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思異:電臺》:腦洞、反轉、創新,「高概念」懸疑迷你劇如何練就...

2020-12-17 手機鳳凰網

 文 │ 小凱

「我們覺得它(迷你劇)是有未來的,但未來什麼時候來,我們也說不準。」《不思異:電臺》出品人邱其虎對骨朵說到。

自愛奇藝發布《劇情短視頻付費分帳合作說明》後,4月3日,優酷也對網絡合作白皮書進行升級,推出投資分帳模式,鼓勵微短劇創新,對於優質短劇將追加投資,迷你劇重新高調回歸。前不久Netflix推出的動畫短片集《愛,死亡和機器人》也在國內收穫廣泛關注和高口碑,迷你劇被認為是適合網際網路受眾互動的劇集類型。

與此同時,在B站、西瓜視頻播出的迷你劇《不思異:電臺》憑藉「高概念」設定、天馬行空的腦洞以及出其不意的反轉引起網友關注,於國內懸疑驚悚題材中給人些許驚喜。截至目前,上線一個月的《不思異:電臺》在B站累計粉絲超10萬,獲得7.5的豆瓣評分,連續三周進入豆瓣華語口碑劇集榜周榜前十。

在此之前,無論是愛奇藝推出的豎屏短劇《生活對我下手了》,還是《我的廢柴超能力》等都屬於搞笑段子類喜劇,或者是更注重主人公人設打造的《食堂夜話》《情緒料理》此類「深夜食堂」劇,而《不思異:電臺》懸疑燒腦的新模式,讓人看到迷你劇在製作上的更多可能性。


「高概念」懸疑如何打造?

《不思異:電臺》共12集,講述了12個腦洞大開的故事,有手機對人的影響、有控制欲強烈的母親、有女生對減肥的執念等等,加上強烈的反轉、埋藏的伏筆,使人對每一集的主題細思恐極。

如《爸爸去哪了》這一集中,片頭媽媽問兒子「喜歡爸爸還是媽媽?」,劇情沒有給出答案,爸爸卻再也沒有出現,通過多次展現媽媽對兒子的過度「關愛」,控制玩玩具、控制看書、控制交朋友,甚至家中多了一個不允許打開的房間,讓觀眾對這對母子關係產生疑問,直至多年後,兒子的女朋友誤入「神秘房間」,發現男友喜歡的玩具、書籍都在這裡,角落裡還有一個被層層包裹的物體。之後,兒子發現女朋友不見了,之後畫面再閃回片頭,兒子的答案是爸爸。

所以,爸爸、女朋友去哪了?為什麼玩具、書籍被媽媽鎖在「神秘房」?結合實際,生活中被母親約束嚴重的朋友不在少數,「為你好」難道不是媽媽的控制欲、佔有欲作祟嗎?

除了對人性的探索,也有對生活現象的揭示。

《美杜莎病毒》一集中,主人公收到朋友「圖片打不開」的求助,每次打開圖片手機立刻黑屏,多次嘗試無果後,主人公試圖用電腦打開,結果卻是一樣的,之後男主通過公司攝像頭發現打開圖片到黑屏5分鐘時間過去了,在這5分鐘裡人如同靜止一般盯著屏幕發呆,當他要把發現告訴朋友時,發現身邊的人都「靜止」了。

美杜莎源自古希臘傳說,是一位蛇發妖女,相傳人看到她的眼睛會導致石化,代表著無法抗拒的誘惑,《不思異:電臺》中將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比喻成美杜莎的眼睛,映射了現代人對它們的過度依賴,揭示時間易逝而不自知。

《美杜莎病毒》是《不思異:電臺》中比較受好評的一集,有豆瓣網友評價到「「美杜莎病毒真的很slay!!!」也有網友自我揭短「我也中了美杜莎病毒,細思恐極......」

沒有旁白解釋,沒有限制級畫面,《不思異:電臺》只是對「概念」故事講述,或許涉及人性,或許涉及某種現象,開放性結局令人深思,每集主題需要觀眾基於對劇情的理解自行解讀。

開放性結局由《不思異:電臺》每集故事的延展性決定,從創作角度來看,它承載的是一個概念,不適合完整的去講故事。「不會給死的結局,要給觀眾解讀的空間,我們會埋一些信息進去,觀眾看的時候也會去提煉,會在網上解讀,或者在我們的社群討論。」出品人邱其虎對骨朵說。

