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房者信息倒賣內幕調查 客戶電話號碼50元一個

2020-12-25 房天下

購房者信息倒賣內幕調查 客戶電話號碼50元一個

半島都市報  作者:劉錦濤 王懷馨   2014-05-05 09:26

[摘要] 「您好!我是××樓盤的置業顧問,我們項目位於××路,想給您介紹一下,可以嗎?」近段時間,此類騷擾電話巨量出現。只要你在一家售樓處登記了個人信息,在此後數月甚至數年時間裡會頻繁接到房產推銷電話……如今,個人手機號這一隱私在利益的驅使下變成了貨架上的「商品」。

「您好!我是××樓盤的置業顧問,我們項目位於××路,想給您介紹一下,可以嗎?」近段時間,此類騷擾電話巨量出現。只要你在一家售樓處登記了個人信息,在此後數月甚至數年時間裡會頻繁接到房產推銷電話……如今,個人手機號這一隱私在利益的驅使下變成了貨架上的「商品」。記者以信息買家身份聯繫多家在售樓盤,發現果然有銷售人員出售客戶信息。

市民遭遇騷擾電話目標精準

「去年10月,我到李滄區幾家樓盤進行諮詢後,今年四月份以來天天收到各種不同樓盤打來的電話,想讓我去看房。」市民劉女士抱怨稱,即便自己已經拒絕,還會有同一個樓盤的銷售顧問打來電話。

除了惹人煩的推銷電話,詐騙電話的出現則更讓人擔憂。今年年初,膠州市民張先生就接到了一個自稱是「房管局工作人員」的詐騙電話,雖然操著濃重的南方口音,但陌生來電者能準確說出自己的姓名和詳細住址,最終將張先生的1.9萬元騙走。事實上,自從張先生此前購買了一套商品房後,除了這個詐騙電話,各種陌生電話便連續不斷襲來。

記者調查售樓處客服賣信息

在一名業內人士的介紹下,記者與山東路一家外呼公司負責人王先生接上頭,這種外呼公司被稱為騷擾電話的發源地,王先生不願承認自己員工撥打的是「騷擾電話」,他認為這只是一種正常的銷售模式。這名負責人介紹稱,青島(樓盤)職業的外呼服務公司業務越來越不好幹,所以數量已經變得越來越少,有一半兒左右手機用戶接到的電話銷售,都是來自於銷售企業自己成立的電銷部門。「比如很多房地產公司,他們自己就有電銷部,電銷部的工作就是不間斷地給客戶打電話,他們那裡有很多號碼資源。」

記者來到李滄區一新開樓盤售樓處,在售樓處二樓的財物結算,有大約10個年紀不到20歲的員工圍坐在一張大桌子旁邊,電話銷售的聲音此起彼伏。根據業內人士的透露,記者以裝修公司的身份採訪了8家地產銷售公司,其中5家公司表示,在共享客戶資料方面可以合作。記者撥通即墨市長江二路永豐鼎泰豐售樓處電話時,客服人員宋先生表示,可以將現有的幾名購房者信息有償提供給記者。宋先生跟記者就費用達成協議,每提供一個客戶電話,需要支付50元,在談成之後還需要另外支付裝修總價千分之一的提成。

法律規定情節嚴重可判三年

事實上,《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七)》第253條第1款規定:國家機關或者金融、電信、交通、、醫療等單位的工作人員,違反國家規定,將本單位在履行職責或者提供服務過程中獲得的公民個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給他人,情節嚴重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但針對網際網路時代的新特點和從事此信息倒賣行業的個人,並沒有針對性的規定,不過在2014年3月15日新修訂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規定,網際網路企業在利用其所收集的個人信息的同時,也負有對個人信息進行保護的義務。對侵害消費者個人信息的經營者,可根據情節單處或者並處警告、沒收違法所得、處以違法所得1倍以上10倍以下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以50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整頓、吊銷營業執照。

法學院院長張守義日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我國較長時間內缺少個人信息保護的專門規定,個人信息保護相關的公眾事件頻出,比如前一陣子炒得沸沸揚揚的「快遞單倒賣」事件,就很難在現行法律中找到相應的依據,現行相關法律還應進行細化。

免責聲明:凡註明「來源:房天下」轉載請註明出處;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也不代表房天下贊同其觀點。

