的繁華,但她仍然努力接納身邊的事物,給讀者一封封地寫回信。用自己質樸的靈魂,去幫助更多孤獨的靈魂。

這世間欠了三毛太多溫柔,可她仍然願意用浪漫來面對這個世界。

三毛病倒了,住院後的第三天,被發現自殺在廁所。

臨走前,她曾對母親說:「我的一生,到處都走遍了,大陸也去過了,該做的事都做過了,我已沒有什麼路好走了。我覺得好累。」

三毛的生前好友賈平凹說:

「三毛是死了,不死的是她的書,是她的魅力。她以她的作品和她的人生創造著一個強刺激的三毛,強刺激的三毛的自殺更豐富著一個使人永遠不能忘記的作家。」

喜歡三毛的人都知道,人們愛三毛,絕不止是因為她是優秀的作家。北大教授張頤武曾說:「三毛的成就主要不是在文學上,而是在生活方式上。」

大多數人,更愛她的靈魂。

她任性灑脫,她追崇自由;

她渴望真善美,她簡單質樸;

她從不掩藏自己的感情,她愛就愛了,厭就厭了;

她不怕路途遙遠,她說走就走。

她很平凡,但她的人生註定不平凡。

她說,「我愛哭的時候便哭,想笑的時候便笑,只要這一切出於自然。我不求深刻,只求簡單。」

「山不過來,你就自己走過去。」是她的人生信條。

三毛努力行走,不是為了改變世界對她的看法,而是為了不讓世界改變那個本真的她。

她孤獨、寂寞、自閉,卻又浪漫、熱烈、任性,很多看似矛盾的詞彙,都能在三毛這裡融為一體,世間再難有如三毛一般的人。

她不喜歡上學就休學,想去遠方就用14年去流浪;她的布衣,她抽菸的姿勢,她的生活方式灑脫至極。

她清白且勇敢,她瀟灑且不羈,她的一生,只活了40多歲,卻仿佛活了400歲。

三毛告訴所有人,生命,是可以很遼闊的。

「生命的過程,無論是陽春白雪,青菜豆腐,我都得嘗嘗是什麼滋味才不枉來走這麼一遭!」

這個世界,三毛來過,但她從不曾離去。她存在於山高路遠之間,她存在於字詞句讀之間,她存在於濃烈又平淡的愛情中,她也存在於浪漫不羈的生活裡。

不要讀三毛,因為,你很容易共情於她傳奇的一生,為她感嘆、落淚、欣喜、遺憾。

三毛不會遠去,每一個還渴望著遠方和真摯愛情的人,都忘不了三毛。

作者:松奈子,讀者人物獨家撰稿人。視野所及皆是句讀,在世界中行走,以編輯這個世界。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有一種愛情叫做「三毛與荷西」,相遇於西班牙馬德裡!
    我決定來西班牙,事實上這是一個浪漫的選擇而不是一個理智的選擇。 比較我過去所到過、住過的幾個國家,我心裡對西班牙總有一份特別的摯愛,近乎鄉愁的感情將我拉了回來。 事實上,七年前離家的我尚是個孩子,我這次再出來,所要找尋的已不是學生王子似的生活了。
  • 三毛與荷西的感情是假的?李清照與趙明誠的相愛也是假的?
    文/姜子說書有人說,三毛與荷西的感情是假的,李清照與趙明誠的相愛也是假的,這世間所有美好動人的愛情故事,真的都是假的嗎?三毛的愛情故事為你可以一等六年,為你可以粗茶淡飯,為你可以天涯流浪,三毛與荷西的感情,總是那麼動人。
  • 三毛:賈平凹的書連標點符號都很有意思,賈平凹一哭再哭三毛的死
    臺灣著名作家三毛七八十年代可謂紅遍中國和臺灣,三毛以散文著稱於世,對小說也有研究。不過,三毛以她在撒哈拉沙漠生活的經驗為潛在動力,開創了文學界的三毛時代。三毛一生著作頗豐,而且都是青年們愛看的書籍。三毛,背叛了家庭與西班牙的荷西結婚,成為了那個時代追求愛情自由的叛逆代表人物,一時間成為街頭巷尾議論的焦點。三毛的文學成就還是很高的。但是,她說她看大陸作家的書,只看兩個人的,其中一位就是賈平凹,並誇讚說賈平凹的書連標點符號都很有意思。三毛創作的書,到現在在中國大陸都很有市場,人們都還是很喜歡閱讀三毛。
  • 荷西揮揮他的法國帽,倒退著跟三毛說:ECHO,再見
    荷西也不生氣,只是揮揮他的法國帽,倒退著跟三毛說:ECHO,再見。三毛永遠記得分別那天,荷西對她說再見,眼淚都快掉下來,但又忍著對她做鬼臉。後來荷西便真的再也不來找三毛,偶爾在路上遇見,他只是禮貌性地擁抱一下三毛親親她的臉頰。而三毛身邊的男友似乎總在換來換去,有意或無意。
