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已經過去一小段時間了,對於那些考高分的學生家長來說,孩子能考進985名校,內心自然充滿自豪。可能有些家長還會忍不住跟身邊的同事、朋友、親戚等人分享喜訊。
這不,近日就有家長跟我留言說,她一個同事的兒子考上了985院校,那個同事在單位給大家發了糖,很多人都上前去說一些好聽的話。單位裡的人都知道,她兒子今年也高考,不過她兒子考得並不理想,只能報考二本院校。那個同事發糖時,說了很多誇自家兒子的話,一直在炫耀,其他同事也配合,不斷恭維她。這位家長說,她當時心裡很不舒服,可是又不知道如何回懟才能不得罪人,而且顯得情商高。她說:「如果你同事炫耀兒子考上985名校,而你孩子考得不理想,你會怎麼辦呢?」
看到這個問題,我想起去年一個家長跟我吐槽同事孩子期末考了第一名後在單位炫耀的事情。我可以理解家長那種內心的不適感受,不過,並不代表我認為家長這種感受是合理的。
其實,家長如果想在同事炫耀孩子的時候給出情商高的反應,回懟不是一種好的方式。一方面,人家孩子確實考上985名校,她有炫耀的資本。另一方面,人家未必在炫耀,只是剛好你家孩子同年高考,而人家春風得意,而你失意黯然。所以對方的很多話語會受自己的失落情緒影響,從而過度解讀。就像去年來諮詢的那個家長一樣,她當時那個孩子期末考第一名的同事,只是剛好其他同事在詢問教育方法、輔導孩子學習的技巧,從而打開了話匣子而已,並非故意炫耀孩子的聰明和自己的教育有方。
因此,家長如果想顯得情商高,我的建議是,遇到這種事情,先別急著怎麼回懟人家。不如聽聽人家怎麼說,特別是留意家庭教育和學習教育這些方面的信息。如果人家就是要誇自己的孩子和自己的教育方式,認可你就說「是」「你把孩子教育得好」或者「你家孩子真優秀」,如果不認可,那就微笑沉默應對就行了。無論怎麼說,都是同事,沒必要在這樣的事情上針鋒相對,讓彼此都不愉快。
每種情緒都有緣由,只有清楚緣由,你才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緒。遇到別的家長炫耀自己的孩子,而我感到不舒服時,我會問自己為什麼。一般來說,會產生不適心理,是因為嫉妒和比較。嫉妒是因為她有我沒有,而我本應該也有的。這種太過理所當然的「應該有」讓我面目可憎,我會理解自己的情緒,但我會遏制它的發酵,因為它的存在是不合理的。比較,則是因為我拿孩子去比較。比較向來會帶來心理失衡,我對別人炫耀兒子不滿,其實是對自己無法教育好孩子的無能不滿,我應該從中反思,而不是去加罪於他人。
當然,在分析了自己為什麼會感到不適的心理後,深陷其中,很容易出現自責和愧疚,而這些自責和愧疚又會帶來挫敗感。挫敗感又會進一步影響到工作和生活中去,因此我要做的是及時止損,調整情緒。如何調整?那就是不斷地提醒自己:「高考已經過去,孩子考了二本,有個大學可以上,挺好一件事。不需要跟別人比較,這就是孩子寒窗苦讀多年的收穫,作為父母應該表達尊重。」
二本不管是不是孩子高考時發揮了實力,高考的結束意味著人生另一段路程的開啟。進入大學,孩子仍然有逆襲機會,比如他可以藉助交換生的機會去名校學習;可以通過參加學校組織的賽事或某些機會進入名企學習;更可以藉助大學這個環境爭取進入實驗室走科研路線,可爭取保研進入名校或考進名校。總之,孩子的未來仍然有無數種可能。家長不應該只看到別人家孩子的璀璨未來,而忽略了孩子的人生才剛剛開啟,他也有很多可能性。因此,與其不甘、責怪同事的炫耀,不如看到孩子的當下和未來,給予他鼓勵,給他進入另一段人生的有用建議。
以上,就是我的所有看法和建議。在假設我是當事家長的情況下,我會如以上所說去做。如果你同事炫耀兒子考上名校,你會怎麼辦呢?歡迎大家留言評論。
————————
作者簡介:我是星主,專研教育發展與心理,堅信教育是人生幸福的傳遞。關於教育成長路上,上到大學下至小學,有困惑來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