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每年3月至5月是海芋盛開的季節
花海、人潮、車龍、熱浪令清明節假期的陽明山沸騰起來。那天4月4日是島內的兒童節,又是三天清明節假期第一天,許多臺北人攜老扶幼,前往近郊陽明山觀賞美麗的海芋花海,加之島內其他縣市和海外遊客也如潮水般從四面八方湧向陽明山,可謂遊人如鯽、摩肩擦踵,但這如此擁擠的環境中,景區內一切井井有條,讓人見識了臺北人守秩序?講禮貌的良好社會風氣。
竹子湖土壤肥沃
4月份按氣節算只是初夏,但4日那天台北陽光明媚、天氣炎熱,氣溫竟超過30度,似乎要迫不及待地進入炎夏,完全沒有「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的悲涼意境。不少臺北民眾趁?天高氣爽的好天氣,興致勃勃地三五成群結伴到郊外踏青。陽明山一年一度的海芋節是一個不錯的去處。
每年3月至5月正是海芋的盛開季節。陽明山竹子湖則從3月20日至4月26日舉行盛大的海芋節。記者在桃園機場入境大廳已看到以「夢遊仙境」為主題的海芋節宣傳畫報和一束束美麗的海芋,當即被海芋潔白高雅的氣質吸引,心想一定要到「仙境」一遊。
從臺北市區坐車到陽明山賞花頗為方便,但當天適逢清明節假期,陽明山車水馬龍、非常塞車,原本只是一個多小時的車程,但記者在公車裡搖晃了近兩小時才到達竹子湖,加之山路彎彎曲曲、左轉右拐,讓人不禁有點暈眩。殊料一下車,滿山遍野的白色花海即映入眼帘,令人精神為之一振,一路上的疲憊與不適頓時消失殆盡。遠處的海芋田層層疊疊,依山而墾,呈梯形狀;近處的海芋田平坦開寬,盡收眼底,在春風的吹拂下搖曳生姿,白色的蝴蝶在花叢中盡情飛舞,三三兩兩的遊人在田裡穿梭採花,好一幅初夏郊遊圖。
竹子湖海拔670米,是大屯山、七星山與小觀音山之間的谷地。早年曾經是火山爆發後所形成的天然堰塞湖,在湖水退去後留下肥沃的土壤。過去曾栽植大片箭竹及孟宗竹,風起時竹子隨風起舞有如湖面波浪,因而得名。臺北市在1969年從日本引進白色海芋,並大量種植。因此,與其說是「竹子湖」,還不如「海芋湖」貼切。
海芋原產南非,因為其苞片形似倒立的馬蹄,而且亭亭玉立的純潔高雅氣質與「出於汙泥而不染」的蓮花有幾分神似,所以又稱為「馬蹄蓮」。
採海芋添樂趣
臺北民眾對竹子湖情有獨鍾,不僅因為可以賞花,更因為可以採花,從而增添了許多樂趣。採一支海芋只需10元新臺幣(約2.5港元)。記者看到,許多人離去時手中都捧?一束「戰利品」,臉上洋溢?滿足的微笑。也許有人擔心,肆意採摘,可能會踩傷花田。但記者發現,花田之間都有田梗,而採花的人都很小心翼翼,看中目標才下手,以免傷及無辜。因為大多數的遊人都守規則,雖然一些海芋被採去,但花田依舊整齊美麗。臺北民眾守秩序的良好風氣不僅體現在賞花和採花,等候坐車下山的隊伍長達近一百米,在烈日下每個人都很自覺,沒有插隊和爭吵。車龍雖然很長,但沒有司機按喇叭表達不滿。
陽明山的海芋讓人難忘,但臺北民眾的良好習性也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