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力黨」
這是我腦子裡冒出的第一個中文遊戲帶來的流行語,出處也自然是大名鼎鼎的《魔獸世界》。在國服《燃燒的遠徵》開放後的某一時間,「強力」一詞突然佔領了各伺服器的組隊頻道,字面要求隊友裝備過硬手法超人,但這個詞逐漸劣化為對某一屬性的片面要求,例如法術傷害達到多少攻擊強度達到多少等等,忽略了個人操作水平、意識、天賦等重要因素。後期隨著大量新玩家湧入遊戲,加之《燃燒的遠徵》版本持續了太長的時間,「強力黨」的概念更是一步一步的跌到了「卡拉贊(該版本最低級別團隊副本)畢業=強力」這種讓人哭笑不得的解釋。時至今日,雖然玩家在選擇隊友時的標準已經有了GS(裝備評分)和物品等級等等進行量化,但始終沒有擺脫「強力黨」的陰影。
「大丈夫,萌大奶」
當然,原文不是這個樣子的,Ignition Tokyo開發,Konami發行的動作遊戲《天使之王》(El Shaddai: Ascension of the Metatron)在2010年E3上的預告片中,兩位主角有如下的對話:
——「そんな裝備で大丈夫か?」(這樣的裝備沒問題嗎?)
——「大丈夫だ、問題ない。」(放心吧,沒問題的。)
看起來是段毫無吐槽點的對話,卻因為主角那超凡脫俗的表情和說出這句話時輕鬆寫意的語氣瞬間喜感爆棚,日本著名動漫彈幕站NicoNico上立刻掀起了各種改編和鬼畜的風潮,隨即經過國內兩大著名彈幕站acfun和bilibili的傳播在國內ACG圈流行開來,不論何時何地用上這段話,總能將緊張氣氛化解或者讓笑料加倍。
這人畜無害的表情絕對大丈夫
「踢牙老奶奶」
這又是一個著名的翻譯錯誤產生的趣聞短語,只是這次主角換成了中國臺灣省Atari分部。彼時Bioware的RPG巨作《無冬之夜》的繁體本地化工作由他們負責,然而發售後玩家們進入遊戲時卻大呼上當,作為官方漢化,其中的翻譯錯漏和格式錯誤(例如代表語句id的數字時常半路跑進對話裡打醬油)足以和前述的《Zero Wing》英文版比肩,而最出名的當屬「踢牙老奶奶」這簡直讓人不知從何處吐槽的無釐頭翻譯,完全不解「a kick in my teeth」這句英文俚語的翻譯人員生拉硬套將前文的老奶奶與之聯繫起來,炮製出了這位大概是中文遊戲史上最著名的老婦人。
你才踢牙,你全家都踢牙
我什麼時候改名叫「一個新名字」了?
「給我來3張」
還是一個由翻譯錯誤引出的千古奇談。《超級機器人大戰Alpha3》國內所能找到的中文版皆是來自中國香港某盜版商的產品,其翻譯同樣是錯誤百出,原意可理解為「我的大斧已經饑渴難耐了,要把他們砍成3段」的某句臺詞到了這裡就變成了「給我來3張!」,這個哭笑不得的下等翻譯迅速和「踢牙老奶奶」一樣流傳起來,而且流行了相當長的時間,當年的歷史地位絲毫不遜色於今日的「膝蓋中箭」。
這遊戲一定要買3張,玩一張扔一張墊桌腳一張
射箭者何人?
如前文所述,中文遊戲界(包括國產遊戲和中文化遊戲)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其實並沒有產出多少流傳廣泛的口頭禪,而歐美遊戲界則因為天生的語言優勢貢獻出了多的多的各種奇思妙想,除了上面提到的之外,著名的還有來自《星際火狐》的「Do A Barrel Roll」、所有《星際爭霸》玩家都深惡痛絕的「You Must Construct Additional Pylons!」(需要建造更多的水晶。
魔獸世界中有個成就便以此為名
卡人口什麼的最討厭了
但重點其實根本不在這裡。正如開篇所說,「最後不論是否染病,皆將這膝蓋與箭的萬般糾葛掛在嘴邊」,我們看到的是隨著「膝蓋中了一箭」的流行開來,這個句式已經萬能到了任何一件事都能夠引起這樣的「事故」的地步,而很多人其實在整天中箭的時候,完全不知道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對他們來說,「只是好玩而已。」
公允的說,在《上古捲軸Ⅴ》之前,「上古捲軸」系列其實並不能算是多麼大眾的遊戲,要是沒有號稱「上古少女」的各路MOD大神護佑的話,是個什麼景象還很難說。即便如今,語言隔閡以及歐美傳統RPG這一類型自身的特點,決定了這是一款具有相當高門檻的遊戲,要說是《上古捲軸Ⅴ》本身催生了一種流行文化,或者說是這樣一句流行語,其實是並不準確的。用激進一些的說法來講,「膝蓋中箭」這樣一個來自小眾遊戲的笑料,變成了遍布整個中國網際網路的大眾話題,甚至可以說形成了一種現象,讓眾多並未接觸過這款遊戲和這個遊戲系列的玩家和普通人開始把其中的一句再普通不過的臺詞掛在嘴邊,這本身就是值得思考的一件事情。
