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寫下一首諷刺詩,大罵皇帝昏庸無能,沒點水平還真看不出來

2020-12-22 騰訊網

諷刺詩是我國古典詩詞眾多題材之一。這類詩往往語言比較犀利,具有強烈的政治性和戰鬥性。體現出對社會、對人民的強烈正義感和責任感。也充分暴露了當時政治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如王昌齡的名句「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便是委婉的諷刺主將的無能。張俞的「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則諷刺了統治階級的壓迫剝削。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賈生》,便是唐代詩人李商隱筆下的一首諷刺詩。與其他諷刺詩相比較,李商隱這首詩的文辭更犀利,諷刺意味更辛辣,可以說是大罵皇帝昏庸無能。但同時它又點破而不說破,感慨含蓄蘊藉,沒點水平還真看不出來。那麼李商隱這首詩究竟是如何大罵皇帝昏庸無能的呢?下面我們便來具體看看這首詩:

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

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賈生》是李商隱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採用的表達方式是借古諷今。即借賈誼的遭遇,抒發自己懷才不遇的感慨。借諷刺漢文帝雖能求賢卻又不知賢的行為,進一步諷刺晚唐皇帝昏庸無能,只知崇佛媚道,服藥求仙,不顧民生,也不任賢才,致使國家宦官當權與藩鎮割據。

「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即漢文帝求賢,宣示召見被貶的臣子賈誼,賈誼的才華氣質無人能及。這裡的「賈生」,指的就是西漢著名的政論家、文學家賈誼。他曾力主改革弊政,提出了許多重要政治主張,但卻遭讒被貶,一生抑鬱不得志。從「求賢」而至「訪逐臣」來看,似乎是在頌揚文帝呀?說好的大罵皇帝昏庸無能呢?

別急,我們接著往下看。「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意思是說,可惜文帝召見賈誼,卻只是空談了半夜,不免令人扼腕嘆息。沒想到文帝不提國事民生,反而盡問鬼神之事。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孝文帝召見賈誼,便向他請教一些鬼神之事,所謂「上因感鬼神事,而問鬼神之本」。直到半夜,文帝說:「吾久不見賈生,自以為過之,今不及也。」才結束。

簡單來說,就是文帝為了求得賢才,請來賈誼,並且虛心請教,凝神傾聽。只不過沒用在正道上,而是幻想成仙,光問些鬼神之事了。這樣我們再看這首詩的話,便會明白它為何既含蓄又犀利,沒點水平還真看不出來了。這裡的「可憐」二字,實則是冷雋的嘲諷,比直接用「可悲」、「可嘆」更為耐人尋味。

如此一來,最後一句「不問蒼生問鬼神」,就極其犀利了,其諷刺意味也極為深刻。它揭露了文帝,又不局限於文帝,表面上求賢、敬賢,實際上不能識賢、任賢。而李商隱所在的晚唐皇帝,大都崇佛媚道,服藥求仙,不問國家大事。詩人韓愈當年就因為上《論佛骨表》勸諫唐憲宗,供奉佛骨實在荒唐,差點丟了性命。