在《不思異:電臺》每集5分鐘的時長裡,演員的對白只有短短幾句,更多是鏡頭語言和背景聲音呈現,這是《不思異:電臺》的表現方式,也是「高概念」驚悚片的特點。


明確定位,專注創新

懸疑是《不思異:電臺》的定位,也是團隊擅長的領域。

身為廣東人的歐丁丁導演深受香港恐怖電影的影響,喜歡看恐怖片的幕後拍攝花絮,探究恐怖電影是如何拍攝的。出品人邱其虎、監製袁哲他們之前的作品偏向幻想、科幻,也帶有懸疑色彩,當歐丁丁導演拿著《不思異:電臺》的雛形找到他們時,雙方一拍即合,很快在創作理念上磨合,從「高概念」的方向去理解項目。

探索生活中的不可思議之處是《不思異:電臺》系列的立意,故事裡的每個腦洞都來自團隊成員對生活的觀察和體悟,例如,獨自在辦公室加班時出現的「靈異」現象,它只是一個人在安靜環境中的自我腦補。

這些靈感來自日常生活中的小細節,通過《不思異:電臺》的特殊表現形式,讓觀眾看完故事,再回過頭細細咂摸故事主題,不由冒出一身冷汗,網友對這部劇的劇情腦洞給出如此評價:「明明那麼短又沒有後續,但每次都被嚇到!!!」

這其實和不思異在創作中的創新有密切關聯,「內容沒有好壞,只分是否用心,你的誠意,觀眾能感受到。」歐丁丁導演說到。《尋隱者不遇》也是《不思異:電臺》中受好評的一集,它的創作過程中融入了本土的概念,對《爛柯山傳說》進行全新演繹,通過樵夫多次上山砍柴,入石室不得見主人,營造驚悚的氛圍,再因樵夫在石室一覺醒來,發現時間已過千年,讓觀眾產生不同解讀。

《尋隱者不遇》通篇大膽運用文言文解說,頗有幾分陶淵明《桃花源記》的味道。

「劇組有錢了,能買起門票去景點拍攝」,《尋隱者不遇》中經常出現的彈幕,這是網友對《不思異:電臺》劇組窮的調侃,肉眼可見的窮貌似成了《不思異:電臺》的保護色,「這是觀眾對我們的寬容,不是因為預算有限就可以放低要求,我們應該做得更好,還沒有把這個錢完完全全的利用好。」出品人邱其虎說到。

提及預算,歐丁丁導演充滿「怨氣」,拍攝《爸爸去哪了》這一集前,導演曾看中北京郊區的一個木屋別墅,「裝飾一下特別有氛圍,拍出來肯定好看。」然而拍攝前一天,製片人李宏通知他預算有限木屋方案不可行,他們只能按照李宏給出的新方案回市裡拍攝,新場地伴隨新問題,場地太小、房屋太破,而團隊所處的境遇不允許放棄,他們只能「揚長避短」,「花幾塊錢買了許多舊報紙貼在牆上,營造氛圍感。」

為了更好的呈現懸疑效果,歐丁丁導演在拍攝過程中對細節嚴格要求,比如《不等價交換》中,兩個病人靈魂互換之後,床頭櫃放的東西是有變化的,如果仔細觀察有助於理解劇情,沒注意到也不影響故事主線。

《不思異:電臺》讓觀眾在內容上感受到了誠意,在懸疑驚悚題材還沒有形成健康的生態環境下,沒有牛鬼蛇神,靠創意和腦洞的《不思異:電臺》,於懸疑驚悚而言代表了一個方向。

已有《不思異:辭典》《不思異:電臺》兩部作品的《不思異》團隊,把自己定位為新人,「我們是幸運的,得到了粉絲的喜愛,但還是要腳踏實地的做內容,還是要不斷學習。」出品人邱其虎謙虛說道。


《辭典》至《電臺》的迭代

《不思異:電臺》並不是《不思異》團隊的第一部作品,2017年,短視頻剛剛興起,《不思異》團隊的首部懸疑迷你劇《辭典》也在這一年被投放到市場試水,不錯的口碑給了他們堅持的理由。

隨著傳播媒介向移動端的轉變,搶佔用戶碎片化時間已成為共識,在迷你劇的「藍海」中,《不思異》團隊又推出了新作《不思異:電臺》。

《不思異:辭典》上線後,短小精悍又硬核的它收穫7.2的豆瓣評分,但導演歐丁丁發現觀眾是眾口難調的,有人喜歡純驚悚,也有人喜歡開腦洞,沒法去迎合全部受眾,《辭典》更像是懸疑、腦洞、驚悚、科幻等題材混合在一起的大拼盤。

