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瑪妮的自我修養
又是一年高考季,社交媒體上充斥著各種回憶殺和「高考加油帖」。我對高考的記憶已經模糊得只剩下幾個片段。
其中最難忘的是坐在我前面的姑娘,在高考前的周末意外傷到了肺部隔膜,緊急住院。
高考的第一天我們都很擔心她不能順利參加高考,卻看到班主任推著輪椅把她送進了考場。她的臉色蒼白,卻很鎮定。
高考成績公布,她考進了全班前三,全省前兩百名。
那是我第一次了解老話「禍兮福所伏」的含義:
只要有足夠的勇氣和實力,就能衝破殘缺和阻礙,抵達「完美世界」。
沒有感同身受的痛苦
你我都在完美世界裡忍受生活的殘缺
《完美世界》是一部正在更新的日劇,和劇名正相反的是,這是一個「不完美」的人身上發生的故事,一個「輪椅上的愛情故事」。
男主角鯰川樹在二十歲時遭遇了一場嚴重的意外,脊椎受損導致下半身癱瘓。
作為曾經的校籃球隊主力,他無法接受自己再也站不起來的事實,第一反應是——自殺。
好在有護士的阻止,鯰川樹自殺未遂。連自殺的能力都因為而「殘疾」失去的時候,他是絕望的。
無力的掙扎過後,鯰川樹開始接受殘缺的自己,憑藉實力在一家設計公司任職,和其他人一樣上下班,設計圖紙、開會、吃飯、開車……
除了坐輪椅,鯰川樹生活裡的一切變得平常,沒有異樣,沒有什麼不同。
但當鯰川樹和一群殘障朋友在餐廳吃飯時,只是因為輪椅佔據的空間比較大,就被人嫌棄:
「殘疾人就不應該來這樣的餐廳吃飯。」
因為癱瘓的下肢沒有知覺,一年中總會有幾次出現失禁的狀況。
失禁在常人看來沒有什麼,其實背後隱藏著巨大的隱患,如果沒有及時處理好會引起併發症,危及生命。
鯰川樹在下肢癱瘓後患有「幻肢痛」的症狀。
在一次會議上,患病的他為了不影響開會進度,直接用筆戳自己的大腿,看呆所有人。
做一個簡單科普,「幻肢痛」又稱肢幻覺痛,指患者感到被切斷的肢體仍在,疼痛感如遭電擊、切割、撕裂,甚至燒傷,各種藥物治療都無效。
儘管這只是電視劇,儘管心裡知道無論再大的坎,主角們也能順利通過。
但當我看到鯰川樹面對一次次的痛苦和不便,依然沒有任何抱怨,迎難而上的時候,還是感覺心酸又心疼。
這個世界很大,大到每個人都難免遭遇這樣那樣的意外,這個世界也很小,小到沒有任何一種意外帶來的傷痛是能夠感同身受的。
鯰川樹呈現的所有美好,都是他承受了無數個獨自一人的痛苦時刻換來的。
每個人的生活都難免雞飛狗跳,有痛苦,也有失去,能做的只有靠自己。
而「靠自己」,就意味著付出代價:
在想要的生活面前,在想要保護的人面前,勵志不是一個形容詞,而是動詞。
為了讓殘缺的身體在這個完美的世界顯得融洽,鯰川樹行動著,付出、忍受、犧牲……
他笑對身邊的每個人,給他們最大的溫暖,在設計圖中加入專門為殘障人士開通的便利通道。
他關心鼓勵同樣有殘疾的朋友,因為疏忽引發高燒住院,原本公司的參賽任務臨時喊停,但因為對工作太過認真負責,他頂著高燒繼續完成。
經歷了傷痛依然選擇微笑,選擇接納這個世界,不是為了勵志,而是自己給自己的體面。
從遭遇不幸到迎接新生,鯰川樹經歷的每一幕都在說:
每個人生來就是不同的,也都會經歷一些殘缺和痛苦,但請不要因為這些「不完美」而懷疑自己。
總會有人肯定你的存在,生命中的那個人也會在最好的時候到來。
鯰川樹「生命中的那個人」——川奈就是在他逐漸與「不完美」的自己握手言和時出現的。
川奈在高中就暗戀鯰川樹,但因為他已經有了完美的女友而沒有開口。
兩人的再相遇有些尷尬,因為川奈並不知道鯰川樹遭遇了不幸。不過,善良的川奈很快接受了這個事實,陪伴在鯰川樹身邊。
陪著鯰川樹去同學會,鯰川樹感染了尿路症,川奈時刻陪在他身邊,還幫他連夜趕完了參賽的作品塗色。
川奈說:
「這世上真的有完美的人嗎?因為大家都不完美,才無法一個人獨自生活下去,所以才需要某個人,不是嗎?」
人無完人,從小就聽說的道理,卻不是所有人都能用平常心去看待自己的殘缺。
迎來生命中的那個人時,鯰川樹有過排斥,也有懷疑,但最終不完美的兩個人都願意為對方改變,成為更好的自己。
勵志不是形容詞而是動詞
努力生活下去就會有完美世界
在現實生活中,像鯰川樹這樣努力生活的人有很多。我了解到,我國殘疾人口總數為8296萬,這個數字背後是真實的生命。
他們或許正經歷著身體殘缺帶來的痛苦,但同時也在靠自己的意志和能力與這個世界握手言和。
還記得前段時間,微博有一個帖子很火:一位老人落水,外賣小哥跳河救人。
這名外賣小哥是位聾啞人,並且還有一個特別的身份——一名優秀的殘疾人運動員,在省、市遊泳比賽中15次摘得金牌。
當媒體去報導小哥的事跡時,他打著手語說出的話,感動了無數人:
「來到社會上,看見有人有困難都會伸手去幫助的,遊泳是我的一個特長,不管春夏秋冬什麼季節我都可以的,我救人也是個偶然,因為看見她需要幫助,我就去救人了。」
之前還有一個報導很感人,一位聾啞人送餐員,擔心自己沒法成功送餐,於是發送了一條簡訊給客人。
在沒看到這條簡訊前,客人接到幾個沒有聲音的來電,都是一接通就掛斷,當時以為是惡作劇,所以忍不住發了脾氣。
他在知道真相後十分自責,在網上呼籲大家如果遇到這種情況,最好檢查一下有沒有被忽視的簡訊,不要急著發脾氣給差評,傷害到這些努力工作的特殊人群。
生活中來來往往很多人,外賣員也不會引起大家的關注,對於他們是否是殘障人士大家更不會去關心,但他們卻默默溫暖著這個世界。
沒有人能真正接受殘缺和不完美,每個人都是在不接受中慢慢改變,學會愛自己,學會與生活和解。
不完美的世界,正是因為我們每個人的不同,才有了完美的可能,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