  • 三毛&荷西:你是我跨越萬水千山唯一的等待
    三毛&荷西:你是我跨越萬水千山唯一的等待。荷西問三毛:「你想嫁個什麼樣的人?」三毛說:「看的順眼,千萬富翁也嫁。看的不順眼,億萬富翁也嫁。」荷西就說:那說來說去你還是想嫁個有錢的。答應他固然美好,可是三毛不想承諾這樣虛無縹緲的約定,所以她理性地拒絕了荷西,並對荷西說,這期間不要再來找她了。這六年,他們果真未曾見面,三毛經歷了很多,荷西也長大了。荷西回來找三毛說:我們結婚吧三毛說:我的心已經碎了。
  • 你們知道三毛對荷西說過什麼話?
    三毛荷西兩人之間有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那段時間三毛對荷西說的話非常感人。三毛剛認識荷西時,還在馬德裡上大三,而荷西還只是一個高中生。荷西經常逃課來看三毛,心裡對三毛產生感情並想與三毛結婚,後來在一天向三毛表白,說他還有四年大學和兩年兵役,六年後要娶三毛,那時候三毛對荷西說的話是非常殘忍的,「再也不要來找我了,我有男朋友了。」這之後荷西就沒有再來找過三毛,偶爾遇見也就互相打個招呼。回到臺灣後三毛感情遭遇不幸,她的未婚夫因為意外去世了,她又回到西班牙。然後又碰到了荷西,在七個月後他們舉辦了婚禮,從此三毛和荷西開始了他們的愛情之旅。
  • 三毛:每想你一次,天上飄落一粒沙,從此以後成了撒哈拉
    這次,她選擇的是哲學系。用三毛自己的話說:因為一直搞不清楚生命的意義,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是誰,為什麼活著。換句話說,三毛對於生命,對於人生,還是充滿了不確定。在最美好的年華,遇見最好的人,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情。同樣,三毛在這所大學裡遇見了梁光明。本以為為相攜一生,誰知道那都是她的一廂情願。
  • 古靈精怪的三毛,帶著滾滾紅塵裡生生死死的愛戀,一生都流浪遠方
    三毛小時候就喜歡在墳場玩,在墳場上玩泥巴,觸摸那些墓碑,和那些死去的靈魂「對話」,毫不懼怕。即使多年後流浪遠方,潛意識裡依然感覺有靈魂存在。不知道是不是南京那座城市有太多不幸的死去的靈魂,需要訴說沉痛的歷史和命運的苦難,而三毛看血腥的宰羊,和靈魂對話,或是上天專門派她來目睹血腥有多殘忍,死去的30萬靈魂有多無依無靠,她是來傾聽的,而她也喜歡那蒼涼而落寞的南京城。2.
  • 三毛自殺前流浪成都街頭,一言一行儘是孤獨,120天後在醫院自殺
    1991年1月4日,年僅48歲的三毛在醫院自縊,這一年是荷西逝世12年的日子。三毛,原名陳懋(mào)平,後改名為陳平,1943年出生於重慶,從小就是個話不多,很內向的小孩子,5歲那年,三毛跟著父母搬到了中國臺灣居住。
  • 三毛與荷西的愛情故事
    三毛與荷西的愛情故事 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荷西比三毛小,兩人剛結識的時候三毛在馬德裡大學像個「花蝴蝶」一般(三毛原話),身邊不乏愛慕者,而荷西與三毛之前的狀態曖昧不清、難以定性,最後荷西決定暫時不再糾纏三毛,臨走前,他曾認真地對三毛說讓她等他六年,四年大學,兩年服兵役。
  • 三毛與荷西感情並不好?只是三毛自己的一廂情願?真相已不重要了
    在西班牙的馬德裡大學進修時,三毛遇到了比她小八歲的高中生荷西。才18歲的荷西,居然對24歲的三毛一見鍾情。這個帶著法國帽的男生常常逃課,理由就是為了見三毛一面。18歲的荷西認真地對三毛說:「你等我結婚好嗎?六年。四年讀大學,兩年服兵役,六年一過,我就來娶你。」
  • 三毛最後一封信和最後一個電話:自殺的原因、秘密講得如此清楚
    不只是西班牙,有了流利的英文傍身,三毛要走得更遠,她去了德國去了美國,在每個可以獲得知識的地方留下足跡。並且,她在西班牙也遇見了自己一生的摯愛荷西。三毛這一生寫了《撒哈拉的故事》、《萬水千山走遍》、《三毛流浪記》等等影響深刻的作品,獲得了若干人的讚美賞識,人們都認為能寫出這樣美好故事的三毛一生一定過得十分的充實與美好,但讓人出乎意料的是,在三毛48歲的時候,她卻悄悄的選擇了自殺,結束生命。