房天下APP優惠多,速度快

買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關注房天下北京特價房官微

新房、二手房、租房、特價房大平臺

相關焦點

  • 個人信息販賣調查:每條不足兩毛,年底衝業績還有打包價
    個人信息販賣調查:每條不足兩毛,年底衝業績還有打包價 董振傑/法制晚報 2017-12-22 14:50
  • 業主信息被倒賣,一戶最低...
    來源:財經國家周刊今年7月,寧夏公安廳「淨網2019」專項辦接到銀川同一個小區多名新購房業主舉報,稱每天頻繁接到裝修公司的推銷電話,對方還對購房者的個人信息了如指掌。經專項辦通報調查後,民警隨即立案偵查。
  • 四川德昌警方破獲一起倒賣個人信息案 涉及信息50餘萬條
    德昌警方供圖四川德昌警方破獲一起倒賣個人信息案 涉及樓盤近千個、信息50餘萬條中新網成都6月10日電 (安源 邱富權)記者10日從四川涼山德昌警方獲悉,德昌縣公安局於近日成功破獲一起涉及川、渝兩地近千個樓盤50餘萬條公民個人信息洩露案,購買公民個人信息的資金達230餘萬元,成功搗毀一橫跨川、渝兩地倒賣房主個人信息的團夥
  • 讓客戶留下電話號碼的10個有效方法!
    2、怕失去主動權     擔心給了電話號碼銷售顧問之後,隨時都有可能接到銷售顧問的推銷電話,打亂自己的決策節奏,從而失去了主動權。     3、怕洩露個人信息     電話號碼也是個人信息的一部分,擔心被洩露給其他人,給自己的工作生活帶來不便。
  • 手機定位銀行流水都能查 個人信息如何被倒賣
    7日,湖北警方通報,根據相關線索,警方發現了一家涉嫌網上倒賣、交易個人信息的「商務諮詢」公司,成功抓獲8名涉案犯罪嫌疑人。  經查,兩年間,這家公司以「商務諮詢」為名,多次通過QQ和微信購買、倒賣公民個人信息共計30餘萬條,非法牟利18萬餘元。記者就相關信息進行了追蹤。
  • 倒賣客戶個人信息!寧夏5人獲刑
    資料圖片2018年4月至2019年2月,被告人王某在賀蘭縣某小區售樓部擔任置業顧問期間,從單位微信群中獲得了一份成交客戶服務滿意度調查表,該調查表包含客戶姓名、電話號碼、房號等信息,共計790條,並收藏起來。
  • 倒賣客戶個人信息!賀蘭這5人獲刑!
    資料圖片2018年4月至2019年2月,被告人王某在賀蘭縣某小區售樓部擔任置業顧問期間,從單位微信群中獲得了一份成交客戶服務滿意度調查表,該調查表包含客戶姓名、電話號碼2019年2月,王某辭職到銀川一裝飾公司上班,5月,他將此調查表無償提供給了業績不佳的同事李某,後被其上司馬某發現並將其保存。隨後,馬某又將該調查表以3000元的價格出售給銀川另一家裝飾公司的市場部經理鄭某,鄭某又交給其下屬丁某用於推銷裝修業務。鄭某又指使丁某以1100元價格在賀蘭某小區置業顧問處購買了222條業主信息。
  • 倒賣客戶個人信息!賀蘭這5人獲刑
    資料圖片2018年4月至2019年2月,被告人王某在賀蘭縣某小區售樓部擔任置業顧問期間,從單位微信群中獲得了一份成交客戶服務滿意度調查表,該調查表包含客戶姓名、電話號碼、房號等信息,共計790條,並收藏起來。
  • 智聯招聘員工參與倒賣個人信息:出售16萬份簡歷,5元一份
    一份寫滿個人信息的簡歷值多少錢?7月5日,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審理了一起「智聯招聘」員工參與倒賣個人信息案。該案涉及公民個人信息達16萬餘份,這些個人簡歷一份被賣5元左右。《中國消費者報》記者從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獲悉,一起「智聯招聘」員工參與倒賣公民個人信息的案件在北京市朝陽法院第二次開庭審理。
  • 你的姓名和電話能賣多少錢?「信息販子」價目表曝光
    回到住處,王先生按照公安部門提醒,撕下寫有自己姓名、地址、電話號碼的運單並撕碎,但他知道這樣也解決不了問題:「就算我做好自我保護,但快遞企業有我的信息,信息洩露環節很多。」 就在幾天前,圓通速遞被曝有5名「內鬼」有償租借員工帳號,導致超過40萬條公民個人信息被洩露。
  • 是誰在倒賣你的求職簡歷?什麼人在購買簡歷信息?
