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讀懂:病毒是怎麼傳染的?又是如何致病性的?

2020-12-20 健康界

事實上人類、動物、細菌、病毒等各種生命體始終是在不斷適應環境的前提下進化的,是一種新陳代謝現象;病毒則是生物進化過程中的一個載體或者說催化劑。病毒會殺死很多被感染的物種,而活下來的物種從此就會對這種病毒形成抗體,於是物種的進化就通過這種方式得以完成。 我們設想一下:古人和動物並不具備我們這樣的醫療技術,那麼他/它們又是如何抵禦病毒感染的呢?其實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動物與病毒的博弈從這個星球上最初的生命誕生之時就已開始,只不過我們人類在面對病毒時有我們自己獨特的醫療系統,而在此之前遠古人類以及其他更為古老的物種早就和病毒展開了長達數十億年的對抗。  

病毒的護照      

為什麼當歐洲白人殖民美洲時作為美洲原住民的印第安人會因感染白人帶來的病毒而大規模滅絕呢?因為他們對歐洲人帶來的病毒不具備免疫力。如果說印第安人無法適應歐洲人帶來的病毒,那麼歐洲人就能適應印第安人身上攜帶的病毒嗎?難道說是因為歐洲人具備比印第安人更強的免疫力嗎?事實上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因為在歐洲的大航海時代到來前歐洲人曾經歷過一場浩劫:在1348年—1350年的三年之內歐洲有近3千萬人因黑死病而失去生命,以致於當時的歐洲人一度懷疑世界末日即將到來。然而熬過這場浩劫的歐洲人卻因此具備了更強的身體免疫力;相比之下印第安人長期生活在一種封閉狀態中,所以他們對病毒的抵抗力是低於歐洲人的。 細菌有細胞結構,人不依賴於宿主細胞,可以進行一定的獨立自主的活動並進行增殖。人類對抗細菌,可以依靠抗生素。病毒的結構可以簡單理解為外層由蛋白質組成的外殼(衣殼),和內層包裹的遺傳物質(核酸)。因其結構簡單,病毒不能分裂,靠自己沒法完成「傳宗接代」的「偉大使命」。病毒必須藉助活的、有細胞結構的生物,才能夠進行自身的增殖。因此,病毒是一種類生物,既不是生物也不是非生物。它只能靠寄生生活在介於生命體及非生命體之間的有機物種之間。需要指出的是,複製過程並非百分之百的完美,有千萬分之一或更高機率出現差錯,生物學上稱之為突變。這種突變的病毒導致毒力的改變(不變、減弱或者增強)。

    

當病毒接觸到可以感染的細胞以後,就會與細胞結合,並侵入細胞的內部,利用細胞中的物質進行自我複製,然後再感染更多的細胞。比如新冠病毒,感染的就是呼吸道上皮細胞,並順勢進入肺部,而當病毒複製感染更多細胞從而導致患者的呼吸功能受到破壞,機體獲得氧氣的能力變弱。這也是為什麼血氧檢測會成為疾病指標的原因之一。   

為什麼對抗病毒主要靠免疫力?        