  • 三毛與荷西結婚六年,卻一直無子女?她死前為何頻繁說看見了孩子
    再往後的悲苦慘澹歲月裡,三毛一直在墓園陪伴荷西,三毛起床後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墓園,在那裡她才能靈魂安定,後來三毛回到臺灣,陪伴在父母的身邊,可是荷西的離去對她打擊太重,她嘗試過各種自殺。自然,有關於三毛的死因,我們不論怎樣言說,都僅為個人猜測而已,或許,連她自己也大明了,為何要如此決絕地離開這塵世間,又或許僅僅是這一顆自殺種子在衝動的澆灌下結出了成熟的果實。
  • 三毛的愛情高於生命,我想代替荷西送三毛一句話
    分手之後的三毛並沒有自怨自艾,反而過上了自己瀟灑的生活,三毛去美國、德國,直到去了馬德裡,三毛再次遇到了荷西,而這一次相遇,她們結婚了。荷西在這6年期間忘不了三毛,三毛又何嘗不是,哪怕沒有聯繫,但是心繫彼此,各自安好的生活也是一種陪伴。
  • 三毛與荷西的姐弟戀,真如她書中寫的那麼浪漫?作家:都是在作秀
    在三毛的著作《撒哈拉的故事》和其他的著作中,人們還認識了另一個男人,那就是來自西班牙安杜哈爾市荷西的三毛的摯愛。這兩個相逢的人,來自西班牙的馬德裡,三毛當時正在這裡學習,荷西不過是個18歲的高中生,兩個年紀相距甚遠的人,此時還只是朋友,但等到6年後,三毛再一次看到荷西,他已長出濃密的大鬍子,兩人的感情迅速升溫,1974年,兩人定居西屬撒哈拉,並在此地法院辦理公證結婚。
  • 讀三毛的《夢裡花落知多少》,看她對荷西無法言喻的愛
    讀三毛的《夢裡花落知多少》,看她對荷西無法言喻的愛文/大耳朵讀書會大家好,這裡是大耳朵讀書會,今天想給大家帶來一本書,叫做《夢裡花落知多少》,這本書是作家三毛寫的,這是一部以荷西死後的生活為主題的隨筆,
  • 因為三毛與荷西而相信了愛情。
    1:三毛曾經說過:「每想你一次,天上飄落一粒沙,從此形成了沙哈啦」。荷西也曾說過:「每想擁抱你一次,天空飄落一片雪,至此雪花擁抱撒哈拉!」2走得突然我們來不及告別,這樣也好,我們永遠不會告別。《撒哈拉的故事》6荷西問三毛:「你想嫁一個什麼樣的人?」三毛說:「看得順眼的,千萬富翁也嫁,看不順眼的富翁也嫁,」荷西說:「那說來說去,你還是想嫁一個有錢的,」三毛看了一眼荷西說,也有例外的時候。「那你是要嫁給我呢?」荷西問到,三毛嘆了口氣說:「要是你的話只要夠吃飯那就夠了。」「那你吃的多嗎?」荷西問到,「不多不多,以後還可以少吃一點。三毛小心的說。
  • 荷西出軌,對三毛態度惡劣,書中的甜蜜故事只是三毛的虛幻?
    ——三毛 #三毛和荷西#在她的筆下,她與荷西的愛情故事感動了無數人,荷西去世後,她仿佛失去了生活的希望,最終以自殺的方式結束生命。但荷西與三毛的愛情故事真的如書中所描述的那麼美好嗎?
  • 三毛與荷西的愛情裡能學到什麼?
    三毛與荷西的愛情是真愛,是世界上非常純潔的愛,有多少人從其中感覺到了深情,重新相信愛情。從三毛與荷西的愛情故事裡,我們能學到什麼?‖愛情與物質無關荷西問三毛:「你是不是一定要嫁給一個有錢人」三毛說:「如果我不喜歡,一百萬富翁我也不嫁,如果我喜歡,一千萬富翁我也嫁」荷西說;『那你還是要嫁給有錢人了』三毛說:「當然也有例外的時候啊」荷西說;「那如果是跟我那?」三毛說:「那要吃的飽的錢,」荷西說:『那你吃的多嗎?
  • 文周周丨三毛與荷西:撒哈拉沙漠的愛情
    然而她沒有預料到,那裡等著她的除了非凡的異鄉生活,還有著給足她婚姻安全感的男人——荷西。三毛與荷西的第一次相識是在1967年,那一年, 24歲的三毛孤身前往馬德裡文哲學院求學,彼時荷西還在讀高中,時年十八歲。第一次見到荷西,是在朋友家,第一印象就覺得這個男孩很英俊。起初,三毛一直把他當弟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