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0軟科中國大學排名公布。在重大成果排名中,西安交通大學躋身全國第六,是前10名中唯一一所西部高校。在西遷精神的指引下,西安交大始終與國家民族同呼吸共命運,用實際行動落實「向科學進軍,建設大西北」,充分發揮創新驅動作用,對接國家重大需求,為西部地區和國家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提供源源動力。
2015至2019年,西安交大以第一完成單位共獲得23項三大獎,其中包括8項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7項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7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及1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創新團隊獎。其中「網絡化系統安全優化理論與方法及在能源電力等系統的應用」獲得2018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在該領域的技術研究和原始創新方面取得新突破,該成果圍繞網絡化系統安全優化的重大需求,解決了電網巨量安全約束和控制解列。
學校以第一完成單位獲得了22項教育部科學技術獎,其中一等獎多達14項。在人文社科方面,學校獲得了11項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其中包括1項人文社科一等獎。
使命擔當 為國家發展注入科技活力
肩負使命,為嫦娥探月工程貢獻「交大力量」。11月24日凌晨,我國自主研發建造的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發射,邁出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的第一步。嫦娥探月工程背後是成百上千家科研單位和數以萬計的航天科技工作者的辛苦付出,西安交大科研人員也為這項偉大的事業貢獻了一份力量。「嫦娥五號」直接影響自主採樣任務成敗的表取採樣視覺信息處理系統,正是由西安交大人工智慧學院鄭南寧院士指導下的視覺信息處理與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空間視覺團隊完成,項目負責人是王飛教授。通過表取採樣視覺信息處理系統引導機械臂進行自主採樣並確保效率和精確度,還要將採樣過程中的圖像壓縮傳送回來,供地面工作人員進行精準研究和分析。目前,西安交大已開始承擔嫦娥六號的相關研製任務,在我國未來的航天事業中,交大人將發揮更大、更重要的作用。
開拓創新,為醫學、新能源等發展提供「交大智慧」。近日,西安交大科研人員在醫學、新能源等領域不斷取得突破性進展,用科技創新成果助力我國高質量發展。
西安交大一附院ECMO團隊與西安交大機械學院及精準外科與再生醫學國家地方聯合工程中心成功研發西北首例離體心臟灌注系統,推動我國心臟移植領域的創新發展。目前研究證實,利用常溫機械灌注技術可有效修復離體器官,並延長器官離體保存時間。
西安交大一附院施秉銀教授團隊在甲狀腺疾病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使甲亢突眼臨床早期診斷取得突破性進展,首次證實在甲亢初發病人群體中使用患者外周血中T細胞抗原受體(TCR)信號特徵能夠預測到疾病進展為甲亢突眼的發生。
西安交大雷波課題組開發了一類新型檸檬酸基生物活性水凝膠材料,有效實現對腫瘤局部的微環境響應性治療和自修復材料降解的無損示蹤能力。
西安交大能動學院延衛教授課題組、化學學院丁書江教授課題組與劍橋大學郗凱博士合作,製備了具有「親硫」和「親鋰」雙面特性的改性功能隔膜(即D-HVS@PP隔膜),在新能源電池領域取得新研究進展。D-HVS@PP隔膜不僅在規模化生產和可回收再利用方面具有良好商業化前景,還可為未來真正可商用化鋰硫電池和其他儲能技術的發展提供良好借鑑。
立德樹人 致力培養新時代創新人才
堅守立德樹人初心,矢志不渝培養一流人才。西安交大高度重視人才培養工作,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弘揚愛國奮鬥西遷精神,激勵廣大教師尤其是高層次人才投入教育教學、深入課堂一線、潛心教書育人,矢志不渝培養一流人才。2019年,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學何雅玲獲全國首屆傑出教學獎;2020年,中國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學教授鄭南寧獲2020年度傑出教學獎。此外,西安交大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劉源、口腔醫院教師李興強代省出徵,獲第五屆全國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一、二等獎。