抗病毒藥物對宿主細胞產生的殺傷作用有限,或許並不能進入到細胞內有效殺傷病毒。又由於病毒結構簡單,突變迅速,通常情況是一種抗病毒藥物服用一段時間後效用就會大大降低甚至無效。因此面對病毒,往往只能依靠自身免疫力。人類自身免疫細胞在病毒剛剛入侵時,往往無法準確地識別其「侵略者」的身份,免疫系統能做的就是將已被感染的細胞殺死。在這個過程中,免疫系統也會發現被感染的細胞上有一些此前沒見過的蛋白質,這些蛋白質其實就是病毒的外殼。此時,免疫系統就會產生與這些蛋白質吻合的蛋白質,讓每個免疫細胞攜帶。抗體其實是免疫細胞產生的抵抗細菌、病毒和其他病菌的一種蛋白質。 絕大多數時候包括我們人類在內的動物們的免疫系統是能起到抑制病毒的作用的,並不會因為身上攜帶有這些病毒而致病,這就是因為我們的身體對這些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病毒已具有天然的抗體。上海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曾對媒體表示,其實目前醫生所做的,就是在幫接受治療的患者挺過兩個禮拜:「兩周後,病人自身的抗體就起來了,對新冠病毒就有了強大的對抗力量。」 不過某些病毒入侵人體後的某個階段,傷害的方式就是引誘自身免疫攻擊自身,病毒本身並不直接攻擊。當病毒和機體的免疫力對比都非常強,免疫系統出現了過激反應,不斷召喚更多免疫細胞加入戰場,引起一系列的併發症,例如「炎症風暴」,最終患者因多器官衰竭而死亡。 然而病毒也從未停止過變異,也需要通過不斷的變異爭取自己的生存空間,於是包括我們人類在內的動物們與病毒之間就展開了一場無休無止的博弈。以當前的新冠病毒為例:儘管這種病毒和當年的SARS病毒之間的基因序列相似度(同源性)有80%,同屬冠狀病毒,但足以成為一種新型冠狀病毒了,所以能夠對我們的身體造成傷害。肆虐非洲的伊波拉病毒之所以很難傳播到其他地區是因為這種病毒太過烈性,以致於往往屠殺當地整村的居民後自己也就銷聲匿跡了。SARS病毒在病死率上大大高於如今的新冠病毒,然而這種致病性強的病毒是不容易存活傳播的。相比之下新冠病毒儘管在病死率上低於SARS病毒,卻具有極強的傳染性。疫情過去並不等於病毒被消滅。中國工程院副院長、呼吸與危重症醫學專家王辰表示:不排除新冠病毒則有可能轉成像流感一樣長期在人間存在的慢性疾病。 實際上,人體對不經常接觸的病毒是沒有免疫力的。另外,不同的病毒對人的傷害也有所不同。鼻病毒、柯薩奇病毒、埃可病毒等往往在人免疫力強時,自身免疫細胞就能將其清除;而狂犬病毒一旦進入體內,就會開始瘋狂複製並致人發病,這種患者醫生基本上「無力回天」,所以一旦被寵物咬傷,必須打狂犬疫苗。 免疫力是保持人體健康,阻斷病毒侵入和有力消除病毒最有效手段。疫苗是人類利用免疫力抗病毒的一項偉大的發明:通過植入毒性較低的毒株,讓人體特異性免疫系統在症狀很輕微的情況下,擁有處理該種病毒的經驗,以後再遇到它就能快速釋放抗體,直接「搶跑」贏得競速。 人體免疫系統自身產生的抗體對病毒的響應速度比研發病毒疫苗要快得多,這是數億年進化來的機制,不過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個體的免疫機能水平和病毒突變的速度問題。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健康的四大基石:營養(生活規律)70%,心情10%,運動10%,休息10%,應視為有效提升人體免疫力的主要方法。

     

新冠肺炎是自限性疾病嗎?         

自限性疾病,就是疾病發生發展到一定程度後能自動停止,並逐漸恢復痊癒,並不需特殊治療,靠自身免疫就可痊癒的疾病。有許多我們熟知的自限性疾病:病毒性感冒、水痘、輪狀病毒腸炎、幼兒急疹、手足口、口腔潰瘍等。病毒性感冒一般5-7天可自愈;一年四季都可發病的水痘的自愈周期一般一周左右;作為多發於嬰幼兒、也偶發於成人的輪狀病毒腸炎一般5-10天可自愈。 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曾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新冠肺炎實際是一種「自限性疾病」。可能大家會有疑問,同樣是自限性疾病,為何新冠病毒肺炎的患者卻病程較長呢? 自限性疾病可分為良性自限性疾病和相對自限性疾病。前者往往指的是即便不給予治療,患者也有可能自我緩解的疾病,如病毒性感冒;相對自限性疾病是由於自身的免疫力可在一定程度上遏制疾病的進展,但通常不能在無醫療幹預的情況下自愈。新冠病毒肺炎是自限性疾病,但千萬別誤解不需要醫療手段治療。國家衛建委已經按照傳染病法將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列為乙類傳染病。輕症患者經過各種氧療、對症治療和免疫調節治療等,是可以順利康復的。至於重症患者會出現瀰漫性肺損害、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嚴重的膿毒血症,進而引發多器官功能衰竭,最終因呼吸抑制而亡。事實上在與新冠肺炎鬥爭的過程中,有人不幸去世,也有人靠自我隔離治癒,更多的人接受了醫學救治恢復健康。 有報導武漢那名護士通過居家隔離後自愈,但是需要強調的是,這名患者屬於輕症患者。日前,這名護士在網絡上分享了她的「自愈手記」:在家隔離按時吃飯、規律作息、通過合理的飲食增強營養,對家裡進行全面的清潔和消毒,注意開窗通風和勤洗手,謹遵遺囑,服用醫生開的口服藥,最終成功自愈。  