於是2年後,《不思異:電臺》這部作品給觀眾帶來了新觀感,在創作之初便明確了「高概念」的腦洞定位,對內容進行系統化迭代升級,對純恐怖、純驚悚的內容進行革新,形成偏腦洞和開放性結局的新風格。

經過《辭典》的投石問路,《不思異》團隊發現觀眾更喜歡對結局進行解讀,他們經常收到粉絲們的分析長信,故而加強這種設定。「短視頻基於平臺就像是做公眾號,在保證播放量的同時也要保持粉絲互動的積極性,這樣才能保證黏性。」出品人邱其虎解釋到。

這種設定也讓普通觀眾感受到觀看門檻,然而國內懸疑題材的受眾一直處於模糊狀態,偶像劇、古裝劇偏女性向,戰爭劇、奇幻劇是男性的天下,沒有人能清晰說出懸疑題材的受眾畫像是怎樣的,他們的接受能力如何、什麼年齡階段、什麼地區、什麼教育程度、經濟收入水平如何......《不思異》團隊只能通過《辭典》《電臺》等作品的拋出,去尋找散落在各地的、更精確的受眾,才能考慮下一步的變現問題。

不思議TV  B站粉絲分析

另外,《不思異》團隊也有一些「私心」,國內懸疑片的受眾受國外作品影響深遠,這也是對不思異的一種要求,「做影視的肯定希望自己的作品有一定的專業度和深度」,出品人邱其虎說到。

《辭典》《電臺》是《不思異》團隊自己上傳到B站和西瓜視頻,少了平臺的壓力,《不思異》團隊擁有高度自由去探索內容和受眾。

這是《不思異》團隊通過內容的一次次更迭,摸索出的一套適用於《不思異:電臺》系列的迷你劇範式。

之後,《不思異》團隊將繼續在懸疑領域深耕,開設綜藝、直播等不同類型節目,對懸疑方向上的科幻、奇幻等題材也會涉及,用懸疑內核+多種呈現方式的方法打造屬於不思異TV的懸疑「廠牌」。