    中新經緯調查後發現,求職者頻繁收到騷擾信息背後,存在一條完整的簡歷資源倒賣產業鏈。更有人利用這些信息,通過卡發系統向求職者群發簡訊,以達到吸粉、營銷等目的。58同城簡歷是以文本的形式出售,每一條包含一位求職者的姓名、年齡、電話等信息,如果購買量大的話,每條1.2-1.5元。如果要購買智聯招聘上用戶的簡歷,則需要進入一個特殊的郵箱下載,每份需要2.5元。  「我手裡的簡歷資源是實時更新的,求職者發布簡歷2-4小時左右我就能拿到信息。
  • 二手平臺倒賣個人信息 幾百元成交
    服務」「可查任何信息」……「新華視點」記者近日調查發現,在閒魚、轉轉等二手交易平臺上,有一些聲稱可以提供個人信息查詢服務的賣家;戶籍、房產、開房記錄等隱私信息,有的幾百元就能買到。   賣家出售各種個人信息   費用從幾百元到上千元不等   記者調查發現,在一些二手交易平臺多位賣家的帖子中,個人隱私信息被明碼標價公開出售。   一位賣家的服務清單顯示,可以查詢的信息內容包括個人戶籍、名下房產、出行記錄、3到5年內的個人開房和同住開房記錄等20多項,不同信息的查詢等待時間不同,費用從幾百元到上千元不等。
  • 網投簡歷倒賣調查:24小時批量下載,單份最低僅1元
    (原標題:網投簡歷倒賣調查:24小時批量下載,單份簡歷最低僅1元)
  • 網投簡歷倒賣調查:24小時批量下載,單份簡歷最低僅1元
    12月7日,新京報刊發《網投簡歷倒賣調查:24小時批量下載,單份簡歷最低僅1元》,記者調查發現,從售賣企業招聘帳戶到批量下載應聘者個人信息,再通過貼吧或QQ群銷售簡歷,其中存在一條完整的黑色產業鏈,多年來雖曝光不斷,卻屢禁不止。還有人在這條產業鏈上做起「學問」,研究平臺監管機制確保帳號不被封禁,擁有高曝光量。
  • 手機定位信息層層倒賣 10元漲到兩三千
    來源:法制日報手機定位、物流詳情、電話號、手機機主信息、學籍檔案、公民徵信……如此重要的公民個人信息,卻被人通過網絡大量買賣,這引起了山東省肥城市公安局的注意。近日,肥城市公安局經立案偵查,確定該嫌疑人為於某某。
  • 網投簡歷倒賣調查:24小時批量下載 單份簡歷最低僅1元
    原標題:網投簡歷倒賣調查:24小時批量下載,單份簡歷最低僅1元在招聘平臺上投遞簡歷後,卻屢遭陌生來電和簡訊騷擾,內容多為介紹「貸款」「博彩遊戲」「兼職刷單」等信息。應聘者懷疑,個人信息通過招聘平臺落到他人手中。
  • 圓通「內鬼」500 元/天租帳號,超 40 萬條個人信息被 1 元倒賣,涉案金額 120 餘萬
    已報案,相關嫌疑人於 9 月落網,堅決配合打擊非法售賣和使用快遞用戶信息的行為。公司將持續完善信息安全風控系統,對內部帳號進行實時監控,主動發現違法違規行為。同時,著力提升加盟網點的依法經營意識和信息安全意識。一天500 ,每條信息 1 元,超40萬人信息被倒賣信息洩露在今天這個時代已經司空見慣了。
  • 「分享」購房者信息 多名被告人被追究刑責
    買房後不斷接到裝修方面推銷電話,一些市民不堪其擾,報警求助。我市警方保持對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的嚴打高壓態勢,接連破獲相關案件。近日,靖江法院審理2起此類案件,其中一起案件已審結,多名被告人非法「共享」購房者個人信息,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2016年底買房後,我給幾個品牌建材店留過姓名、聯繫電話和新房信息,沒想到這些信息被擴散了,此後我經常會接到推銷電話,有些推銷者甚至知道我新房的房號。」
  • 58同城上的租房信息可靠嗎?中介發布虛假高性價比房源信息「釣」客戶
    一套照片成為多套房源共用的「實景」、相同房源價格相差數十萬元、10個房源半數是假的(可怕的58同城:700塊錢竟可買到全國簡歷)……一些房產中介通過發布虛假房源、偽造房屋交易價格等方式,誘導購房者、租房者上鉤。記者調查發現,房產中介發布虛假信息的現象在58同城等許多房產信息平臺上存在,擾亂了房地產交易市場秩序,亟待加強規範管理。
  • 郵政客戶服務電話號碼升位
    本報北京6月29日電 國家郵政局有關負責人今天宣布,自7月3日起中國郵政客戶服務電話將由原來的185升位為11185,原中國郵政計算機網際網路接入碼183將同時升位為11183。  據介紹,新、舊號碼的替換將有4個月的過渡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