傳染病的傳染性會減弱嗎?       

新型病毒可能造成「持續人傳人」。通俗點說就是存在A傳B,B又傳C,C又傳D,這就是「持續人傳人」。如此分析,第一代感染者:在海鮮市場內感染者。第二代感染者:被第一代感染者傳染的武漢人或去過武漢的人。第三代感染者:被離開武漢的人傳染,自身沒有去過武漢的感染者。第四代感染者,大概就是全國各地被第三代傳染的人群。2003年,一名廣東男子患病50餘天,一共傳染130餘人,被稱為「 世界上感染人數最多的非典患者」。有限人傳人是指病毒傳一兩代就斷了,不會繼續傳下去。 1950年澳大利亞人曾引入把黏液病毒用來除掉當地泛濫成災的兔子。引入當年這種病毒就對兔子造成了嚴重的威脅,然而第二年被感染兔子的死亡率已經從上一年的90%多下跌到25%,這說明兔子已對這種病毒具備了相當的抵抗能力。宿主快速死去並不符合病毒的利益。兔子慢慢的死去並不斷感染更多的兔子更利於病毒實現有效傳播下一代。 

  

從一個較長的時間窗來看,具有傳播力的病毒毒力和致病性只會變弱,而不會加強。事實上病毒的傳染性並沒減弱,只是隨著毒性減弱後對人們的危害減小了,以致於我們不再感覺到它的存在。這就正如我們日常生活中每天都會接觸到上億的病毒,然而我們已完全習慣了它們,所以感覺不到它們的存在。 事實上包括非典在內的人類歷史上歷次與傳染病的戰鬥只能說是我們戰勝了疫情,這並不意味著我們戰勝了病毒。我們只是切斷了病毒的傳播途徑,我們本身並沒能殺死病毒的特效藥,所以我們戰勝的是疫情而不是病毒。由於新冠病毒具有與SARS病毒所不同的傳染性強、潛伏期長的特點,實際上意味著即使在疫情在被控制後這種病毒仍有可能繼續長期存在,只不過我們人體的免疫系統已適應了這種病毒,也就是說它和我們日常生活中通常接觸到的細菌、病毒一樣和人體共生了。 鍾南山院士在接受採訪時曾就他的專業層面總結本次疫情的經驗教訓:對於冠狀病毒絕大多數科研人員並沒有進行長期研究。正因為這樣,現在疫情突然來了,要使用有針對性的藥物時手足無措。這次不能過去以後就放手,等下次來再說。病毒存在變異性是一個客觀事實,是不以我們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人類與病毒的持久戰仍將繼續進行下去,那麼相關的研究當然不該隨著疫情的過去而停止。  