相關焦點

  • 2019年必火的網絡迷你「神劇」《不思議電臺》
    不思議diantai2019年必火的網絡劇《不思議電臺》。懸疑、科幻、腦洞、翻轉、創新,高概念,你要的元素全都有。這是一部小成本、小製作的迷你連續劇,每一集都講述了一個不同的故事。如果你要問在今年夏天比天氣更熱的電視劇有哪些?那其中必然有《不思議電臺》!2019年3月25日首播以來,僅僅上架一個月,《不思異電臺》在B站累計粉絲超10萬。出品人邱其虎說:「我們覺得它(迷你劇)是有未來的,但未來什麼時候來,我們也說不準。」
  • 迷你懸疑劇《不思異》又出新篇,這次是社會派恐怖
    年初恐怖系列短劇《不思異:電臺》播出,其憑藉細思極恐的腦洞和高能不斷的反轉,成功出圈。年末《不思異:錄像》再次上線,同樣收穫大批粉絲。「不思異」系列開始於2017年,第一部叫做《不思異:辭典》,每集五分鐘以內,以一個詞語為主要線索講述或驚悚或懸疑的短篇故事。都市怪談、靈異事件、懸疑兇案......《不思異:辭典》涉及到恐怖片類中常見的各種橋段。
  • 國產懸疑驚悚劇的春天?《不思異:電臺》可以路轉粉
    對於國內的懸疑驚悚劇通常感觸不多,但這部《不思異:電臺》例外。豆瓣評分人數雖不足萬人,但是7.4分的成績也能夠說明大多觀看過的人評價居於中上等。評價不錯的很大原因可能是微劇的模式。這次的《不思異:電臺》除了在懸疑驚悚這些元素上有不錯的發揮,微劇的模式也是一種進步。摒棄長篇大論的鋪墊和訴說,僅用7.8分鐘的長度講故事,還能讓人有細思極恐的觀後感。當然這也有利有弊。
  • 《不思異:錄像》開機 懸疑幻想迷你網劇再現新玩法
    7月13日,由無錫兔猻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西鹹新區磨刀石影業有限公司出品、袁哲監製、歐丁丁執導、楊笑一編劇的奇幻懸疑迷你劇《不思異:錄像》,於北京正式開機。「不思異」系列上一部作品《不思異:電臺》播出後,引起了眾多關注同時也獲得了良好口碑,主創團隊經過緊張籌備,將再次為觀眾獻上誠意之作《不思異:錄像》。《不思異:錄像》開機儀式《不思異:錄像》用角色獨白加偽紀錄片的形式展開故事,這樣的形態在迷你劇市場頗為罕見。
  • 《不思異:2018秋季篇》啟動摩點眾籌,豆瓣高分驚悚迷你劇良心歸來
    近日,由琥轅影視出品,袁哲監製,歐丁丁導演的驚悚迷你劇集《不思異:2018秋季篇》在微博官方眾籌平臺摩點發起眾籌,眾籌啟動僅五天,即完成目標眾籌金額的一半,可見觀眾對本系列的由衷支持與喜愛。該片是此前豆瓣高分迷你劇《不思異辭典》的續作。
  • 迷你劇的「驚悚」實驗
    不思異團隊代表著那些通過迷你劇來「以小博大」的前沿創作者。機遇源自同類型精品內容的市場空缺,短視頻對用戶觀看習慣的培養,以及主流視頻平臺的開放激勵;而對於視頻平臺而言,迷你劇、互動劇、豎屏劇是內容創新的需求,但更是在會員增長逼近停滯、短視頻平臺強勢入局的形勢下不得不做的突破。
  • 不思異·電臺:一部網絡迷你劇,為什麼能超越絕大多數國產驚悚片
    嗯……但是在今天小編無意之間發現了一部國產的網絡迷你劇——《不思異》·電臺。坦白說,小編真的覺得撿到寶了。這一個製作團隊在之前的《不思異辭典》之中的表現可以說非常的優秀,雖然說製作組的經費嚴重不足,導致不管是拍攝的道具還是處理都存在著顯而易見的漏洞,演員也是來來回回的出現,也沒有什麼大牌明星。
  • 懸疑微短劇《不思異:辭典2》8月26日全網上線,上快手小劇場追劇快...
    據悉,不思異TV是兔猻文化打造的專注於幻想懸疑精品微短劇的廠牌。不思異TV出品的《不思異:錄像》《不思異:電臺》《不思異:辭典》為國內極具代表性的原創懸疑網絡微短劇。該系列以「世間詭事,腦洞奇談」為創作理念,以單元迷你劇的形式為主,力圖以相對豐富的文本內容,開放式的結局和引人玩味的故事去為觀眾塑造多種解讀的空間。
  • 懸疑微短劇《不思異:辭典2》上線快手小劇場
    據悉,不思異TV是兔猻文化打造的專注於幻想懸疑精品微短劇的廠牌。不思異TV出品的《不思異:錄像》《不思異:電臺》《不思異:辭典》為國內極具代表性的原創懸疑網絡微短劇。該系列以「世間詭事,腦洞奇談」為創作理念,以單元迷你劇的形式為主,力圖以相對豐富的文本內容,開放式的結局和引人玩味的故事去為觀眾塑造多種解讀的空間。
  • 《不思異:電臺》12個不足10分鐘的小故事,讓你細思極恐!
    今天探長給大家推薦一部小眾的奇幻驚悚迷你劇《不思異:電臺》,雖然大晚上推這種劇似乎不太合適,不過探長還是迫切地想安利一波。說到國產驚悚恐怖劇,各位大概都會略帶失望, 因為畢竟國產影視劇中拿得出手的驚悚片可以說是屈指可數,每次探長看了一些國產恐怖驚悚片的時候,就有些恨其不爭的感覺。
