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秋季,又到了從事戶外徒步、騎行、登山的最佳季節。如果你是初次進入戶外驢友圈的「新驢」,在興致勃勃地準備與各位老驢們參與戶外旅遊活動的時候,除了購買一些必要的硬體裝備外,也要在心理上做好預備。其中,驢友圈內一些不成文的規則是一定要提前知曉的,這些可是只有老驢們才知道的規矩噢!
文/記者陳薇薇
規矩 帳篷可以擠 睡袋不能借
戶外旅行的時候,通常都要半路上紮營過夜。要露營,當然要帶上帳篷、睡袋等一系列物品。不過很多新驢會因為沒有經驗準備不齊,或是擔心裝備太重,自己的體力無法承擔背著這麼多裝備徒步的狀況,所以精簡行囊,沒有帶上需要的裝備,有的新驢甚至還會想,有什麼欠缺到時向別人借好了。
事實上,即便是有比較好心隨意的驢友願意和你擠一頂帳篷睡覺,貼身的睡袋也是不會隨意外借的。這是因為睡袋是最貼近身體的物品,加上暴走了一天,身上總會有很多汗,再加上很可能路上無法衝涼洗澡,到了晚上就會這麼鑽進睡袋睡覺了。所以,睡袋通常也是充滿「個人氣息」的,這樣的睡袋當然不能外借了。
此外,還有人為了省開銷,再加上並不是經常進行戶外活動,覺得買個睡袋划不來,也會動起了跟朋友借睡袋的念頭,這種想法也最好打消。其實現在睡袋的款式十分多元化,也有一些是比較輕盈的款式,背在身上也不算是一個大負擔。
規矩 自願參與 不怨天尤人
無論是徒步、登山、還是騎車,戶外活動都是自願參與、自由結伴成行的活動,所以驢友們都應當在出發前對自己所要踏上的戶外旅途有個詳細的了解,這其中包括要走的路程路況以及可能遇到的風險等等。由於戶外旅途會有各種可能出現的狀況,在遇到困難時,驢友們都是會秉承自己對自己負責的原則,不能怨天尤人,也不要埋怨隊友,更不能因為不高興而隨意離開大部隊單獨行動,這是對自己安全不負責任的行為,也許下一次其他人就不願意和你結伴上路了。
規矩 水要自己帶 不能跟人要
所謂「水是生命之源」,從事戶外旅行活動時,水是非常重要的。不過,對於初入驢友圈的人們來說,參與一趟戶外活動要準備多少水還沒有清晰概念的。反倒是經驗豐富的驢友,會根據自己所要從事的戶外活動類型、路程、路況以及途中水源是否能夠得到及時補充等情況來準備水量。一些戶外菜鳥會大大咧咧地隨便裝點水就上路,走沒幾步就猛灌水,發現沒水了就向其他人討水喝,但往往在這種情況下,其他驢友是不會借水的,因為他們只是準備了自己的那份水。
在戶外活動中向別的驢友借水首先是不衛生,其次水在戶外活動中至關重要,除非是已經抵達目的地,或是找到了水源,否則在前路茫茫的情況下都要保證自己水壺裡不能斷水,所以,在路途中真的渴了再補充適量水量。
此外,在戶外旅途中通常會經過深山老林,即便是在路途中能夠找到各種自然水源,也最好不要隨意喝,因為如果無法保障水源是否乾淨衛生,還是小心為上。
規矩 只稱呼外號 不問個人信息
通常在戶外驢友圈中,很多人都會給自己起一個外號,而很少會告知自己的真名。的確,驢友圈中大家都有一個規矩,就是不問個人隱私。比如不會問真實姓名、年齡、工作單位,當然更不會問收入、婚姻狀況等。那麼在驢友圈內第一次認識別人時可以問什麼呢?建議可以聊一些玩戶外的情況,比如從事戶外旅行多少年了,曾經去過哪裡,如果遇到一些在驢友圈內比較知名的人士,還可以問問他們的「輝煌戰績」,像是曾經徵服了哪些高山、徒步道,或是曾經騎單車挑戰過哪些知名的路段等。在這過程中,新驢們也可以向資深驢友請教一些新入圈的注意事項,可以從中獲取有效信息,幫助自己更快融入驢友圈。
規矩 團隊「公事」優先參與
與其他驢友結伴上路,有時候會遇到一些需要大家齊心協力完成的「公事」,比如砍柴、做飯、取水、升火等等。一般來說,一個驢友團隊都有一兩個負責組織工作的「主心骨」,會安排參與驢友做事,在得到分配任務時,驢友們要記得放下自己手頭的私事,優先將這些被分配到的公事做好,因為這是驢友圈內默認個人所需要盡的義務,因此要主動去承擔,在有餘力的情況下,才去幫助其他人完成其他工作,這是驢友圈團隊精神的一種體現,而這種精神也是驢友們非常崇尚和看重的。
規矩 行前做足準備 不能有靠別人的想法
即便是第一次從事戶外旅行的菜鳥,在上路前也要想方設法做足準備,重視行前的熱身。一般驢友圈的「潛規則」就是自己要對自己負責,不能有依靠別人的想法。所以,在即將從事一些挑戰難度較高的戶外活動時,行前至少半個月到一個月就要進行一些適應性的訓練,提升自己的體力和耐力,在飲食、休息上也要做足準備,補充必要的營養,保證充足的睡眠。有條件的話,可以在每次進行戶外活動時就進行一些小熱身,比如如果要徒步100公裡的話,可以在行前做幾次二三十公裡的短途徒步,以此考量一下自己的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