綜觀李商隱的這首詩,可見他諷刺漢文帝,實則諷刺晚唐皇帝,既憐惜賈誼的遭遇,也寄寓了自己懷才不遇的深沉感慨。總的來說,它是一首諷刺詩中的千古名篇,亦是一首詠史詩的千古名篇。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晚唐迷信神仙之風極盛,李商隱寫了一首詩,通篇都是在諷刺!
    雖然唐朝無比的強盛,但最終還是滅亡了,這不得不說,唐朝的滅亡很大程度上,還是要歸於當時的政治階層,特別是到了晚唐時期,整個大唐的國力在下降,尤其是迷信神仙之風極盛,無論是當時的皇帝,還是平民百姓,那都是熱衷於這種迷信。這讓很多的詩人極為滿,特別是李商隱,他作為晚唐時期最偉大的詩人,寫過了一系列諷刺的詩作。其中有一首詩非常著名,那便是他的這首《瑤池》。
  • 李商隱主奉祭祀時,寫下一句話,成為絕世名句
    詩的意思不難理解。漢文帝為了求得賢才拜訪之前被逐的臣子,賈誼才能,確實高明無人能及。閒聊了半夜,讓人著實可憐。之後就說了這個夜晚光聊鬼神,不去聊天下蒼生。這首詩是李商隱的諷刺詩,諷刺唐朝最高統治者不能識賢、任賢。
  • 感慨人生無常,李商隱、杜牧各寫下一首詩,這次李商隱輸了!
    生活背景不同,兩人的詩作風格截然不同,李商隱詩作風格穠麗,愛情詩寫得纏綿悱惻,廣為流傳;杜牧詩風俊雅清麗,獨樹一幟。因感懷人生無常,他倆各寫下一首七言絕句,孰高孰低,請你裁判!李商隱的知己蕭濣被貶,夕陽樓是蕭澣任鄭州刺史建造的,詩人登樓懷人,感慨命運無常,寫下這首詩。「花明柳暗」春色浪漫之時,詩人卻無心賞春,只看到愁雲萬裡。「繞天愁」強調愁緒悠長、紛亂,以樂景寫哀情,寫出有我之境。從「上盡重城更上樓」中,我們感受到詩人心情的沉重、腳步的緩滯,與王之渙的「更上一層樓」截然不同。
  • 李商隱這首詩也是充滿了諷刺,兒時讀來不懂,長大才明白其中意思
    大家對於李商隱最為熟悉的可能還是愛情詩,特別是他那一系列的無題,每一首都是經典,寫得也是無比的深情,處處流露出了詩人一片深情,而這樣的作品也最是能夠打動我們,從而引起我們情感的共鳴。很多人說李商隱最適合寫愛情,別的詩作他寫不過很多的詩人,其實說這話未免也太片面了,他其它類型的作品,那也是有很多經典的名篇,例如他的這首《賈生》,那就是一首難得的佳作,整首詩寫得也是充滿了諷刺,兒時可能讀不懂,但長大才明白其中的意思。《賈生》唐代: 李商隱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
  • 李商隱的詩,不只是晦澀難懂,他把美女寫絕了,不信你看!
    今天是我第一次認真寫李商隱,不講《錦瑟》,講一首相對比較小眾,且易懂的《無題》詩,有不當之處還請大家輕噴。無題八歲偷照鏡,長眉已能畫。十歲去踏青,芙蓉作裙衩。十二學彈箏,銀甲不曾卸。你看,銀質的指甲套,說明她對美的追求是無微不至的。這個姑娘不僅愛美,還多才多藝,可是呢,「十四藏六親,懸知猶未嫁」,古代女孩子到了十四五歲的年紀就成人了,除了最親的父母兄弟外,不可以再隨便見其他男人了,但外面的人早就聽說了她多才多藝,容貌出眾,但是還未嫁人,於是就開始猜測,她到底是一個如何出眾的女孩子呢?
  • 李商隱歷經千辛萬苦,寫下平生境界最高一首詩,靜不下來時讀一讀
    作為晚唐詩壇的扛把子,李商隱寫詩一直是很任性的,這種任性體現在他在美的追求上。為了追求詩歌的語言之美、韻律之美、對仗之美,他甚至不惜將詩寫得令世人難以捉摸。有人甚至用「晦澀」來形容他的詩。但他卻用平生600首詩,一次又一次地證明了,哪怕看不懂卻一樣能流傳千年。
  • 高高在上的皇帝竟然不如普通百姓,李商隱的一首詩告訴你原因
    尤其是白居易的一首《長恨歌》,用浪漫主義的手法歌頌了二人愛情的生死不渝,更讓這個故事家喻戶曉。然而,詩人李商隱卻在一首七律中,用婉轉的筆法,譴責了釀成悲劇的主要責任人唐玄宗。馬嵬二首其二李商隱海外徒聞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 李商隱這首詩初讀時覺得平淡,可是細讀後才發現他膽子真大!
    但是小編今天要向大家推薦李商隱比較特別的一首詩,那便是他的這首《賈生》,這也是李商隱最大膽的一首詩,在這首詩中他不僅公然諷刺了皇帝,同時還諷刺了當時的社會,所以這樣的一首詩,也是最能夠體現當時知識分子的一種品格,雖然生活在那樣的一個封建時代裡,但是他們對於現實的諷刺,卻是從不退宿,寫得很是生動,也非常的深刻。
  • 李白與朋友話不投機,寫下一首詩諷刺對方,並且態度頗為不客氣
    那說起李白的作品,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他的很多作品寫得很是生動,也非常的抒情,同時還充滿了哲理,一些比較經典的作品,還頻頻地出現在我們的課本裡,成為了膾炙人口的名篇,所以這也使得李白的名氣在唐朝眾多詩人中,可謂是數一數二,他的作品也最為深刻,也最為令人感動。
  • 每日一詩|《賈生》李商隱