資料來源: 根據中國免疫學會、騰訊科技等網絡文章綜合   

相關焦點

  • 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知識問答
    全國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總指揮部辦公室  一、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概念、發病及流行特點  1、什麼是禽流感?什麼是高致病性禽流感?  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簡稱。最近國內外由H5N1血清型引起的禽流感稱高致病性禽流感,發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危害巨大。  2、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潛伏期有多久?在潛伏期能傳染嗎?  禽流感的潛伏期從數小時到數天,最長可達21天。
  • 又檢出H5N8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韓國全國菜市場已...
    近日,韓國農林畜產食品部表示,在韓國天安市的野生鳥類糞便中檢測出H5N8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這也是韓國時隔兩年零八個月之後,再次出現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天安地區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就是在這片區域的野升鳥類糞便樣本中檢測出來的。由於距離現場非常近,出於安全考慮,記者在現場都要佩戴口罩。
  • 病毒疣會傳染嗎 如何預防傳染
    病毒疣會傳染嗎?如何預防傳染?大家需要了解的是,尖銳溼疣屬於一種性傳播疾病,當然傳染途徑並不是僅僅停留在性生活方面,還可能會通過母嬰傳播或其他的間接接觸傳播,大家需要注意預防。病毒疣會傳染嗎如何預防傳染病毒疣的傳染是非常明顯的,患者患病後如果發生性關係的話,就會出現傳染的可能,所以如果被診斷為病毒性尖銳溼疣的話,需要停止性生活,同時需要自己的愛人一同檢查,接受相應的治療。另外,如果女性懷孕階段患病的話,也會將此病毒傳染給自己的孩子,所以往往懷孕後確診的患者都不建議繼續妊娠,最好是接受人流手術。
  • B肝病毒dna定量結果如何看 B肝是否會傳染
    那麼,B肝病毒dna定量結果如何看呢?B肝病毒會傳染嗎?應該怎麼預防B肝病毒呢?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吧。B肝病毒dna定量結果如何看B肝病毒dna定量結果應該怎麼來看呢?其實HBV-DNA定性檢測在化驗單上是用「+」,「-」來表示的。
  • 病毒疣是什麼?病毒疣是怎麼傳染的?
    病毒疣是很常見的皮膚疾病,在一些國內外的研究中,甚至可發現高達兩成以上的人都感染過病毒疣。但病毒疣其實是個很廣泛的通稱,因為造成病毒疣感染的人類乳突病毒(HPV)就有超過150種,在全身各處都可能造成不同型態的感染。 長在生殖器的病毒疣,俗稱菜花,讓人有說不出的困擾。
  • 家裡都感冒了如何室內消毒 家裡都感冒了怎麼預防傳染病毒
    不管是哪一種病症有出現,只要是有發生,大家的注意力立刻也是會有提升,因為現在已知的一些病症之中,很多病症也都是具有轉染性,所以如若想進行很多方面上的預防工作,消毒辦理就是屬於在所難免的,那麼問題就來了,家裡都感冒了如何室內消毒?家裡都感冒了怎麼預防傳染病毒?
  • 國家流感中心主任:新病毒已具備易傳染給人特點
    但是,就像地殼活動可以為大地震積蓄能量一樣,禽流感病毒也很可能一直在人、禽、畜之間「低調」傳染,為一次流感大疫情積蓄能量。科學家們時時提醒,禽流感在人類社會中間「必有一役」。  當然,由於各國政府已經對大流感十分警惕,強有力的公共衛生政策可以把流感流行的破壞控制在最小的範圍,這是現代社會為人們帶來的福利。
  • 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來襲!危險嗎?怎麼防?怎麼治?一篇說清
    農業農村部新聞辦公室2月1日發布,湖南省邵陽市雙清區發生一起家禽H5N1亞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現在還是流感高發期,咱們可得了解了解流感和禽流感,知己知彼,才不會給它們可乘之機!1禽流感和流感有啥不一樣?
  • 癌症會傳染?哪些癌症能做到傳染身邊人?一文說清楚
    這些家庭中出現的夫妻共同患癌,母女共同患癌等因素難道是癌症會傳染嗎?如果癌症會傳染,那接觸癌症患者會不會也引發癌症?一文說清楚。 如果B肝患者和C肝患者並不知道自己感染病毒,那麼很可能會通過共餐、呼吸等途徑將病毒傳染給身邊的人,而在感染病毒後,就會更容易出現肝癌。 肝癌患者會在家族中聚集,或者成為「夫妻癌」也是這個原因。
