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二十國集團(G20)、金磚和亞太經合組織的三場多邊盛會「雲端」啟動。與此形成對比,由美國主辦、原定於6月舉行的七國集團(G7)峰會遲遲不見動靜。路透社19日援引消息人士的話稱,即將離任的川普尚無主辦G7峰會的計劃。
尚未決定
G7由美國、英國、加拿大、法國、德國、義大利和日本七個工業化國家組成,成員國每年輪流出任主席並主辦年度峰會。俄羅斯1997年加入後,G7成為G8;2014年克裡米亞事件後,俄羅斯被排除在外,G8恢復成G7。
今年,G7輪值主席由美國擔任。美方外交消息人士近日向外媒透露,川普政府目前沒有就今年G7峰會可能的日期、議程以及任何形式的聯合聲明與其他國家展開接觸。儘管G7視頻峰會仍有可能舉行,但上述協調過程通常需要數月時間。
另一名外交消息人士稱,川普還沒有作出最終決定,但在他權力交接前籌劃這場主要峰會的時間已經不多了。明年1月,美國將不得不把G7輪值主席的接力棒交給英國。
巧合的是,就在上周,英國首相詹森已致電美國前副總統拜登,祝賀他選舉勝利並邀請他出席明年在蘇格蘭舉行的G7峰會和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
一波三折
回看過去一年多,受川普、新冠疫情等因素影響,美國本屆G7峰會的籌備工作,可謂一波三折。
先看舉辦地,川普最初表示,G7峰會可能會在自己位於佛羅裡達州邁阿密附近的高爾夫球俱樂部舉行。此番言論一出,立即引發政府監督團體和民主黨人的猛烈批評。他們認為,總統涉嫌利用職位謀取私利。無奈之下,川普宣布將在距離華盛頓不遠的總統度假地戴維營舉辦峰會。
再看時間,峰會原定於6月中旬舉行,但川普先以疫情為由,將峰會改為視頻形式;後又改口稱美國正在從疫情危機中恢復,他考慮按原定計劃舉行峰會。對於這一決定,G7夥伴們並不買帳。德國總理默克爾反對到訪華盛頓出席會議,其他國家領導人也對疫情表達擔憂。川普只好作罷,先將峰會延期至9月以後,後又推遲至11月總統選舉後。
最後看規模,川普5月底表示將擴大邀請名單,向澳大利亞、俄羅斯、韓國和印度敞開峰會大門。他此前多次吐槽,G7是「非常過時的國家集團」。不過,川普的「擴員」計劃一經提出,四處碰壁。英國、加拿大、德國明確反對重新接納俄羅斯;俄方則強調不會參加G7擴大峰會,因為討論當今世界的任何問題都少不了中國。日本反對韓國加入G7,進而引發兩國新一輪口水仗。
無能為力?
有評論稱,G7峰會之所以步履維艱,與新冠疫情、美歐失和、「美國優先」固然有關。一來,主辦國美國和其他G7成員國疫情形勢仍然嚴峻。外國領導人赴美開會的外交程序會較以往更複雜,參會者意願也更低迷。二來,G7內部氛圍不佳,峰會很難取得成果。自川普上臺以來,跨大西洋關係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戰,安全、經貿和全球治理等領域裂痕不斷加深。德國總理默克爾多次表示,要為多邊主義而戰,川普則威脅要從德國撤走美軍。
更深層看,G7峰會的向心力下降,也反映出這一發達國家俱樂部自2008年金融危機起江河日下,無法再像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那樣在世界經濟治理體系中發號施令的現實。一方面,它正在被金磚國家迎頭趕上;另一方面,佔世界GDP總量的73.6%的G20日益成為處理錯綜複雜的經濟、金融和戰略問題舉足輕重的全球論壇。
俄羅斯瓦爾代俱樂部網站稱,G7峰會很難再讓人驚喜,因為大西洋不再是世界經濟的引力中心,這一中心已轉移到亞洲。G7峰會已對管理全世界無能為力。
(編輯郵箱:ylq@jfdai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