    這是一首託古諷時詩,意在借賈誼的遭遇,抒寫詩人懷才不遇的感慨。詩選取漢文帝宣室召見賈誼,夜半傾談的情節,寫文帝不能識賢,任賢;「不問蒼生問鬼神」卻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藥求仙,荒於政事,不能任賢,不顧民生的昏庸特性。詩寓慨於諷,諷刺效果頗好。「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前幅純從正面著筆,絲毫不露貶意。
  • 詩詞世界||李商隱——《賈生》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詩人,祖籍河內(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出生於鄭州滎陽。
  • 夜裡突然下起了雨,漂泊異鄉的李商隱,信手拈來寫下一首孤獨的詩
    雨是一種尋常自然現象,但是寫進了詩歌中,它就成為了一種意象,這也是普通人與詩人的區別,往往我們看風景時,只覺得很美,但是對於詩人來說,那麼就不一樣,他們能夠通過對於事物的描寫,從而抒發內心的情感,畢竟對於詩人來說,所看到的風景代表的也是一種心情;然而溼潤的雨有時也讓人孤獨,尤其是一個人的時候望著窗外的雨思緒紛飛
  • 十首諷刺詩: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這是一首寫在臨安城一家旅店牆壁上的詩。詩的第一句點出臨安城青山重重疊疊、樓臺鱗次櫛比的特徵,第二句用反問語氣點出西湖邊輕歌曼舞無休無止。這首絕句表面上看是在讚美樂曲,實際上卻含諷刺,勸誡的意味。說是語含諷刺,耐人尋味的是,作者採取了一語雙關的巧妙手法。字面上看,這儼然是一首十分出色的樂曲讚美詩。此詩約作於公元761年。花敬定曾因平叛立過功,居功自傲,驕恣不法,放縱士卒大掠東蜀;又目無朝廷,僭用天子音樂。杜甫贈此詩予以委婉的諷刺。
  • 李商隱詠史詩的特點
    李商隱詠史具有豐富、凝重的藝術形象,也許與這一特色不無關係。借古諷今,集中地批判了統治者的荒淫、愚昧、無能。《隋宮》借隋煬帝亡國的教訓,為唐末帝王敲起警鐘。首聯寫隋煬帝放著都城的宮殿不用,卻要把「蕪城」(隋時的江都)作為帝都。頷聯是推測之辭。用象徵帝王之相的「日角」代表李淵,說:如果隋的天下不歸唐所有,煬帝的龍舟,大概已走遍天涯了。頸聯又回到現實。
  • 晚唐無名詩人為唐玄宗辯解,寫下一首詩,入選《唐詩三百首》
    白居易甚至還為她寫下了一首鴻篇巨製《長恨歌》,將她和唐玄宗的愛情故事寫得纏綿悱惻,尤其是最後一句「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引起了千古共鳴。 可是晚唐卻有一位詩人為唐玄宗辯解,寫下一首詩,還入選《唐詩三百首》。 這首詩名為《馬嵬坡》,全文如下: 玄宗回馬楊妃死,雲雨難忘日月新。
  • 李商隱模仿長吉體,寫下一首詩,意境新奇,含義隱約
    李商隱是晚唐傑出詩人,他與杜牧齊名,卻一生命運坎坷。李商隱的詩歌既有杜甫沉鬱頓挫的風格,有時又極具浪漫和想像。也許正因為詩人經常四處漂泊,所以才能真切地感受到百姓的疾苦,以及世道的艱難,所以他的詩歌也就更能打動讀者。
  • 李商隱最好懂的一首詩,卻依舊留下了千年難解的謎題
    >一提起李商隱,我們多半會發出和元好問同樣的感慨:好詩,但看不懂!無題無題,無題目,也欠結局;沒前生,亦無來世。那麼,李商隱有沒有寫過那種讓人一看就懂,不用猜來猜去的詩?當然有,就是那首著名的,你八成在課本上學過的《夜雨寄北》: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我在四川,你在長安,夜雨瀟瀟,燭花未剪。什麼時候,能和你一起剪燭西窗,共話巴山夜雨啊!
  • 不讀這幾首詩,你就永遠不懂李商隱
    「我願為此事,君前剖心肝」,我真是願意為挽回我們國家的危難,把我的心肝剖出來。「叩頭出鮮血」,我願意在朝廷之上把我的頭都磕破,流出來鮮血。我的血流出來這麼多,「滂沱汙紫宸」,把皇帝紫宸殿都流滿了。但是現在呢?「使典作尚書,廝養為將軍」,現在都是宦官當政,讓一些小人做尚書,弄一個不成才的人做將軍。
  • 李商隱客居他鄉,寫下一首充滿愛與希望的詩,這才是最美的情詩
    如果說到古人的情話,又怎能不提李商隱的詩呢?李商隱是唐代詩空中一顆閃著悽迷之光的星,不同於李白的瀟灑不羈,杜甫的寬厚博大,李商隱用他特有的神奇與絢爛成為了唐代詩空中的永恆。他的纏綿悱惻,他的悵惘哀傷,他的神秘莫測,都是你被那難以名狀的美所深深地吸引,最終陷入他所描摹的神奇世界。
  • 李商隱散心時寫下一首詩,短短4句,卻成流傳千古的名篇!
    每個人都有心情不好的時候,只是選擇散心的方式不一樣罷了。對於古代文人而言,他們的散心方式,或登高望遠,或親臨山水,或飲酒作樂。目的都是為了排遣心中的苦悶,使心情愉悅起來。儘管多數人會「舉杯消愁愁更愁」,但散心卻讓他們創作出了一首首流傳千古的名篇。譬如,唐代詩人李商隱的代表作《樂遊原》,便是他散心時所作的一首五言絕句。對於《樂遊原》這首詩,相信大家都不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