深耕專業領域,引領學科前沿發展。11月24日,2020年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北京召開。中國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學人工智慧學院教授鄭南寧,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院長施秉銀榮獲「全國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中國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教授蔣莊德榮獲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西安交大電子陶瓷與器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徐卓、李飛教授團隊的「設計具有高壓電效應的鐵電陶瓷材料」榮獲美國陶瓷學會Ross Coffin Purdy獎,該獎由美國陶瓷學會於1949年設立,用於獎勵陶瓷領域前兩年出版的學術文獻中作出最有價值貢獻的作者,全球每年僅有一項。
多措並舉,開展本科課程內涵建設。日前,教育部公布了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認定結果名單,西安交大共入選41門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入選數量居全國高校第六位。「十三五」期間,西安交大總共入選國家級課程78門,總數位居全國高校第三位。「十三五」期間,西安交大實施「名師、名課、名教材」建設工程,以課程建設為核心,以名師培育為引領,教材建設為輔助,打造高質量本科「金課」。實施基礎課建設項目,以提升質量為目標,項目建設為驅動,開展分組式課程改革試點,並進行閉環式總結提升。2019年西安交大出臺《關於加強基礎課程師資建設實施辦法》,補足基礎課師資短板,拓寬基礎課教師發展通道,激發隊伍活力。進入「十四五」,西安交大將堅定不移貫徹落實「四個服務」辦學方向和「德智體美勞」育人方針,進一步加強課程建設,大力弘揚西遷精神,為西部經濟社會發展培養創新型領軍人才。
青春自強 跑好西遷新徵程
心繫社會,為解決社會問題提供「交大方案」。西安交大學子不但專注於專業學習,同時也心繫社會、關心民生,用專業知識和網際網路技術等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環境治理等社會問題貢獻智慧。
11月17日—20日,第六屆中國國際「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全國總決賽舉行,西安交大在高教主賽道(大陸項目)和「青年紅色築夢之旅」賽道中共獲得金獎4項、銀獎1項、銅獎2項,金獎獲獎總數居全國高校並列第三位(金獎獲獎比例不足萬分之一)、C9高校第一位;同時榮獲主賽道高校集體獎和「青年紅色築夢之旅」賽道高校集體獎(全國僅5所)。大賽將「青年紅色築夢之旅」活動作為教育系統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關鍵一招,全面聚焦52個未摘帽貧困縣,引導廣大青年學生掀起了一場以電商直播帶貨為主基調的扶貧戰役。
11月21日,第十二屆中國智能車未來挑戰賽上,西安交大 「先鋒號」無人駕駛智能車優異成績獲得總分第一,並獲得「無衛星導航表現」和「自主泊車表現」兩個單項獎第一名,這是西安交大在該賽事上第四次蟬聯冠軍。「先鋒號「無人駕駛智能車採用4G-LTE通信網絡和無衛星導航技術,結合道路監控視頻流等信息,通過多通道信息融合實時判讀道路交通擁堵狀況,實時接收路網動態交通狀態信息,利用實時路況信息及時規劃決策最優路徑,在規定時間內出色完成了5次無人駕駛出行接送服務。
11月22日,西安交通大學參賽團隊XJTU-China在合成生物學領域最高級別的國際學術競賽——國際遺傳工程機器大賽中獲得金獎,西安交大已在此次比賽中連續三年獲得金獎。團隊成員以解決嚴重的土壤沙漠化問題為目標,走訪了甘肅、新疆等地的沙漠區域,採集土壤用於實驗,用合成生物學思路設計和構建了藍藻和工程菌的共生體系,用於安全高效合成土壤結皮來治理沙漠化,為沙漠化的治理提供了一種綠色安全的解決方案。
11月22日,西安交通大學獲第九屆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全國一等獎10項、二等獎7項,並有1項作品推選進入「中國好設計」大賽,一等獎獲獎數量、獲獎總數均居全國第一。參賽作品一部分圍繞幫助老年人獨自活動起居進行相關機械裝置的設計製作,另一部分則致力於使用智能技術設計和開發新一代住宅用機械和家用機械裝置,設計智慧家居,打造幸福家庭。
青春自強,展現新時代西遷人風骨與擔當。西安交大學子在奮鬥中釋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奮鬥之我,為民族復興鋪路架橋,為祖國建設添磚加瓦。
近日,西安交大航天航空學院2018級博士研究生宋思揚成功獲選第十五屆「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宋思揚瞄準國家重大需求,解決「卡脖子」難題,助力產學研融合發展。其相關研究成果曾向習近平總書記與李克強總理等國家領導人做專項匯報,申報的創新創業項目不僅收穫了大學生「網際網路+」大賽金獎,還獲得了近千萬科技成果轉化意向,所研製的高精度壓電驅動器件幫助國內實現了關鍵器件的國產化。
青春自強,剛健勇毅。西安交大學子邱舉營、李曉利榮獲2019年度「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獎學金,發青年之聲,傳遞青春力量。
新時期,西安交大將繼續秉承西遷精神,跑好西遷新徵程,創新發展,再創佳績,為西部地區和國家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交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