  • 《不思異》系列:這部國產驚悚迷你劇,勝過國產恐怖片
    《不思異:錄像》海報《不思異:辭典》《不思異》系列的slogan是「世間詭事,腦洞奇談」,都是迷你單元劇,都是同一個創作團隊:導演歐丁丁,編劇楊笑一、歐丁丁。《不思異:電臺》只是,《不思異:辭典》小範圍走紅,並沒有讓團隊變得有錢。原本打算2018年下半年上線的《不思異:電臺》難產,沒拉到投資,眾籌流產,上線時間推遲。2019年3月15日,Netflix出品的迷你單元劇《愛,死亡,機器人》正式上線,成了全球爆款,這在無形中也帶動了觀眾對於《不思異》系列的關注。
  • 見多了假高潮的懸疑片,這7分鐘的短精網劇,一度讓我脊背發涼
    從沒想過在戒掉懸疑片的第十個年頭,我會因為一部叫《不思異》的系列網劇,再次證實「真香定律」。沒有冗雜的劇情,沒有長達半年的戰線,一季十來集,一集七八分鐘,卻總能給你帶來直擊靈魂的刺激。《不思異》是由一群喜歡研究幻想題材的年輕人聚集在一起製作的懸疑奇幻迷你網劇。
  • 優酷加入自製懸疑劇行列 首部劇集並未打響頭陣
    相較於愛奇藝對懸疑推理的「專一」,優酷則更傾向於以懸疑為基石進行更為多元的延伸,其懸疑故事融入了刑偵、科幻、校園、愛情等元素。慈文傳媒創始人馬中駿曾表示,這類「懸疑+」的創新模式突破了題材限制,能夠滿足觀眾的不同需求,懸疑劇的衍生細分類型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 這部國產懸疑劇也太敢拍了,8分鐘一集恐怖故事,細思極恐!
    看過《世界奇妙物語》,追過《黑鏡》、《9號秘事》,能激起觀眾好奇心的高質量恐怖懸疑劇,近些年國產劇能數得上的寥寥無幾。在鏡頭之下,聽到的不一定是真實的,看到的也只是冰山一角。反轉的故事結局,耐人尋味的主角,每一幀畫面都在傳遞信息。讀懂了故事又怎樣?人心叵測,這才是最讓人害怕的。
  • 優酷懸疑劇場迷你劇《女孩們在那年夏天》能完成「破局」使命嗎?
    這部劇正是今天中午在優酷懸疑劇場獨家上線的《女孩們在那年夏天》(下文簡稱《女孩們》)。顛覆國產劇唯美青春的套路化,轉而以懸疑為基底重塑現實主義青春;更重要的是,它不僅是國產懸疑劇首次嘗試「密室推理」設定,以密閉空間加碼懸念升級,且以三集迷你劇的題材打破懸疑類電影與劇集的界限,還是以男性為主場的懸疑市場中為數不多的女性懸疑劇。
  • 迷你版《世界奇妙物語》,這系列短劇絕對滿足你的好奇心
    眾所周知,國產懸疑題材的影視劇很少有精品出現,並且有因為某些只可意會的原因導致這類題材的劇集的套路一眼就能看穿,無非是心理精神問題或吃了藥做夢,讓人看了毫無恐懼之感,反甚至很想笑一笑。但最近我看了一個系列短劇,就是「不思異」系列,包括「不思異:辭典」「不思異:電臺」「不思異:錄像」。
  • 當「懸疑+」成趨勢 懸疑愛情劇還有哪些探索空間?
    隨著佳作頻現、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觀眾口味愈來愈刁,如何創作出更有新意、深受觀眾喜愛的懸疑劇,成為每一位要涉足這個領域的創作者要面臨的課題。  近日,中國電視劇製作產業協會青年工作委員會在北京舉辦「懸疑劇創新探索:《最初的相遇,最後的別離》」研討會,圍繞懸疑劇的「創新」和「探索」兩大關鍵詞以及該劇的創作背景、敘事手法、宣傳營銷、行業影響等議題展開了深入討論。
  • 盤點6部堪稱神級的迷你劇,部部短小精悍,一口氣追完
    與國產劇動輒四五十集起步相比,英劇,真是以短小精悍為主。很多精品英劇,都只有6、8集甚至3、4集,一季講玩故事,絕不廢話。估計,喜歡英劇的朋友,是看不下去國產劇這種長篇大論的吧,不過各有各好的,純看個人喜好。
  • 韓劇《今天的偵探》:詭異破案神劇,懸疑驚悚,腦洞與反轉齊飛
    這是一部講述抓鬼的偵探李多日(崔丹尼爾飾)和喪失了恐懼感的助手鄭汝蔚(樸恩斌飾)遇到神秘的女子善雨惠(李智雅飾)後被捲入奇妙事件中的恐怖懸疑劇。恐怖、血腥、反轉、懸疑元素一個不少,喜歡重口味的小夥伴有福了!
  • 七本腦洞大開的小說,劇情迷之走向,層層反轉,超出你的想像!
    今天給大家推薦七本腦洞大開的系統文,劇情迷之走向,層層反轉,超出你的想像!1、《系統的黑科技網吧》逆水之葉起點1星作品,216萬字已完結。「不好意思,你們只是生活在我家大院果園的螞蟻,地面到處都是,不小心路過的時候,把你們踩死了而已。」自家院子裡的沙盤種田流,放牧沙盤裡的人族與各個世界。3、《臨死前想殺個神》迷途信者懸疑,93萬字正在連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