  • 狗糧大腸桿菌超標,狗狗腹瀉後竟傳染主人,請各位犬主提高警惕!
    文末附人犬大腸桿菌感染的預防方案。最近Sudbury的一則消息引起了新手養狗大全的注意:加拿大官方正在調查近期爆發的已導致3個省的感染的大腸桿菌疫情,某品牌的冷凍寵物生食已被確定為可能的暴發源,因為病人報告了在出現症狀之前接觸過這些狗糧,或接觸過餵食了該產品的狗狗。也就是說,狗糧裡的大腸桿菌超標,狗狗食用後腹瀉,然後傳染給了主人。
  • 高致病性禽流感潛伏期從數小時到數天 最長21天
    高致病性禽流感潛伏期從數小時到數天 最長21天     新華網北京2月2日電(記者姚潤豐、董峻)據全國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指揮部辦公室介紹,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潛伏期從數小時到數天
  • 《自然》:母乳餵養有強大保護作用,可抑制嬰兒體內潛在致病性病毒...
    《自然》:母乳餵養有強大保護作用,可抑制嬰兒體內潛在致病性病毒的積累  Emma Chou • 2020-04-16 21
  • 幼兒集體中招,諾如病毒到底是怎麼回事
    11月25日晚,四川省自貢市一幼兒園50多名學生先後出現嘔吐、腹瀉症狀,經疾控部門核酸檢測確認,此次嘔吐事件為諾如病毒感染。目前,相關兒童正在醫院接受治療,症狀輕微、病情穩定。比如,諾如病毒會存在與患者的嘔吐物中,而一次嘔吐就可以排出數以億計的病毒粒子。病毒通過氣溶膠在空氣中彌散,造成聚集性的疫情暴發。換言之,患者在你面前嘔吐,你吸入了含有病毒的氣溶膠,或者患者上了廁所沒洗手,你接觸到,然後又吃了東西,都有可能導致你感染。感覺就像化學武器一樣。更要命的是,諾如病毒生命力和耐受性較強,經過室溫環境中暴露仍然具有傳染性,普通消毒劑不能完全殺死病毒。
  • 警報拉響,又一病毒席捲歐洲多國,名字中國人很耳熟
    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已爆發 據環球時報報導,近期又一病毒席捲歐洲多國,英國、法國、德國、比利時等國家爆發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中國山西運城野生天鵝也發現相同異常,經調查後確定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
  • 一文讀懂幼兒急疹
    幼兒急疹的發病原因是病毒感染,最常見的病毒是人類皰疹病毒 6 型(HHV-6)。 此外,幼兒急疹也可能由人類皰疹病毒 7 型(HHV-7)、腸道病毒(柯薩奇病毒 A 型、柯薩奇病毒 B 型和埃可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 1 型等引起。
  • 一文讀懂↓
    一文讀懂↓ 2020-05-10 00: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這次已不是新冠,又一高致病性病毒來襲,兩大鄰國恐已開始擴散
    在這一年中,新冠病毒在全球各地蔓延。然而,在新冠病毒還未徹底消滅的緊張關頭,又一種我們熟悉的病毒死灰復燃,開始快速蔓延。據新華社12月14日報導,當地時間13日,日本和韓國先後報告出現禽流感病例。而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發現的並不是普通的禽流感病毒,而是高致病性的H5亞型。
  • 變異新冠病毒是原始病毒的「升級版」嗎?世衛專家: 對疫苗有效性尚...
    「新變異毒株傳染力激增」「英國升級疫情防控」……自新冠疫情暴發以來,病毒進化始終是人們關注的焦點,而英國最新報告的新冠病毒變異,更引發公眾擔憂。那麼,應如何看待新冠病毒變異?英國這次報告的變異病毒是否具有更強的致病性及致命性?疫苗會不會就此失效?
  • 【網絡闢謠】感染HPV病毒就一定會得宮頸癌嗎?一文讀懂→
    HPV病毒,也叫人乳頭瘤病毒,廣泛存在於自然界當中,目前已知的大概有250多種型別。其中,與宮頸癌相關的主要是高危型HPV病毒。臨床研究發現:大約70%的宮頸癌與HPV16、18這兩種型別的病毒感染有關。
  • H5N8亞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全球性爆發
    #01:歐洲多國拉響警報老傷未愈,新痛又來,新冠病毒仍在肆虐,一種新的禽流感病毒又開始傳播,歐洲多國也再次拉響警報。首先是英國,英國政府11月末在諾薩勒頓的養殖設施附近發現H5N8型禽流感病毒存在。為控制疾病傳播,上萬隻火雞將在北約克郡一處火雞養殖場被焚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