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時的我常聽家中老人們講,「家醜不可外揚,流言切莫相信」。家醜是什麼,為什麼不能與別人說道,這是我昔日一直不能理解的事情。
直到日後我逐漸成熟,慢慢地也組建了自己的家庭,我才知道,「家醜不可外揚」這句話,真是古人們為人處世的大智所在。
每個人對於家醜的定義都不一樣,但可以確定的一點是:發生在自己家庭內部的矛盾,自己可以自行解決的,但在解決過程中或者還沒有解決完,就到處跟外人宣揚,這種行為,就是所謂的「家醜外揚」。
自古以來,家醜是不能夠到處與人說道的,一者事情本身就難以啟齒,說了容易丟失顏面,再者清官難斷家務事,即便和別人說道也沒什麼作用。
這句好比佛家名言:「人只需要幾年時間便可學會講話,卻要用一輩子來學會閉嘴。」既然有了家醜,那本身就不見得多麼光榮,想要保住自家顏面,那就要學會守口如瓶,才能護自己周全。
尤其在這三件事上,更是需要把緊牙關,不要隨意和別人談論,一旦說了,那無疑就是在自找麻煩,別不信。
01 在外人面前哭窮的話
說實話,貧窮是一件可恥的事情嗎?非也。
窮並不可恥,「窮」的原因有很多,可能先天條件不佔優,也有可能後天勢運不佳,但只要自己能堅持努力奮鬥,終有一天是可以改變自身頹勢,扭轉局面的。
真正可恥的事情是什麼,是把貧窮當成自己博取同情的工具,當作自己向別人傾訴的話題,這種行為無疑是最愚昧,最無知的。
現實非常冷峻殘酷,在交際場上,想要擁有穩固的交流來往,說白了還是得從利益的角度出發,互取所需,等價交換,禮尚往來,共收共贏。
尤其在雙方既沒有血緣紐帶,又沒有感情基礎的前提下,利益的作用只會被無限放大,畢竟彼此互不了解,誰也沒有義務和職責對自己伸出援手,這種不牢固,不可靠的交往,最後結局也就可想而知,是註定難以善終,難以綿長的。
在外人面前哭窮,博取不到別人的同情憐憫,更像是在作踐自己的尊嚴,彰顯自己的無能,暴露自己當下的生活狀況,不僅達不到任何有利效果,甚至還有可能招惹來不必要的麻煩。
如果對方是只是一個陌生人或者普通朋友,只是在自己落魄之際與自己保持距離,這還不算最壞的結果。
可一旦與對方有什麼仇怨,在別人面前表露出自己的弱勢病態,那就難保對方不會抓住自己的痛點,趁自己最虛弱的時候加以傷害刁難,如果現實真的應驗了,那可就真是騎虎難下,自討苦吃了。
總之要明白一點,自己的尊嚴是靠自己維護的,別人的敬重是要靠努力拼搏去換取的,永遠不要在外人面前哭窮,天底下沒有誰的同情是理所應當,更沒有誰是靠他人的施捨來改善局面的,唯有自己足夠強大了,一切才會朝著理想的方向前進。
02貶低丈夫的話,不能說
這是一個非常知名的禪意故事。
昔日蘇東坡與佛印禪師起了口舌之爭,在爭執過程中,蘇東坡想盡辦法,用言語激怒佛印禪師,可是對方始終無動於衷,反而每當蘇軾惡語相向時,禪師都會用一句稱讚的話回予蘇東坡。
回到家後,蘇東坡將此事告訴給了自己的妹妹蘇小妹,蘇小妹在得知事情經過後,連忙說蘇東坡上當了。原來佛家有言:「佛看一切眾生都是佛,凡夫看佛也是凡夫,一個人看待世間萬物,眼中看到的是什麼,自己便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