磅新作《上古少女》系列
不知各位還記不記得「給力」、「妥妥兒的」、「坑爹」最早出現在什麼時候?「日和」系列動畫的中文配音版第一部《世界末日》是2010年3月初推出的,將「給力」、「坑爹」、「我了個去」、「這貨」和「玩蛋去吧」帶入了我們的生活。也就是說,「日和」系列動漫的中文配音團隊創造的這些流行語在2年後的今天仍然在流傳,並且可能會就此成為中國網絡語言體系的一部分,連這幾年每年除夕的「網絡語言學習匯報表演」都脫不開這幾個詞的反覆登場。但是在「日和」之外,我再也不記得有什麼如它一樣簡單而直接的影響了我們這一批人的語言,都說ACG不分家,但實際上我們的網際網路流行文化中A(Anime,動畫)與C(Comic,漫畫)作出的貢獻遠遠大於G(Game,遊戲)。而「膝蓋中箭」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這尷尬的局面(雖然這個攪局者其實還是外來的和尚,難怪那麼好念經),要依我說,這乃是飢不擇食,此為其一。
《日和》的影響力早已超越了一部動畫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前文也提到,國內不論是遊戲產業、網際網路還是遊戲玩家群體的起步與發展受限於國情和種種社會現實遠遠落後於歐美日本,雖然在十幾年的時間裡中國玩家以各種各樣的方式接觸到了歐美日本的經典大作,但語言的天塹讓這其中相當多的經典臺詞和瞬間難以深入中國玩家心中,所以對很多中國玩家來說,一部翻譯漢化質量上乘的遊戲往往是吸引他們進入這個世界的最大動力,很多在上世紀到本世紀頭幾年經歷了中國單機遊戲市場黃金時代的老玩家恐怕對於這一點感觸會更深吧。
而反觀國產遊戲,一直以來市場與技術的雙重不成熟外加歐美大作和盜版的雙重夾擊,使得國產遊戲大多仍然停留在對開發基礎以及產品表面的雕琢階段,除了「雙劍」(「仙劍」與「軒轅劍」系列)的早期作品以及國產遊戲黃金時代的《秦殤》、《刀劍封魔錄》和《天驕》等作品憑藉深厚的中華文化功底和精雕細作的開發態度,貢獻出了諸如「既不回頭,何必不忘,既然無緣,何須誓言。今日種種,似水無痕,明夕何夕,君已陌路」這樣的經典之外,我們的民族遊戲產業(特別是進入網路遊戲時代之後)在文化層面的貢獻實在是乏善可陳。究竟什麼時候,我們的民族遊戲才能製造出《刺客信條》和《上古捲軸》這樣充滿了人文氣息,擁有完備深厚的世界觀體系和文化理念的遊戲作品?就連在創造流行上,我所能想到和查閱到的從中文遊戲中走出的短語笑料十之八九與各種各樣的製作錯誤,特別是翻譯錯誤有關,例如前面提到的「踢牙老奶奶」、「給我來3張」以及前段時間很火的「哥特金屬私生子」,這算不算是一種奇特而讓人無奈的現象?就連好事者對這些短語的二次加工上,國外玩家也體現出了高出一個層次的水準。在這樣的「內憂外患」之下,我們的玩家在遊戲文化上的接觸面和知識儲備更是遠遠落後,此為其二。
巫妖王你的膝蓋怎麼了!
在這樣的大背景之下,當「膝蓋中箭」這樣一個簡單易懂毫無內涵(不管是遊戲性、歷史還是人文上的統統沒有)的梗配合著《上古捲軸Ⅴ》這樣一款數年不遇的天神級作品出現在公眾視野中的時候,中國玩家(乃至可以擴大到中國人?我不敢擅下結論)一貫以來的跟風心理立刻被調動了起來,仿佛你不知道「膝蓋中箭」就落後於時代,哪怕這裡面大概95%的人其實並不知道Skyrim(天際)僅僅是Tamriel大陸的一個省罷了。換一個思路,假如「膝蓋中箭」並非發生在《上古捲軸Ⅴ》中,而是另一款默默無聞甚至連漢化都沒有人去做的作品裡,我們還會把這四個字掛在嘴邊嗎?
這才是「上古捲軸」整個世界的全貌
「膝蓋中箭綜合症」的泛濫其實折射出的,是我們的所處在的這一片文化荒漠的縮影,每個人其實都可以是一個冒險者,但最終他們卻全都回到了城鎮,日復一日的說著同樣的話:
「我曾經也是一個冒險者,直到我的膝蓋上中了一箭。」
最後,送上有國外玩家將二戰期間倫敦街頭隨處可見的戰時動員標語「Keep Calm and Carry On」(保持冷靜,繼續戰鬥)與「膝蓋中箭」結合的產物:「Keep Calm and Remove the Arrow from Your Knee」(保持冷靜,膝蓋箭除),與君共勉。
保持冷靜,膝蓋箭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